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走出丹道執相迷途,朝真才是最終歸宿!

走出丹道執相迷途,朝真才是最終歸宿!





我國道家道教金丹太極修真文化,自《悟真篇》問世以來,倡導「悟真」的丹道文化體系,以修持「本心、真心」為綱領,是為道門知真、修真、至真的煉金丹法門,逐漸走向了三教合一、知行合一的修行之路。



一、丹道文化中的問題

道家道教金丹文化由於「漢唐神仙皆隱晦」的社會原因,大多丹書沿用固有的道學語言,以隱喻的形式來表達煉金丹的道理。丹經隱語現象,既成為世人難以獲得修真之理的一種困難,又提供給後世偽師、邪師、盲師和自詡傳人們,能夠赤裸裸地忽悠大眾的腐敗溫床。

甚至有人能夠打著《悟真篇》的旗號,卻肆無忌憚地用《悟真篇》所批判的內容,自吹自擂其為正宗丹道,依然在今天尚能囂囂自得,瞞天過海。究其原因,都是道學隱語不能得到合理解釋所造成的。

丹道失去了修鍊人類本性得「全真」的修鍊目標,不以修鍊本真、本心為目的,而以各種攻磨法在社會上流傳,這些嚴重地禁錮了上智者的心靈。這些也能從那些自詡正宗傳人、正宗丹法現象,看出「戊不朝真」的一些情況。

我們理解「戊不朝真」的含義,重點應從「戊、真」二字去破解。「戊」若單單用來說明戊日,似乎顯得過於牽強。「戊」為什麼就不能用來說明是「戊土、戊己」呢?「真」為什麼就不能用來說明修真者的「得一」的知真呢?而「朝」一定是指的朝向、朝覲、朝聖的朝真了。是指心性的修持,非指外在的景象。

我們知道,自王重陽祖師創立全真道始,道教修真修的是人類的本心、本性。雖然這是在追求「全真」的出陽神的脫胎神化,但道教也似乎無法迴避「本心」修鍊問題。歸根結底,也還是一個「戊土朝真」和「戊不朝真」的修鍊方法方向問題。

也就是說,沒有「戊」,則修真者不能至真、朝真。一個虔誠的修真者,若長期處於「戊不朝真」的修鍊情況,就是道門批判的「靜坐孤修氣轉枯」的「有法無財枉用強」了。

什麼叫做「有法無財枉用強」呢?就是一個修真者一直在用所謂的妙法修鍊,卻一直不能「識沉浮,明主客」(《悟真篇原序》),不能掃除妄念,做到諸慮頓息,不能做到「無心心即真心」(《至真訣》)的煉己煉到無己時,不能喚回「金公」,讓「主人」回來,是未能叩開陰陽之竅的玄關,是為不能得「戊土」之動,也就「戊不朝真」的修行錯誤。

那麼,這樣的修真者,就成了丹書批評的一輩子「盡在鬼窟中作生涯」的盲修瞎練。



二、「法財兩用」的修真原則

故丹書提出了「法財兩用」的修真原則,要求修真者既要方式方法對路,還要注意求財的得一。否則就會墮入盲修瞎練的「枉用強」了。

也可以這樣去理解,修真者在沒有「得一」的情況下,在沒有獲得「太極布妙」的情況下,在沒有「真種」的情況下,入手階段的修鍊,基本逃離不掉盲修瞎練的窠臼。

所以,《悟真篇》指出:「如其未明本心,則猶滯於幻形。」又說:「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就是針對修真者因方向不明確,不知道「妙自無心現太極」的獲「真神」的道理,不能還丹,而落入鬼窟的錯誤而言的。

其實,歷代祖師批判流傳丹道,大多是執一己之陰的孤修法門。如張三丰祖師說:「未逢師時急求師,已遇師時急求葯。」這個「葯」就是指修真者獲得的本心。祖師又說:「金花朵朵鮮,無錢難修鍊。」這個「錢」就是指修真者獲得的內財的葯。祖師還說:「再休誇清凈無為,也得還丹。」批評修真者,請不要給我吹噓你在清修、在清凈打坐,那些都是一己私慾的孤修,無論如何還是要拿「還丹」來說事。

這樣的評判丹詩,在正統道家文化經書裡面,實在是太多了。而這樣的錯誤,幾乎是近當代丹道常見的錯誤。故而《悟真篇》告誡我們,要「未遇真師莫強猜」,其原因大抵就在這裡。

道家道教修真,把這個叫做「真種」、「真心」、「真神」、彼家的白虎,或者「七返還丹」。而道家把這個叫做「本來面目」,也用「開悟」這個術語,來形容它對修真的重要價值。

悟元子說:「法者,修持鍛煉之作用;財者,誠心祈求之禮物。」法是指修真者獲得真神的修鍊方法,而財是修真者得正法的正心誠意,所獲得的本心。

這就有了一個答案,一切修真的正確與否,在沒有達到「機死神活」的得「真種」前,修真者在沒有「開悟」之前,大多是停留於後天識神的打磨自己,故大多也是盲修瞎練的。這就是丹書一再要求修真者必須「得一」的根本原因。



三、「戊土朝真」對修真的意義


修真者要想獲得本心、真心的方法是什麼呢?《悟真篇》說:「二物會時情性合,五行全處龍虎蟠。本因戊己為媒聘,遂使夫妻鎮合歡。」明確告訴我們,它靠的是是修真者的「戊己」之功。

我們再來看看「戊己」的含義,《易經》定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十天干配五行,戊己為中央土。戊為陽土,己為陰土,故戊己也泛指陰陽。具體來講,五行之氣的金木水火土,都有陰陽。拿戊己來講,戊土主動,屬陽;已土主靜,屬陰。寂然不動者,己土也;感而遂通者,戊土也。這是修真者「為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葯且修心」時心意運用的一種陰陽表達。而修真者是要漸漸退卻後天的慾望之心,也就是「己土」之陰,復還「戊土」之陽,才能獲得退陰後的本心。

故呂祖《黃鶴賦》說:「還丹七返,因有動而方有靜。」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修真者能否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清凈,是靠修鍊出自己本心的「動」,才能獲得用真心制伏妄心的「靜」,這個才是動之真靜,其它的打坐入靜,都是有分別心的靜,不算修真的真靜。

祖師們一再告誡我們,修真時一定要明白得葯的道理。如果這個方向都弄不明白,就會一直滯留於後天煉養的幻形當中。故《悟真篇》告誡我們:「咽津納氣是人行,有藥方能造化生。」

歷代正統丹經講修真,總在強調「葯」與「財」的重要性。

「戊土朝真」的實質,是《金丹四百字》告訴我們的:「真土擒真鉛,真鉛制真汞;鉛汞歸真土,身心寂不動」的「得一」。如果一個修真者不能「得一」,就是火候不到,修持力不到,自然就成為「戊不朝真」了。

所以,《悟真篇》又說:「離坎若還無戊己,雖含四象不成丹。只緣彼此懷真土,遂使金丹有返還。」進一步強調了「戊己」之土,是丹道修鍊的根本,是丹道「全憑戊己成功」理論源泉。

從這些方面去看,修真的道理其實很簡單,而難就難在「戊己之功」的個人修行上,要實現「人心絕,則道心見」的返還本心,是一件極其艱苦的人生修行。故張三丰祖師說:「願至戊畢字」,把「戊土」修鍊到極致,才能得全真。

由此看來,「戊土朝真」對修真的意義,對修道而言是不可小覷的。

解人頤先生分析「戊不朝真」是近當代道教演化出來的一種術語,分析清以前好像沒有這些說法。這一明鑒也讓我們深深體會到近當代道家道教的故弄玄虛氣息,實在是讓我等後學,莫名地喘不過氣來。

本想從全真道的文獻中,去尋找「戊不朝真」的出處,但案頭實在沒有幾本可資參考的全真道文獻。在既想表露對「戊土朝真」的意思,也苦於沒有資料可供查閱的情況下,也就只好效仿前人,如此大膽臆測一回:「戊不朝真」一句,或非閔道長自創,有出自全真道的可能。若是出自全真道的話,則其是用來警示修真者,要懂得「戊土朝真」的道理,不要滯留於「戊不朝真」的境地,是出於指導修真的原因,而造就的道學新名詞。

還有,在道家道教傳統文化來講,紀時紀年多用十二地支,而非十天干。就道家五行配天干去看,我們將戊解釋為戊日,實有「火候不在時,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亦虛比」一樣的臆測成分在裡面。

管見若此,期盼從事全真道研究的學者,能夠從全真教論戊己之功方面,尋找到「戊土朝真」和「戊不朝真」的答案,以從修真的視角,提醒大眾走出丹道執相的迷途,以朝真為歸宿。


學道從道教知識開始


ID: daoismzs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知識 的精彩文章:

TAG:道教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