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貽貝入侵英國海岸線被擔心破壞生態,吃貨:這回怎麼吃?
近些年有一種新聞熱點,很容易登上新浪微博的熱搜榜。
那就是某某地的生物泛濫,令當地人困苦不堪,也令國人羨慕不已。
如美國的亞洲鯉魚泛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大螃蟹入侵紐西蘭。
去年的丹麥生蚝也同樣一度吸引了國人的眼球。
往常,像這種消息的背後通常都有這幾種聲音。
組團旅遊去那兒,幫你們消滅他們;請放寬對中國人的簽證,我們可以把這東西吃絕種;緊接著網路就會曝出各種各樣的菜譜。
不過這都是過去的事了,或者說2019年以前的事了。今天我們來說說新鮮的。
據英國媒體報道,近日一種名為The Asian date mussel(亞洲棗貽貝)的生物,大面積出現在了英國的部分海灘上。《每日郵報》直接用「中國貽貝」來稱呼這個物種。
它的樣子長這樣。
據相關資料顯示,這種貽貝最初發現是在中國,近些年由於遠航貿易增加,世界各地開始出現這種貽貝的身影。而在英國的大面積出現尚屬首次。
危害在哪裡?
這些年的生物入侵,主要就是體現某種生物進入新的環境,沒有遇到任何天敵,從而爆髮式的生長破壞了當地原有的生態系統。
亞洲棗貽貝同樣沒有令人失望。
據了解,這種貽貝的危害在於,它們通常聚集在一起,過分的時候每一平方米會有上千個貽貝,這樣一個密集的貽貝「蓋」就形成了。
蓋子上面的生物自然沒有受到多大影響咯,更何況生活在那麼淺的水域里的生物本來就不多。
但是下面的生物就惱火了。那些本地的扇貝,包括一些牡蠣,甚至是海草都迎來了末日。
「沒有太陽,海草要完蛋,而海草作為食物鏈的最底層,它的完蛋意味著食物鏈的崩潰。」
通常的結果是,貽貝「蓋」下面沒有海草生長,其他生物除了依稀存在的屍體外,沒有身影。
「一榔頭下去,壓根不起什麼作用,因為你不知道這有多麼厚」,一位當地的居民說道。
說完了這事,不知道你對這東西有什麼想法嗎。
你肯定想問這東西可以吃嗎?
比如:
吃的確是可以吃的,但很不實惠。
首先這種貽貝目前在英國還不算是大肆泛濫,只能算是泛濫前的插曲。所以大規模採集是難以形成的。
其次這玩意個頭小,不像丹麥生蚝那樣個頭大。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
一是採集,一個一個撿太麻煩,而且人家本來也是幾百上千的連在一起,彼此之間有某種細絲狀的物質將其粘連,牢固無比。總不能說把那一坨全部撿起來吧,人恐怕很懸。另外從上上圖你也可以看到,在亞洲棗貽貝的周圍有一些鋸齒狀的東西,這就意味著如果你用手掰,肯定是要受傷的。
所以只能用機器,但上文說了,大規模採集不現實。
「個頭小」的另外一個問題就直接關係到烹飪了。
丹麥生蚝個頭大,烹飪上操作就比較簡單,也比較符合原始風味——直接上架烤。不喜歡原始風味的,佐料可以自己隨意,蒜末、辣醬……
而貽貝個頭小,很明顯不適合烤。那麼蒸,煮,燉,炒……
蒜蓉青口貝,法式奶油青口貝,法式白葡萄酒貽貝,奶湯貽貝紫菜……(貽貝在我國說法有,海虹,青口,淡菜)
聽菜名是不是就感覺陷入貽貝的海洋了。
但問題還是貽貝數量不夠,一盤菜總不可能就幾個吧。
所以醒醒吧,在亞洲棗貽貝還未征服英國海岸線之前,貽貝宴還得且等呢。
※澳少年因求愛被拒48刀殘殺少女今求保釋,受害者父母:不能放!
※澳洲小偷扮聖誕老人偷走輪椅,致受害殘疾人被困衛生間1小時
TAG:英國英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