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有難,多核圍觀!CPU的多核心到底有沒有用?
隨著近幾年CPU製作技術的不斷提升,CPU的各種參數可以說是蹭蹭的往上漲,其中衡量CPU性能最重要的兩個指標—頻率、核心的規格也在不斷提高。可是有些時候商家難免會為了提升銷量而做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噱頭,一個經典的例子就是CPU多核心。多核心的CPU到底有沒有用?
說道CPU的多核心,還是要從Intel和AMD的競爭說起。從1975年AMD進入半導體領域開始,Intel的CPU就一直面臨著這個強大的對手。正是這兩家公司的不斷爭鋒才造就了日後的商用CPU帝國。在這種競爭關係下,兩家推出的CPU逐年提升晶體管密度與頻率。但到了2005年,兩家公司都遇到了CPU性能的瓶頸——單個CPU主頻的提升已經逐漸接近極限4GHz,並且提升1GHz的頻率平均要增加25W的功率,這是當時的風冷散熱所不能承受的。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2005年4月,Intel發布了雙核的奔騰D和奔騰4至尊版840。這是CPU領域第一次出現商用版本的多核心CPU,這在當時算是飛躍般的進步。多核處理器有效的遏制住了CPU發展只是提升頻率的錯誤方向,使摩爾定律繼續生效。並且多核處理器有效地降低了CPU工作中的功耗,解決了供電問題。
不過多核處理器剛發布的幾年內,仍有許多缺陷。因為當時的操作系統不全部支持多線程處理任務,兩個核心都需要北橋來分配任務,極易出現多個核心之間爭奪二級緩存的情況,。並且因為架構不完善,經常有2個核心同時處理1個任務的時候,降低了工作效率。不過後來酷睿自己攜帶了任務分配系統,做到了多個核心一起做不同的任務,真正提高了效率。多核心的優勢凸顯出來。
不過多核心CPU發展到現在,缺點也早已暴露出來:核心過多會導致系統分配不當,以至於出現網友調侃的「一核有難,多核圍觀」的現象。像AMD的王牌CPU線程撕裂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日常生活中也的確用不到32核心的CPU,試問誰會同時開30多個任務呢?筆者認為,多核心固然好,但對於我們個人用戶來說追求過高的核心數就有些浪費了。
※別了,GPS!剛剛,國家正式宣布!
※蘋果算是低頭了嗎?最近和移動推出了4G優先版
TAG:電腦專家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