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幼兒園裡那些不為人知的事 都看看吧!

幼兒園裡那些不為人知的事 都看看吧!

幼兒園裡的生活是孩子成長里程里不能忽視和非常重要的階段,在那裡他們要學會與小朋友及老師的互動及交流,然而對於家長也是一種考驗,特別是起初上幼兒園時,小朋友總是天天哭鬧不想去!今天做為一位家長的身份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對於家長

上了幼兒園,不代表孩子就被學校「收養」了,從而不管不問或者充滿焦慮感。其實,教育的主體還是父母,我們仍需要花費大把的時間去照顧、陪伴孩子成長。

至於那些入園後問題較多的孩子,其實多是因為入園之前,父母的準備工作沒到位。所以,我列出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幾個問題供廣大家長參考。

1,怎樣選擇幼兒園?(7個實用指數)

幼兒園裡那些不為人知的事 都看看吧!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到底應該給寶貝選擇一個什麼樣的幼兒園呢?環境要好,老師要和藹,吃的不能太差,學習也要跟得上但是還不能太累,要有藝術類的,文化課還不能落下了,不能太遠了,老師也要夠專業,等等等等。。。。。。

其實,選擇一所好的幼兒園並沒有那麼難。只要看好幾點:

指數1:路程

選擇幼兒園當然離家越近越好,提倡「就近入園」。一是節省接送時間,尤其在雨季或寒冷的冬季,離家近的幼兒園會讓你和孩子方便不少,減少意外發生;二是因為離家近,能經常看到幼兒園,孩子不容易產生距離感或陌生感。如果路途遠的話有校車接送就最好了,但車程也不宜超過1小時。

指數2:教師的素質

幼兒園教師除了要有一定的資歷外,最重要的是個性溫柔,有耐心,喜歡孩子,盡責任和有愛心,同時,要善於和孩子及父母溝通,能把幼兒園照顧和教育幼兒的理念與父母很好的交流,這樣能夠提升家庭的教育功能,能更好地幫助孩子的學習與成長。

指數3:營養衛生

全體工作人員必須沒有傳染病,並且每年或半年做一次體檢以查看身體是否健康。每天對孩子的用品,如毛巾、茶杯等消毒1—2次。廚房衛生清潔,孩子的餐具每用過一次都要消毒。每個孩子有自己專用的、放在固定位置的茶杯、毛巾。玩具每周消毒一次。

指數4:安全性

幼兒園裡是否經常出現有關孩子安全的重大事故,有無丟失孩子方面的記錄,這標誌著一所幼兒園的管理者與老師對孩子安全意識的在乎程度。有的幼兒園不能合理地建章立制,沒有嚴格的門衛制度、飲食衛生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制度等,致使管理出現漏洞、造成嚴重後果。

入園有3個安全關鍵點,考察幼兒園的時候家長們要注意了。

(1)園內處處有安全提示

幼兒園裡的安全提示分兩種,一種黃色的給孩子看,另一種藍色的給老師看。黃色安全提示很簡單,在容易出事的地方貼著,上面只有一個大大的字和一條紅色斜線,表示禁止。坡道上、大廳里容易摔倒,安全提示為「禁跑」;鞦韆架上有「禁爬」標誌;滑梯口「禁止往上爬」;室內大型遊樂設施「禁止小朋友間拉扯」等。

而給老師看的藍色提示則要複雜一些。每個提示牌上都有提示內容,並有安全管理員的名字,只要出現問題,老師要馬上找到這位安全管理員來解決。

(2)外出遊玩統一行動

孩子在幼兒園裡集體出遊,和家長帶出去是完全不一樣的。外出前,幼兒園會先跟家長確認孩子的健康狀況,是否適合外出。外出時提醒家長不要給孩子帶吃的,幼兒園會集體購買瓶裝水。而且,幼兒園會一再強調,在外出時一定要跟著老師走,不能離開隊伍,也不安排自由活動時間。

(3)接送認卡不認人

現在的幼兒園,都應該有這樣的制度。要是沒有接送卡,或者接送卡上沒有你的照片,你就是的親媽親爸也別想接走他。

這張小小的接送卡里可有大學問。一面貼著孩子照片,另一面貼著幾位接送人的照片。在接孩子時,老師只認卡上的接送人,如果接孩子的人不是卡上的接送人,老師是絕對不會把孩子交給他的。而且,接送卡上不寫孩子和家長的名字,就算是別人撿到卡片,也沒法接走孩子。

如果接送卡上的人都有事情接不了孩子,家長要給班主任打電話,告訴老師受委託人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接孩子時,受委託人還要當著老師的面給家長打電話,進行第二次確認,並留下身份證複印件。

指數5:師生比例

目前的托班的師生比例應在1:7左右,否則老師難以兼顧到每個孩子的個性需要。根據國家規定,全日制幼兒園每班應配設2名教師、1名保育員。

指數6:收費情況

家長可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選擇合適的幼兒園。一般來說公辦幼兒園收費較低,民辦幼兒園則較高。同類幼兒園中,級別高的收費高,級別低的收費相應 也較低。具體的收費情況可直接向幼兒園諮詢。今後的趨勢是幼兒園收費逐步放開,公辦教育均按等級定價,民辦教育根據平均成本定價。

指數7:口碑(尤其重要)

選擇幼兒園時,口碑尤其重要。需要同已在這所幼兒園就讀的孩子的父母進行交談,聽取他們對該園的意見,這樣可以對心目中的幼兒園有進一步了解。你可以利用幼兒園 晚接時間,與幼兒園遊樂場里正帶孩子玩耍的父母交談,儘可能獲取你所想要的信息。另外,也可幼兒園老師了解:同行中人是為你判斷、出主意的最佳人選。如果 你有這樣的朋友千萬別錯過呀!

不能選的幾種幼兒園(3個實用指數)

指數1:單純以營利為目的幼兒園。

這種幼兒園在教師素質與環境設施方面都是不盡人意,甚至還會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

指數2:教學過於嚴厲的幼兒園。

幼兒園應該擁有輕鬆舒適的氛圍,老師脾氣過大或者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厲,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因此,選擇幼兒園時要注意這一點。

指數3:遊戲活動少的幼兒園。

沒有充分的遊戲,會禁錮孩子的活動。

良好建議:

由於大部分幼兒園招生都有相應的程序,而且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如果你對擇園遲遲做不了決定,一步趕不上,則步步落後,最後很可能耽誤孩子的入園。在了解了比較合意的幼兒園的招生程序後,應儘早作出決定。

2,家長接送孩子問題(放學接孩子的細節也很重要)

孩子剛入園,全家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會不會沒吃飽,會不會想念家人,會不會受小朋友的欺負………於是接孩子回家後,就會出現許多新的話題,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我們提出以下"五要"和"無忌",供廣大家長參考。

5要

1、走路回家

孩子剛剛入園,離開家人一整天,見到家人會有「撒嬌」的表現。家長在接孩子時,可以給予孩子溫暖的擁抱,但仍然要注意堅持讓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一方面,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完全能夠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另一方面,堅持讓孩子自己走回家,也是給孩子一種他已經長大了的心理暗示,這有利於孩子心理的成熟。

2、保持平靜

孩子入園是家庭一件重要的事,孩子剛入幼兒園時可能會有種種不太適應的表現,這是正常的。其實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的不適應往往受環境和成人態度的影響。建議家長朋友接孩子回家後,要盡量保持家中往日的平靜的氛圍,不要過分渲染對孩子入園問題的關注,以免造成孩子緊張的情緒。家長平和的態度是孩子很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良好外部環境。

3、分享樂趣

孩子來到陌生的環境,會有些心理壓力,給孩子減輕壓力最好的辦法是緩解孩子緊張的心理。孩子回到家後,家長要有意識引導孩子回憶幼兒園一天的快樂。

4、主動交流

為了幫助孩子儘快適應新環境,家長要主動與孩子溝通。聊一聊幼兒園一天的生活,談一談他結識的新朋友,給孩子講他喜歡聽的故事,陪孩子玩好玩的遊戲……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5、積極配合

幼兒園生活與家庭生活有許多不同之處,家長要主動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遊戲及學習情況,進一步了解幼兒園對孩子的要求,積極主動配合幼兒園,對孩子堅持與幼兒園保持「一致」「一貫」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5忌

1、甜水供應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家長在接孩子時拿著一瓶甜飲料,唯恐孩子在幼兒園喝水不夠。其實,每天都有「甜水供應」,反而會影響孩子在幼兒園的正常飲水,而且長此下去,會影響兒童的健康。我們倡導孩子喝白開水,因為白開水中含有飲料不具備而人體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不管是碳酸飲料、營養保健型飲料,還是當前許多家庭熱衷的各種甜飲料,都不宜代替自來水作為人的主要飲用水。

2、刨根問底

孩子離開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後,全家人圍著孩子問這問難,不僅使孩子厭煩,還會強化孩子入園的「不適應」,因為孩子的情緒是受客觀環境影響的,成人的緊張和反常表現會直接影響孩子,使孩子產生焦慮情緒。

3、順從放縱

孩子心裡不愉快時,常常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剛入園的孩子,有時也會出現「撒嬌」或「耍賴」的現象。這個時候,家長不要以同情的態度對待他,可以用轉移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順從放縱」孩子。

4、零食補充

一些家長唯恐孩子在幼兒園吃不飽,回到家中,各種零食擺在孩子面前任其挑選。其實這樣做的結果會促使孩子更不好好的吃晚飯,因為每天都有零食做補充,孩子會在幼兒園吃晚飯的時候「留有餘地」,時間長了,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5、偏聽偏信

家長對剛剛入園的孩子有些不放心,會向孩子提出很多問題。問題。由於這一階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與現實相混淆,他們會說出與事實不符的答案。

如,孩子之間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他往往會說"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偏聽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會將問題的結尾作為答案,如成人問:「你今天尿褲子了嗎?」孩子回答:「尿褲子了。」問:「你吃沒吃飽?」據此,建議家長多與老師溝通,從而客觀地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家長請試試這類問話(要積極正面哦)

今天遇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你今天開不開心?你跟小朋友玩了什麼好玩的遊戲?你的好朋友是誰?他有哪些優點?給媽媽講一個你今天覺得特別好玩的事兒!……

請拒絕這類問話(負面的一定要丟掉哦)

今天哭了嗎?

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

老師凶不凶?批評你了嗎?

老師有忘記帶你上廁所嗎?

……

3,送給父母關於孩子學前的話(附:孩子科學作息時間表)

許多父母學前對孩子一再囑咐:要保護好自己、吃飯乖乖的、不和小朋友打架、有困難找老師等等。這些話可以說,但孩子言行舉止都是模仿父母的,就像我前面說的,爸爸媽媽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父母在家裡的性格、說話方式、一言一行等都會深深影響孩子,如果父母自己做的就不好,就無權要求孩子做到,更不要希望老師幫你孩子改過來,所以對孩子的要求其實就是父母對自己的要求。

幼兒園裡那些不為人知的事 都看看吧!

家長注意:作息時間一旦確定就要嚴格執行,長期堅持,不要因為家裡來了客人或大人有活動就隨意擾亂孩子的生活規律。當然,特殊情況下,比如節日、生日時,可以允許孩子自由一些,但事先必須申明原因和具體要求,讓孩子明白這是特殊緣故,不至於在平日也提出要求而破壞常規。

4,關於過早入幼兒園的危害(專家解讀)

國家規定三周歲上幼兒園,六周歲上小學,這個規定是基於科學的人性化的基礎上設置的。

但是,為了滿足媽媽們的需要,不少幼兒園已經開始招收小年齡段(3歲以下)的寶貝入園。小年齡段寶貝入園一方面滿足了媽媽們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媽咪的心常常被揪得緊緊的:寶貝那麼小,他在幼兒園會遭遇些什麼呢?他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嗎?到底這麼小送到幼兒園裡,對孩子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看看專家怎麼說。

1、太早入托孩子更富有攻擊性

幼兒園裡那些不為人知的事 都看看吧!

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在《養育孩子:三歲以下應該進幼兒園嗎?》一書中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在支持他的理論——那些很早就脫離父母到幼兒園的孩子更容易發展攻擊性性格、反社會行為以及其他的心理問題,這樣的孩子在日後會遭遇人際關係問題,不容易與人建立密切的關係。

兒童專家指出,過早上幼兒園會嚴重影響幼兒的大腦發育、情感發展、社會行為、認知能力培養,另外他們的身體發育也遲緩,神經萎縮,腦發育異常,這些都是與沒能得到一對一家庭關懷有關,所以專家建議應該讓幼小的孩子在溫暖安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而不是過早地將他們幼兒園。

三歲的孩子剛剛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進入集體生活。三歲以前的孩子是無法告訴家長一個小時前發生了什麼事,老師的態度怎樣,是否和別的小朋友發生衝突等。當孩子不能傾訴自己的遭遇時,就無法渲泄不良情緒,這些不良情緒的積累,對健康人格的構建是非常不利的。

2、幼兒園還是等孩子3歲後再送

英國幼兒教育心理專家建議說:如果家裡有人帶孩子,建議三周歲再上幼兒園。因為兩周歲的孩子自身的抵抗力是最弱的,而幼兒園是一個公共場所,再好的幼兒園也不會像家裡一對一的照顧那麼好。年齡越小的孩子與父母的分離焦慮越強烈,這種情緒會影響孩子的進食,進而會影響孩子的抵抗力,就特別容易生病。從孩子的健康考慮還是三歲比較好點。

3、最好的老師也不能代替父母

專家認為:兩歲半以下的孩子就該受到媽媽一對一的關愛,父母共同養育是最理想的方式。

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和人類發育研究所的專家指出:嬰幼兒的發育具有特殊性,他們不僅需要持續地關心,更需要協調一致地關心,這意味著與他們交流的人相對是固定的,孩子太早送去幼兒園以後由於一天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如果由於幼兒園老師是不固定的,經常換來換去,比如老師生病、休假以及培訓等,心智還不成熟的孩子是無法適應的。即使人員相對固定,她們也要輪班照顧孩子,所以在孩子心理成長和發育的關鍵期,父母的堅持照育是很重要的。

美國最新一項研究發現,無論託兒所有多好,那些較早或較久待在託兒所的兒童在整個小學時期更容易出現攻擊性行為,而且更不聽話,這是有關兒童護理的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一個研究所得出的結論。研究人員推測,託兒所缺少有經驗的育兒老師,老師們缺少時間解決孩子爭玩具、爭活動場地等問題都是影響因素。

該研究成果由美國國家兒童衛生及人類發展研究院作出,其研究報告發表在26日出版的醫學月刊《兒童發展》上。

這一針對1364名兒童,歷時十多年的兒童護理方面的研究比較了兒童從出生一個月大到四歲半所接受的護理的規模、類型和質量,並研究了直到兒童11歲前其情感和語言的發展。接受調查的小學教師們稱,那些待在託兒所時間較長的孩子即便在11歲時,也會出現「容易打群架」、「愛爭吵」等問題。

在和前來諮詢的家長的交流過程中,發現很多家長之所以早早地把孩子送進幼托機構,以為這樣能訓練孩子的獨立性,改掉孩子粘人的「毛病」,最終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孩子特別粘媽媽這個行為發出的信號是:「媽媽,您愛我嗎?我怕您不要我。」

大多數情況下,這樣的孩子其父母雙方中有一方在童年時自身極少得到母愛,或者沒有生活在他(她)的父母身邊。從科學的角度說,爸爸或媽媽內心深處對母愛的深深渴望通過遺傳基因傳遞給孩子。從心理學角度解釋這是有關潛意識的問題,父母自身安全感不夠,孩子也沒有安全感。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盡量滿足孩子對母愛的渴求,充分地滿足之後他才會放心大膽地探索外部的世界,走向獨立。孩子的心理只有成長到能和媽媽自然分離時,才能送入幼托機構。

4、入園太早疏離了親情

英國兒童教育心理學專家認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小班孩子的入園年齡應滿3周歲。父母提早送孩子入園的想法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工作繁忙;二是認為自己不會帶,早入托就能使孩子早點受教育,其實這種想法是比較偏頗的,首先從孩子的心理發展來說,幼兒在3歲之前仍處在親子依戀階段,最好以家庭撫養為主;離開父母、家庭的時間不宜太長。6個月-2歲是孩子與父母的特殊情感連接階段,直到2歲左右孩子與同齡人主動性社交才開始萌芽,2歲半左右孩子邏輯和秩序感才逐漸建立,方能有效進行組織性互動和生活。由於嬰幼兒階段是早期依戀感發展的最佳時期,過早入園會導致孩子由於心智發展不夠成熟,語言發展有局限性,不懂調節情緒等問題導致孩子產生強烈的心理負擔變的不願意主動社交和表達,缺乏安全感,這對孩子今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進入高層次情感發展都會產生影響。所以適齡性的行為和教育對孩子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不要因為家長的一已之見而成為阻礙孩子長期發展的絆腳石。

5、三歲前上託兒所易致情感問題

在英國,劍橋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蘭姆近日公布的另一研究結果回應了美國國家兒童衛生及人類發展研究院的上述研究。蘭姆通過研究發現,早早送孩子上託兒所可能導致其長期出現情感問題。

蘭姆指出,孩子在三歲之前就被送到託兒所,長大後更容易有不良行為,處理壓力的能力更低。去年,蘭姆教授和同事在3000名幼兒中展開了研究,結果發現,入托前9個月兒童體內的應激激素——皮質醇的水平是未入托的同齡孩子的兩倍。而且,上託兒所的幼兒年齡越小,壓力值就越大。

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著名的臨床醫學家史蒂夫-比杜爾夫就提出警告說,把年齡不足三歲的孩子交給託兒所會增加損害他們正常心理發育的危險。

超前入托對孩子帶來的危害是無法彌補的,因此,建議家長們最好在孩子達到規定的年齡再讓孩子入園,以免人為地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設置不必要的障礙。

6、不易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

幼兒園裡那些不為人知的事 都看看吧!

當孩子初到幼托機構時,撕心裂肺的痛哭被大家認為是正常的,甚至教育工作者也視這為正常的,常常安慰家長:沒事,過幾天就好了。請問家長和那些冷漠的教育工作者:如果突然把你放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面對一群陌生的人,你會安之若泰嗎?我們尚且不舒服,何況兩三歲的孩子,他們有多深的恐懼和痛苦啊!

如果處在這樣痛苦的境地的孩子不被理解,沒有得到安慰,只一味地要求「不要哭」,那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這種痛苦的經歷深植到他的潛意識當中,將影響到成年後的性格。

在北京上海一些幼兒園允許家長在孩子剛入園的時候陪園幾天,等孩子適應了再獨自上學。如果幼兒園沒有這個條件,讓孩子進入早教機構上親子課程也是一種很好的過渡方式。

總之,如果孩子在幼兒園裡一哭兩三個小時,就表明孩子沒準備好,應該馬上帶回家,如果無視孩子的痛苦和反抗(這就是一種反抗)而繼續下去,後患無窮!

有一個孩子在兩歲時被送入幼兒園,十多天後因為無法順利渡過入園初殘酷的心理折磨期,父母只好把她接回家,不再去幼兒園。半年後再來我們中心時,一見到教室門要關起來,就驚恐地大哭,那種哭聲是撕心裂肺的。

她家人說,以為幾個月過去她會忘掉,沒想到這麼強烈,親子課程是家長陪同的,她尚且這麼恐懼,更何況再次讓她入園。

我告訴他們,不可能忘記的,而且這個痛苦的經歷產生的影響已經進入孩子的潛意識深處(潛意識深處的組建部分就是她成年後的人格部分)。她將時時處在一種異常的警覺狀態,不能放鬆自己,過於敏感易受到傷害。

這個孩子從幾個月起就一直和外婆一起睡,外婆成了她的第一順序依戀關係人。媽媽反倒退居其二。母愛的缺失使這個孩子脆弱,不自信。這個孩子本身安全感就不夠,入園時不到兩周歲,心理適應能力不足以應付環境變化帶來的痛苦,以至留下心理陰影。

對於孩子

1,孩子的心理特徵(父母必讀)

幼兒園期間,孩子心理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各個時期會呈現不同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心理,會讓師生間、親子間溝通更順暢,更有效。

身體動作發展特點:每年身高增長4~5公分,體重增加1.5~2.5公分,腦和神經系統發展達到接近成人水平,動作更加協調穩定,粗大動作上可形成正確的跑步姿勢,準確移動腳步和軀幹跨越障礙物。精細動作更加準確,可以解紐扣、解系鞋帶。總之,生活自理能力增強,身體動作的協調性增強。

語言發展特點:辭彙量增多,可達3000~4000個,以名詞為主,對新鮮事物和新名詞特別感興趣,還可以從電視卡通片中學到不少抽象名詞,如天堂、地獄、星星雨。理解並能應用方位詞,知道複雜的方位關係,能較準確地理解時間概念,如一天、一小時、午後、深夜等。3~4歲的兒童可能會用錯人稱代詞,6~7歲時即可正確運用人稱代詞。此期的兒童可用簡單和複雜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意思,如我要吃東西,因為我肚子餓了。在語言表達的同時還可伴有豐富的表情。

注意力發展:以無意注意佔優勢,只有能引起兒童興趣的才能引起兒童的注意,如電視播放的卡通片。學前兒童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較短:3~4歲10分鐘,5~6歲15分鐘,因此,在給學齡前兒童進行課程安排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一客觀規律。

記憶的發展:無意記憶佔優勢,有意記憶處於萌芽階段,形象與機械記憶為主,抽象記憶相當不足,另一特點將不同來源的內容與現實混為一談,有的家長認為在說謊,實際是一種正常現象。區分兒童是否說謊關鍵是要辨別出是幻想還是現實。

思維發展特點:往往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豐富的想像力,模仿力強,象徵性和創造性遊戲5~6歲達高峰,在遊戲過程中,兒童的思維活動和社會化角色會很快發展。

情緒的發展:行為明顯受情緒支配,學齡前兒童情緒體驗豐富,很容易表現在外顯情緒上不容易控制。恐懼與焦慮是最不良的體驗,在與家人分離或到一個新環境。受批評、受傷害後有明顯的焦慮反應。高級情緒活動如同情心、孤獨感、榮譽感、審美感、道德感、合作精神等也進一步發展。尤其是,正確處理孩子的哭鬧情緒,是建立其良好性格的開始(特別重要)

2,孩子在幼兒園裡最易出現的6大問題,個個不容忽視!

上幼兒園是孩子走入社會的第一步,沒有了家人的呵護,孩子能適應嗎?作為家長,他們能做些什麼?我總結了孩子在幼兒園期間最易出現的6大問題,供家長參考。

問題1憋尿與尿褲子

幼兒園裡那些不為人知的事 都看看吧!

有一位媽媽發現,孩子在幼兒園不願上廁所。每天下班來接她的時候,我都看著她夾著兩條腿走路,憋得不行了。她說,因為班上有個小朋友上廁所的時間太長,遭到了老師的『批評』,所以她就害怕了,寧可忍著也不去。這樣下去,孩子還不得憋出病來?」

北京一幼兒園園長趙倩說,孩子出現憋尿的情況,幼兒園的老師是有一定責任的。不過,幼兒園一個老師至少看十幾個孩子,照顧不周的情況也是有的。這就需要家長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平時要多和孩子聊天,了解幼兒園的狀況;接送孩子的時候多問問老師,孩子在園裡有沒有什麼「異常」。

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心理學專家魯傑分析,孩子之所以憋尿,是因為她把上廁所和受批評聯繫在了一起。所以,當務之急是要消除孩子對上廁所的恐懼,對上廁所的問題進行正面強化。

另一位媽媽說,他們家孩子和憋尿正好相反。有的孩子是憋尿,我們家孩子是憋不住尿,經常尿濕褲子。

趙園長說,小班的孩子很容易出現尿褲子的情況。家長要及時對孩子進行語言方面的訓練,教孩子學會說「我要小便」,「我要拉臭臭」;告訴孩子如果老師工作忙,沒聽見,要拉著老師的衣角,引起他的注意;如果孩子總是尿濕褲子的話,家長要提前告訴老師,多照顧自己的孩子,而且要準備一套乾淨衣褲給孩子備用。

問題2不吃飯或吃飯慢

幼兒園裡那些不為人知的事 都看看吧!

很多家長告訴記者,孩子在家吃飯是不定時的,有時能吃一個多小時。到幼兒園後,他們最擔心孩子吃得慢、吃不飽或者直接不吃。

趙園長介紹說,幼兒園有一定的進餐時間,一般為半個小時左右,前20分鐘老師先讓孩子自己吃,後10分鐘,老師會喂那些吃得慢或者不吃飯的孩子,直到孩子吃飽。不過,趙園長提醒家長,進餐習慣要從小培養,家長要要求孩子定時定量進餐;平時少讓孩子吃零食,別讓他們邊吃邊玩。

問題3不午睡

幼兒園裡那些不為人知的事 都看看吧!

採訪中一位姓丁的家長告訴記者,他的孩子上幼兒園兩年多了,別的都挺適應,就是不愛睡午覺。他不解地說:「我們家孩子精力特別充沛,是不是沒必要非得睡午覺啊?」

趙園長說,幾乎所有的幼兒園都要求小朋友午睡1—2個小時。因為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的快速時期,每天需要十幾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僅僅靠夜間的睡眠是不夠的,午睡是很好的睡眠補充,即使對那些精力充沛、沒有困意的孩子也是必要的。而且,處在一個集體中,孩子要學會遵守規則,如果別人都睡,只有他例外,對他的個性培養沒有好處。家長應按照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要求孩子按時午睡。

問題4受欺負

幼兒園裡那些不為人知的事 都看看吧!

除了吃飯問題,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是家長最擔心的了。魯傑說,幼兒園「大欺小、強欺弱」的現象很難完全避免。家長不能光依靠老師,得讓孩子先強起來。有些身體弱小、性格內向的孩子容易遇事時顯得「退縮」,也就容易成為受欺負的對象。家長要告訴孩子,受欺負時不要跑,跑會給對方一個信息「你怕他」,要大聲喊老師。

家長最好能幫孩子從同班的小朋友中找一個「鐵哥們」,這樣孩子心裡就比較有底氣。另外,家長可以通過做遊戲,讓孩子扮演英雄,增強他的自信。

問題5哭鬧

幼兒園裡那些不為人知的事 都看看吧!

有的孩子用哭鬧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不想去上幼兒園、想得到某個禮物等。也有的孩子動不動就莫名其妙的哭,這樣孩子咋辦?

我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也愛哭,我曾經給過我閨女一個臉盆,請她接眼淚,哭夠了告訴媽媽,我們再一起解決問題,不然哭的時候媽媽聽不清你說的話。結果閨女很認真的去衛生間哭了兩分鐘出來說「好了」,幾次後再沒出現過類似情況。

問題6生病(家長特別注意)

幼兒園裡那些不為人知的事 都看看吧!

經常聽到很多家長反應,孩子沒上幼兒園前,很少生病,可是一上幼兒園就生病了。比如手足口、腮腺炎、水痘、痢疾等,往往是幼兒園裡一個孩子得了,就會導致很多孩子跟著得。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孩子在幼兒園少生病呢?

5種注意方法讓孩子少生病

1,良好的心理教育

讓上幼兒園的孩子少生病,我認為心理教育是第一位的。我曾經請教了幾位媽媽,他們教了我很多「招數」,當孩子剛上幼兒園時,盡量跑在其他家長前面去接孩子。早接他,還要給他買禮物作為鼓勵,誇獎他很勇敢,這樣孩子就會非常高興。所以,讓孩子儘快適應新環境,是孩子少生病的前提條件。

2,合理的飲食結構

如今雖說生活條件好了,而且都是一個孩子,可是大多年輕的爸爸媽媽都是工作族,愛孩子卻不會餵養,挑食不愛吃菜的孩子越來越多。

從小不注意給孩子合理飲食,孩子營養結構不合理,上了幼兒園,吃沒吃飽或吃好更得不到保證。所以,這樣的孩子,身體基礎不好,很容易得病。要想孩子少生病,從小就要讓他養成愛吃菜和水果的習慣。

3,讓孩子學會說「我要喝水,我要尿尿」(參考問題1)

美國著名醫學博士F·巴特曼的《水是最好的葯》一書就闡明了身體缺水是許多慢性疾病的根源。所以讓孩子多喝水,肯定會減少生病的幾率。

我們知道,幼兒園孩子很多,老師精力有限,不可能像家長那樣精心地照顧。所以,平時要多鼓勵孩子:自己有什麼需要要大膽的表達出來,老師都喜歡勇敢的小朋友。

上幼兒園前要經常教孩子說:「老師,我要喝水」「老師,我要尿尿」,喝水可以減少生病,大膽說尿尿可以防止尿褲子。其它方面像身體哪裡不舒服也要教會孩子要及時主動地告訴老師,這樣老師才能及時通知家長。

4,家長要學會變通

有些家長把幼兒園當作學校,好像孩子一天不去,就會造成很大的損失。我見到一些家長,明明家裡有人可以幫助照顧,卻把孩子過早地送到幼兒園裡,或生病還沒有完全好,就又把孩子送去了,怕孩子落課。結果,適得其反,這樣的孩子生病幾率大多比一般孩子要多。

我非常不贊同這種做法,身體是本錢,生病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好好休息。作為家長,一定要學會變通,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決定,不要總和別人比。如果自己的孩子真的特別愛生病,不如變通一下,先上半天,慢慢適應後再上全天,也是一種減少疾病的方法。

5,查找原因

如果上面說的辦法你都用過了,孩子還是反覆生病,那就要帶到醫院好好找原因了。據醫生的經驗,愛生病的孩子多見以下一些情況:

不愛吃菜、挑食

這樣的孩子,飲食結構不均衡,容易引起貧血和一些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的缺乏,所以就會引起反覆的感冒。

被加餐

一些家長總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裡吃不飽,傍晚回來後,不管孩子是否餓,就哄著孩子吃很多的飯,晚飯里還有很多肉。這樣的飲食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造成孩子夜間睡眠質量差,久而久之,孩子就生病了。

睡前抱奶瓶

一些孩子從小養成習慣,睡前要喝一瓶奶,喝完也不刷牙或漱口。殊不知,細菌最喜歡牛奶,最喜歡在隱蔽的咽喉部位繁殖。於是,就容易誘發孩子反覆呼吸道感染。

有過敏體質

這種孩子,小時候愛出濕疹,大多有家族史,比如爸爸媽媽有過敏性鼻炎或哮喘等。這樣的孩子,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機會非常多,咳嗽的原因不一定是感染,有可能是碰見了引起過敏的衣物,或吃了蝦或螃蟹或其他引起過敏的食物而引起的反覆咳嗽等癥狀。

恐懼上幼兒園

有些孩子,對上幼兒園有明顯的恐懼和不適應,因為心理的作用,孩子有可能出現噁心、嘔吐,甚至咳嗽等現象,可是如果去醫院檢查,卻發現不了太多的陽性體征。

幼兒園裡那些不為人知的事 都看看吧!

再此。小編提醒各位家長、一定要多觀察孩子。歡迎關注小編。為你帶來更多的精彩、歡迎點贊評論!

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作者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