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當政策對學習類APP「掃黃打非」

當政策對學習類APP「掃黃打非」

「瘋狂的黃庄」不能再繼續瘋狂之後,教育領域的高壓政策持續快速推進。這次,捶到了進入校園的學習類APP身上。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地採取有效措施,堅決防止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來簡單畫幾條重點:

要開展全面排查,凡發現包含色情暴力、網路遊戲、商業廣告及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等內容的APP要立即停止使用;

各地要建立學習類APP進校園備案審查制度,學校首先要把好選用關,對APP的內容、鏈接、應用功能、信息安全等進行嚴格審查;

進入校園的學習類APP不得向學生收費或由學生支付相關費用

今後凡未經備案審查的學習類APP一律禁止在校園內使用,不得在課外統一組織或要求、推薦學生使用未經備案審查的學習類APP;

學校和教師不得利用APP發布學生成績、排名等信息。

措辭嚴厲,條目清晰,《通知》一出,想必許多與學校合作的學習類APP都自覺驚心。

低俗內容、付費查排名……孩子們被APP坑了嗎?

對於手捧著iPad長大的這一代人來說,「互聯網 教育」早已滲透進了學生的日常。除了學校、老師要求學生與家長下載使用的用於發布信息、布置作業的APP以外,市面上還有許多課外的以「輔導作業」「搜題」為主要功能的學習類APP。

包括「一起小學學生」和「互動遊戲」在內的部分學習類APP中內含大量遊戲內容,甚至還包括需要充錢「氪金」的遊戲環節,有家長表示擔心孩子以作業為借口沉迷遊戲。

有學習類APP可通過掃描條形碼、輸入書名等多種方式顯示整本教輔的參考答案,但沒有解題思路和過程,使得號稱「作業神器」的APP淪為「抄作業神器」。

市面上還有以「查分數」為主要功能的學習類APP,與學校合作,家長可付費查看孩子的排名,價格從每次10元到包年365元不等。

某APP內含的增值服務

但在種種亂象背後,這些APP的運營方卻缺乏監管,也較少受到懲罰。

能舉出來的例子大概是,2018年10月,在線學習APP「互動作業」被發現在其官方微信公號「作業小互」中含有大量不雅、性暗示的內容,有數篇「標題黨」推文的閱讀量都已上萬。

此事被媒體曝出後,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在官方微博賬號上表示,已部署協調有關部門正在進行核查,一經查實,將依法嚴格處置。最終,其經營方北京千陽遠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站出來表示,將永久關停「作業小互」。

為人父母者一旦想到自己的孩子被放置在這樣令人不安的教育環境中,怎會不揪心呢。

政策很美麗,關鍵看執行

在《通知》出台前不久,教育部還出台了一份「中小學生減負三十條」,包括嚴控書面作業量,堅決控制考試次數;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家庭作業不超過60分鐘,初中家庭作業不超過90分鐘,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等等。

「三十條」列出的規定很細緻,但網友的評論中卻充斥著不滿,抱怨的內容主要包括「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老師和學校根本執行不了」「形式主義嚴重」等等。

2018年是線下教育的「整改年」,對課外培訓的嚴格整改持續不斷,在年末亦出了通知,表示「要按照線下培訓機構管理政策,同步規範線上培訓機構」;對課內的應試教育,「減負」是主旋律,四大奧數杯賽停賽,北京叫停ACM程序設計能力展示活動……

政策的方向代表著國家與社會對教育的主體需求,制定出來以後,卻很難盡如人意——中國教育的整體環境、基本訴求或許都註定了「改變」的困難性。

至少,頻出的政策已經展現出國家對於教育領域正向監管的態度。

寫到這裡,又想起了白岩松在2018GES未來教育大會上說的話:「沒有一個國家不詬病自己國家的教育,因為它實在太重要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救命,「口紅效應」又顯靈了
說真的,你們公司可能離不開釘釘了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