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藏在古詩詞里的化學現象,你知道幾個?(一)
撰文/唐悅(國立巴黎高等化學學院)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化學是嚴謹的,詩歌是浪漫的,這兩者似乎格格不入。但實際上,好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浪漫詩歌里都蘊藏著嚴謹的化學知識。古人以獨特的視角將他們對化學現象、化學反應的細心觀察結合獨特的文學審美創作了無數優美的詩篇。
說到化學反應,可能我們更熟悉的是涉及物質形態或顏色的變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中國古詩詞里的物質形態變化。
《石灰吟》
于謙(明)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謙的這首《石灰吟》便描述了製備生石灰的過程。「出深山」寫的是開採石灰岩,即碳酸鈣(CaCO3);而「烈火焚燒」則是將石灰石在高溫下煅燒,分解生成二氧化碳(CO2)和生石灰(氧化鈣/CaO)。
石灰石
石灰和石灰石是重要的建築材料,也是如今許多工業的重要原料。生石灰(CaO)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熱量,稱為石灰的熟化,得到的產物即熟石灰氫氧化鈣Ca(OH)2,熟石灰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後又能變成碳酸鈣。這首詩托物言志,將石灰賦予了人的品格,表達了堅強不屈和清白正直的氣節。
石灰石打造的地下城
《客從》
杜甫(唐)
客從南溟來,遺我泉客珠。
珠中有隱字,欲辨不成書。
緘之篋笥久,以俟公家須。
開視化為血,哀今征斂無。
碳酸鈣(CaCO3)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除了石灰岩這類礦物來源,還有譬如珍珠這種生物來源的。杜甫的《客從》一詩中「開視化為血」一句描述珍珠化為「血水」的現象,雖然這裡有文學誇張的成分,意在表達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但珍珠確實是一種短命的寶物。出土的文物中幾乎沒有珍珠這一事實也可見它的不穩定性,成語「人老珠黃」同樣是拿珍珠比喻人,形容青春如同珍珠一樣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造成珍珠不穩定的原因是碳酸鈣的同質多象現象,指化學組成相同的物質,在不同的物理化學條件下,能形成幾種不同結構的晶體。組成珍珠的碳酸鈣晶體即文石,屬斜方晶系,通常呈白色、黃白色,有玻璃光澤。但文石並不穩定,常轉變為普通的三方晶系的方解石,它們的結晶形態和光澤大不相同,這是導致珍珠變色的關鍵原因。因此在自然界中,文石遠少於方解石,物以稀為貴,珍珠的價值也正體現在它的獨特而短暫的物理化學特性上。化學裡常說的「結構決定性質」,可見一斑。
今日知識點
中學化學 |碳酸鈣;同質多象現象
長按掃描上方二維碼,
加入「知力中小學生科學群」,
青少年科普內容與活動、粉絲福利!
在這裡搶先獲得!
※你真的不懂中國的筷子!
※點贊!清華博士後獲超算傑出新人獎,系中國第一人!
TAG:知識就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