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後摩爾定律時代的晶元新選擇!

後摩爾定律時代的晶元新選擇!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摩爾定律和它的最終結局一直就像房間里的大象,不容忽視。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在1965年的一篇論文中預測,晶元中的晶體管數量每年將翻一番。更多的晶體管意味著更快的速度,而這種穩定的增長推動了幾十年的計算機進步。這是CPU製造商提高CPU速度的傳統方式。但晶體管的這些進步正顯示出放緩的跡象。多倫多大學電氣和計算機工程教授Natalie Jerger說:「這已經沒了動力。」

後摩爾定律時代的晶元新選擇!

圖片: Alex Cranz, Gizmodo

不只Jerger一個人這麼說。2016年,《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宣稱,「摩爾定律已死」,今年1月,Register發布了一份摩爾定律的「死亡通知」。如果你在過去幾年裡買了一台筆記本電腦,你可能也注意到了。CPU看起來比前一年快不了多少。英特爾生產了我們的大多數筆記本電腦、台式機和伺服器中CPU,自2014年以來,英特爾很少能夠讓CPU性能提高15%以上,而AMD,即使採用了一些相當激進的新設計方法,通常也只是與英特爾並駕齊驅。

在英特爾和AMD(直到最近)所採用的典型的「單片(monolithic)」設計風格中,CPU由半導體材料組成——通常都是硅。這就是所謂的晶元(die)。在晶元的頂部是一系列晶體管,因為它們都在同一個晶元上,所以它們可以快速地相互通信。更多的晶體管意味著更快的處理速度,理想情況下,當你縮小晶元的尺寸時,晶體管就會更緊密地組裝在一起,並且可以更快地相互通信,從而帶來更快的處理速度和更高的能源效率。在1974年,第一個微處理器,英特爾的8080,是建立在一個6微米的晶元上。明年的AMD處理器預計將建立在一個7納米的晶元上。這幾乎縮小了1000倍,而且速度快得多。

後摩爾定律時代的晶元新選擇!

圖片:Alex Cranz, Gizmodo

但AMD最近憑藉其聽起來荒唐的Threadripper CPU實現了最大的速度提升。這些CPU核心數量從8個到32個不等。核心類似於CPU的引擎。在現代計算中,多核可以並行工作,允許某些利用多核的進程運行得更快。擁有32個內核可以將Blender中3D文件的渲染時間從10分鐘縮短到僅一分半鐘,PCWorld運行的這個基準測試可以看到這一點。

另外,32核處理器聽起來很酷!AMD通過採用chiplet設計實現了這一點。它所有的現代CPU都使用一種叫做Infinity Fabric的東西。今年早些時候在接受Gizmodo採訪時,AMD計算和圖形業務部門前總經理Jim Anderson稱,這是AMD最新的微架構Zen的「秘方」。與此同時,CTO Mark Papermaster稱其為「隱藏的寶石」。

Infinity Fabric是一種基於開源的Hyper Transport的新系統匯流排架構。系統匯流排完成了你認為它會做的事情——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的數據匯流排。Infinity Fabric的巧妙之處在於它能夠非常快地傳輸數據,並允許用它構建的處理器克服chiplet CPU設計的一個主要障礙:延遲。

後摩爾定律時代的晶元新選擇!

圖片: Alex Cranz, Gizmodo

chiplet的設計並不新鮮,但它通常很難實現,因為很難在單獨的晶元上製造出一堆晶體管,使這些晶元儘可能快地相互通信。但有了AMD的Threadrippers,你就可以在無限的結構上配置許多典型的Ryzen CPU,它們的通信速度就像在一塊晶元上一樣快。

它運行得非常好,其結果是超高速處理器的製造成本非常低廉,以至於AMD能夠以相當於英特爾幾分之一的價格出售處理器,而英特爾繼續在其高核心數量中使用單片設計。在某種程度上,Infinity Fabric是一種欺騙摩爾定律的方法,因為它不是單個快速CPU,而是通過Infinity Fabric連接的一系列CPU。所以AMD並沒有克服摩爾定律的限制,而是繞過了摩爾定律。

Jerger說:「如果你回過頭來說,『好吧,摩爾定律實際上就是關於功能的更大集成。』我確實認為chiplet不會以任何方式幫助整合更多小型晶體管,但它確實幫助我們建立了比上一代人更強大的功能和能力的系統。」

後摩爾定律時代的晶元新選擇!

圖片: Alex Cranz, Gizmodo

她指出,在某些情況下,這種圍繞chiplet設計的對話是對一家公司更顯著的失敗的一種偏移。她指的是英特爾,在過去幾年裡,英特爾一直在努力克服晶體管不能永遠微縮的局限性。它一直停留在14納米處理器,而且一年以來一直承諾10納米處理器,但未能兌現。對於英特爾來說,這是一個可怕的尷尬,當其他晶元製造商繞著這家晶元巨頭跑了幾圈之後,情況變得更加糟糕。今年,蘋果售出了數百萬部內置7納米處理器的手機和iPad,而AMD則在2019年發貨了12納米處理器,並承諾在2019年推出7納米處理器。AMD今年在台北舉行的Computex大會上也公開讓英特爾感到難堪:英特爾承諾在今年年底前推出一款28核的CPU(目前還沒有出貨),幾天後,AMD推出了一款32核CPU,自8月份以來一直在出貨,價格是英特爾CPU預計價格的一半。相比之下,英特爾最近承諾的2019年向10納米工藝遷移的拖延已久的計劃顯得有些可悲。

這就是為什麼你不應該把它對chiplet CPU設計的擁抱看作是一個巧合。在某種程度上,這似乎是英特爾在鼓吹很酷的創新,以轉移人們對重大創新失敗的關注,甚至跟上競爭對手的步伐。

後摩爾定律時代的晶元新選擇!

圖片:Alex Cranz, Gizmodo

不過,儘管這款chiplet CPU是為了分散英特爾10納米問題的注意力,但它實際上也相當酷。英特爾在chiplet設計方面的首次嘗試是在去年春天相對低調地推出了G系列CPU。G系列CPU實際上是與AMD合作開發的,AMD提供了GPU,英特爾的CPU可以與之通信。英特爾沒有依賴AMD的Infinity Fabric之類的東西,而是開發了一種名為嵌入式多模互連橋(EMIB)的東西,它可以讓CPU、GPU和4 GB的高帶寬內存以接近同一晶元上一系列組件的速度進行通信。它的速度很快,當我們在3月份進行測試時,它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預示著一個很酷的未來,我們的集成GPU最終會變得像英偉達GTX和RTX系列這樣的分立GPU一樣快。

但EMIB也像是對英特爾本月早些時候宣布的一款產品進行的一次試水,該產品預計明年上市:它是一款10納米CPU,帶有集成3D堆疊的chiplet設計。與EMIB和Infinity Fabric一樣,3D堆疊也是一種chiplet設計工具。但是,Infinity Fabric和EMIB只是讓傳統CPU部件更快地相互通信的方法,而3D堆疊增加了另一個維度。

後摩爾定律時代的晶元新選擇!

使用3D堆疊的CPU布局示例。(圖片:英特爾)

通常晶元被放置在一個水平面上,這樣晶元的每個部分都可以與散熱器接觸,保持涼爽。3D堆疊,如果可以正確處理散熱,則可以把CPU構建得更高而非更大。有點像高層建築vs牧場式住宅。

英特爾對3D堆疊技術非常感興趣,它認為3D堆疊技術比Infinity Fabric或EMIB更能避開摩爾定律。據英特爾工藝與產品集成總監Ramune Nagisetty稱,這是摩爾定律的「進化」。她在幾周前的談話中澄清了一些事情:

「如果你花時間去挖掘戈登·摩爾寫的那篇論文,你就會明白這一點。這真的很有趣,因為在那篇論文中的一段,他實際上預示了封裝集成的使用。他沒有使用我們今天使用的語言,但他確實說過,建立一個由小功能組成的大系統是更加經濟的,這些小功能是分開封裝並相互連接的。」

我不確定我是否完全同意Nagisetty認為這是一種演變的觀點,但她和Jerger都承認,摩爾最初的論文中的語言有一些靈活性,而且這些封裝集成(或稱為chiplet設計)的確讓新的CPU設計模式超出了摩爾在1965年設想的模式。

今年,我們還沒有確切地看到摩爾定律的死亡,但英特爾和AMD都知道死期在快速逼近,二者選擇了稍微不同的想法。這些公司現在正在接受一種允許他們製造許多更小、更定製化的晶元的設計,而不是製造一種速度快得令人難以置信、適用於大多數人的單一晶元。

對於Jerger而言,這種靈活性是令人興奮的。她說:「在這之前,一切都是關於大批量生產——我必須生產大多數人想要的東西,因為這是我賺錢的唯一途徑。現在,你可能會變得更加多樣化,我認為這讓學術界和初創企業有機會做一些很酷的硬體設計。」

想像一下,CPU是專門為你的計算機的精確需求而構建的。這就是我們正在走向的潛在未來。這一切都是從把單片晶元拆成chiplet開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導體行業觀察 的精彩文章:

台積電也開始降價,晶圓代工好景不再?
超過40年的ASIC經驗,索喜如何賦能汽車半導體?

TAG:半導體行業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