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撤退大後方,運送抗戰物資入川少不了它——川江輪!

撤退大後方,運送抗戰物資入川少不了它——川江輪!

前面我們說到,在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江南造船所為中國海軍的建設和抗擊日寇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隨著戰爭的深入,地處上海的重要產業和民族資本紛紛向大西南轉移,當時中國最重要的造船廠——江南造船所,也不得不撤退到大後方。

淞滬抗戰後,江南造船所所在區域成為日軍轟炸的重災區,時任所長的馬德驥開始考慮江南造船所的退路問題。他讓所內造船課主任葉在馥、造機課主任郭錫汾、飛機製造處處長曾貽經等30名技術人員先帶上一批重要設備,撤往大後方,為江南造船所、為中國造船業保留住希望的火種。

馬德驥

而他自己則決定堅守上海,以租界作掩護,秘密設立一個江南造船所辦事處,轉移主要財產和人員。但是,這種狀況僅僅維持了不到四年時間。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迅速佔領上海租界。江南造船所辦事處被查封,馬德驥也不得不退守至重慶。

此時,在重慶大後方,已經聚集了江南造船所一批精英幹才。較早入川的造船專家葉在馥,被民生公司總經理盧作孚聘為民生機器廠總工程師,當年與他同來資深工程師也都成為廠里的技術骨幹。在「一切為了抗戰」的旗幟下,民生機器廠還聚集了一大批優秀的造船、輪機和鍋爐的專業人才,是當時大後方最具實力的造修船中心。在這裡,葉在馥帶領一批技術人員,主持建造了19艘「民」字型大小和「山」字型大小川江輪。可以說,這批川江輪代表了抗戰時期中國造船業的最高水平。

葉在馥

說起川江輪,這可以算得上是江南造船所為抗戰做出的最大貢獻,為什麼這麼說呢?所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話不止適用於巴蜀地區的陸路,水路也是一樣。長江入川後稱為川江,自古以來就以行船難著稱。尤其在枯水季節,川江航道狹窄,灘多流急,只能藉助縴夫拉縴或絞灘。

江南造船所的葉在馥等人早在1920年設計開發的「隆茂」號川江淺水客貨船,排水量800噸,航速14.5節,洪水期間不用絞灘就能逆流駛過急流險灘直達重慶,打破了川江行船一大慣例。這種川江船的開發成功,為江南造船所吸引來了約30艘同型船隻的訂單。繼「隆茂」號之後,江南造船所又設計建造了更新型的「江南」號川江船。這型船不僅船體輕、航速快、質量好,還可以在長達四五個月的枯水季節里直抵重慶。在贏得了中外航運界的一片讚譽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確保了抗戰時期重要物資順利的西遷入川。

川江輪

川江輪的研製,不僅集中體現了近代江南人自強自力、創新意識的生動體現,也為抗戰做出了巨大貢獻。著名船史專家辛元歐先生說得好:「如果中國沒有這類能全年航行的川江輪,抗日戰爭爆發後戰略物資能否一一及時撤入川境還是一個謎。」

明天請繼續關註:「民鐸」號牛在哪?實現了中國自主建造全電焊結構船隻的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揭秘 的精彩文章:

這些荊楚故事,依靠戲曲的力量直抵人心!
漢陽鐵廠「掌門人」上任內幕:不當CEO,就去蹲監獄!

TAG:大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