胸椎管狹窄的治療
椎管狹窄症是胸椎及其軟組織的退行性改變致胸椎管有效容積減少,產生的脊髓或神經根壓迫癥狀的一系列症候群,本病發病率較低,保守治療效果差,常需手術治療。該疾病病史較長,呈緩慢發展,常累及雙下肢致感覺運動障礙,較少發生在單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臨床資料
60歲女性患者,理貨員,於入院前7h,在超市工作搬運重物時自覺腰部酸脹,疼痛,右腹股溝區劇烈疼痛,疼痛為持續性銳痛,休息後疼痛不見緩解,不能站立及行走,20min後自覺右下肢無力,麻木明顯,未在意,1h後右下肢無力加重,不能屈膝屈髖,遂急診就診於神經內科,查頭部CT及MRI均未見新鮮梗塞病變。
查胸椎MRI提示:T3~4、T9~10水平可見黃韌帶骨化,壓迫脊髓。查神經電圖+肌電圖檢查可見右下肢體感誘發電位(SEP)提示T12以上中樞性損害,左下肢SEP大致正常,雙上肢SEP大致正常,右下肢運動誘發電位(MEP)提示L4以上中樞性損害,左下肢MEP大致正常。
胸椎MRI提示:T3~4,T9~10~T10~11水平黃韌帶骨化,相應節段脊髓受壓。入院檢查:脊柱正常無畸形,胸腰椎各棘突及棘突旁無明顯壓痛。腰椎活動度因患者下肢運動障礙無法檢查。雙上肢肌力正常,雙側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肌力正常,V級;右下肢股四頭肌、腘繩肌、脛前肌、脛後肌、足母長伸肌、腓骨長短肌肌力均減退至Ⅱ級,右側膝腱反射(+++),右側Babinski征陽性,左側腹壁反射存在,右側腹壁反射未引出。
診斷為:胸椎管狹窄症伴急性右下肢不全性截癱。於入院後第2天在局部浸潤麻醉下行胸椎後路椎板減壓術。術前定位T8~9間隙,局麻下顯露T8~12椎板。根據術前定位節段確定減壓範圍為T9~11椎板,三關節咬骨鉗於該範圍椎板兩側咬出一凹槽,電磨鑽沿兩側凹槽方向向椎管方向逐層磨入,神經剝離器探查直至磨入椎管,兩側椎板均磨透後,三關節咬骨鉗咬斷T8~9及T11~12棘間韌帶,掀除椎板後部結構,見脊髓搏動良好,探查椎管上下無卡壓,均通暢。置引流管1根引出體外固定,逐層關閉傷口。術後患者癥狀明顯好轉,術後第2天患者右下肢肌力已基本恢復至Ⅳ級,術後2周正常拆線,並在胸腰部硬塑支具保護下行走練習。
討論
椎管狹窄在頸腰椎發生率較高,在胸椎發生較少。有學者認為胸椎管狹窄症並非由單一原因引起,而是由已經明確的、有獨立診斷的一組疾病引起。該疾病的確切病因尚不明確,有報道稱與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有關。國外學者認為,胸椎黃韌帶骨化是導致胸椎管狹窄的主要原因,且在下胸椎多見。
胸椎管狹窄症一經診斷應積極手術治療,使脊髓的壓迫得到充分的減壓,給脊髓神經的恢復提供一個較好的空間,但對於單下肢急性癱不典型患者臨床較少見,應積極追問病史,積極除外神經內科疾患,仔細分析,及時有效地進行減壓治療,可得到滿意的效果
※音頻病例點評:椎管狹窄、脊髓水腫該怎麼治療?
※手足部麻木考慮脊髓空洞症!
TAG:唐都醫院李維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