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寒門皇帝即位後,立即殺光功臣,唯獨此人逃過一劫,他貌若美女

寒門皇帝即位後,立即殺光功臣,唯獨此人逃過一劫,他貌若美女

「兔死狗烹」是永不過時的鐵律,無論是漢朝開國功臣還是為大明打天下的猛將,幾乎沒有一個有好結果,功成之後沒有等來屬於自己的榮耀,反而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功勞與「悲劇」成了正比,功勞越大的人,下場更慘烈,這些人當中張良卻是一個例外,從始至終都深受劉邦寵愛,即便劉邦去世之後,也得到了呂后足夠的尊重。

張良究竟有什麼過人才能,可以讓劉邦對他如此信服,張良有又使了什麼手段可以在呂后手下得以善終呢?

總結來說,張良的功勞只要有兩方面,一個是下邑劃策,再就是阻止分封。

首先來看一看張良的第一大功:下邑劃策。

「鴻門宴」過後,項羽心情大好,分封十八路諸侯王,自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劉邦也在獲封之列,被封為漢王,鎮守巴蜀一帶,為了防止劉邦一家獨大,項羽特地將關中地區一分為三,讓章邯等人劃地而治,使得劉邦在蜀地不敢輕舉妄動,一旦劉邦有心爭奪天下,這三個人會給他製造不小的麻煩。

劉邦自然也清楚項羽這樣做的目的,於是就在前往蜀地的路途中,燒毀了唯一通向巴蜀的棧道,用實際行動向項羽表明自己的心思,都知道蜀道崎嶇難行,棧道是聯繫外界的交通要道,劉邦用這種方式告訴項羽,自己會安分守己,我把來路都燒了你還能不信?

見狀,項羽心情大好,就在項羽高興之際,一個壞消息卻傳來了,山東田榮公然反對項羽,甚至除掉了項羽安插好的田巿、田安,等人,將齊地納為己有,項羽的叔父項梁也因田榮不肯援助而戰死沙場,新仇舊恨湧上心頭,項羽即刻調集大軍討伐田榮。

這邊項羽正興師動眾的討伐田榮,另一面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殺出蜀地,沒用多久打進項羽老家彭城,被項羽壓制很久的劉邦終於爆發了,他要與項羽在正面戰場上一決高下。

眼見後院失火,項羽十分憤怒,親自挑選精兵數萬人,奔襲彭城,劉邦剛剛嘗到勝利的喜悅,項羽已經殺到家門口了,沉醉於勝利當中的劉邦那裡是項羽的對手,最終項羽以少勝多,將劉邦追的屁滾尿流,《史記》記載:「圍漢王三匝。」,可見劉邦的處境有多麼危險。

就在劉邦陷入危難之際,一場莫名其妙的沙塵暴襲來,《史記》記載:「大風從西北起,折木髮屋,揚沙石,晝晦。」一時間昏天黑地,飛沙走石,讓項羽大軍頓時亂了手腳,劉邦趁亂突出重圍,撿回了一條命。

當時呂后的兄長呂澤從下邑起兵,眾所周知,下邑是劉邦最重要的根據地,兵敗之後劉邦灰頭土臉的逃到下邑。

這次失敗是劉邦最慘痛的一次經歷,五十多萬人馬被項羽三萬人馬擊潰,「壯志滿滿」的劉邦最終落得抱頭逃竄的結局。

死裡逃生之後,劉邦來到下邑,對著人群大聲說道:「我乃漢王,情願把函谷關以東地區拿出來與人共享,只是不知道哪位勇士可以得到呢?天下之大,有沒有忠義之士隨我抵抗項羽?」可見兵敗之後,劉邦是何等鬱悶。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很快劉邦的號召就有了回信,「既然您願意讓出土地,何不把它們分給以下幾人,一個是與齊王一起對抗項羽的彭越,另一個是九江王黥布,最後一個名為韓信。」劉邦循聲望去說話的人正是張良,劉邦又問道為何要把土地分給這幾個人呢?張良接著說道:「黥布本就與項羽有恩怨,彭越追隨項羽起兵,然而卻沒得到項羽封賞,至於韓信則是最會打仗的將軍,既然您要讓出土地,分給這三個人,將來奪取天下的機會將大大增加。」

以上就是「下邑劃策」的主要內容了。

從結果上來看,「下邑劃策」影響深遠,然而換個角度來說,「下邑劃策」最初的提議者屬於劉邦,張良只不過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議而已,對於「下邑劃策」是劉邦無奈之下才想出的計謀,用原本就不屬於自己的土地換取人心。

當時劉邦被項羽追的團團轉,五十多萬人馬灰飛煙滅,劉邦聲稱要把函谷關以東的地區讓出來,可是函谷關以東本就就不在劉邦的勢力範圍內,這就體現出了劉邦過人的智慧,也表現出了其無賴的本性,歸根結底「下邑劃策」的知識產權屬於劉邦,張良充其量只是提出了一些補充性意見。

即便劉邦把「下邑劃策」的功勞歸到張良名下,張良也斷然不敢接受,既然如此,再來說說張良的另一大功勞「阻止分封」。

「阻止分封」發生在楚漢相持階段,當時劉邦被圍困在河南滎陽,內心十分焦慮,手下一些謀士向劉邦進言,雖然六國被滅,可是六國皇族還有後人存在,況且他們身後有大批追隨者,如果想要增加自身實力,不如分封六國後人,藉助他們的力量反敗為勝,劉邦認為說的有道理,於是命人即刻鑄造印信,準備第一時間分封六國貴族,把他們拉攏到自己的陣營當中。

張良聽完之後驚呼「不可」,並且給出了理由,張良認為如今項羽勢大,即便分封六國後人,他們也會投靠項羽,如此一來會使人心渙散,不利於大計。

在張良看來,項羽勢力極大,大樹之下豈容寸草生存,六國後人迫於壓力一定會投靠項羽保全性命,再者項羽英雄形象深入人心,還是起兵反秦的首領,不會像秦始皇那樣成為人民公敵,既然如此,劉邦有多少把握六國貴族會幫助自己,劉邦仔細一想便知道了其中利害,馬上把印信銷毀,分封事宜絕口不提。

以上是張良被世人稱道的第二大功勞,仔細想想也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即便是一般謀士也能想出來,對於劉邦來說,張良的存在究竟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呢?如果說張良與別人最大的不同,便是他的身份。

張良的身份可以概括為兩個詞:「職業革命家」與「顯赫貴族」。

張良是韓國貴族,其家族曾是韓國連續五任丞相,憑藉「官六代」的身份,讓張良在秦末起義軍中身世顯赫。

張良很有才能,只不過運氣不好,還沒來得及施展才華,秦國的鐵騎就到了,國家亡了自然也沒有了小家,對於張良來說,國恨家仇交織在一起,讓其從心底里憎恨秦國,發誓要把仇恨變成行動。

張良不是說說而已,親弟弟死後,張良沒有風光大葬反而是將弟弟的屍體簡單埋了,省下來的大量錢財用於反秦事業,張良知道常規手段不能與秦始皇對抗,只能劍走偏鋒,受到荊軻刺秦王的啟發,張良遍尋天下勇士,終於讓他找到了一位大力士,兩人埋伏在秦始皇出巡途中,看準機會將一百多斤的大鐵鎚扔了出去,只不過運氣不好,鐵鎚只砸中了秦始皇的副車,此次偷襲讓張良名滿天下。

秦末政局動蕩,出身貧苦的劉邦想要走的更遠只能神話自己,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出身「寒門」的皇帝,劉邦既沒有顯赫的身份,也沒有過人的才能,反而是一個好吃懶做、貪財好色的無恥之徒,成為皇帝自然需要一個人來編製謊言,張良正是完美的人選。

劉邦被推上神壇之後,所有的毛病都可以被諒解,其中張良沒少出謀劃策,雖然說張良不能攻城拔寨,卻是一個手段豐富的炒作專家,在張良的宣傳下,劉邦成了奉天起義的大英雄,某種意義上張良的作用遠勝十萬精兵,因此漢朝建立之後,劉邦力排眾議將張良評為「漢初三傑」之首。

司馬遷曾看過張良的畫像,令他驚奇的是張良貌若美女,現在看來除了相貌以外,張良的心思也像女子一樣縝密。

參考資料:

【《秦漢史》、《漢書.張良傳》、《史記·留侯世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祖先撿到一銅盆,子孫無償上交,現成禁止展覽國寶,價值100億
一納粹被孩子稱「白衣天使」,手法殘忍堪比日軍,40萬孩子慘死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