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知聲造芯再邁一步,推多模態AI戰略,打響AI晶元場景落地戰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文 | 寓揚
2019年的第一個工作日,雲知聲創始人、CEO黃偉以一句「少有人走的路」,為其多模態AI晶元戰略拉開帷幕。
雲知聲創始人、CEO黃偉
2014年人工智慧還遠未如此火熱,黃偉在面向B端市場的商業探索中,就意識到算力、演算法結合在一起的重要性,於是確定了「雲端芯」一體化的戰略,並於2015年啟動自研AI晶元。
在AI前夜的那個節點來看,作為一家剛成立2年的創業公司,雲知聲當時的策略無疑飽受質疑。
然而隨著阿爾法狗(AlphaGo)戰勝世界頂級圍棋選手李世石後,AI浪潮襲來,並逐漸落地走嚮應用。2018年在場景驅動、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AI晶元走向時代前台。
歷時3年,雲知聲也終於2018年5月推出第一款語音AI晶元雨燕,交出造芯答卷。而2019年,雲知聲將在雲端芯戰略的基礎上再邁進一步,並提出多模態AI晶元的構想。
先行業一步提出多模態AI晶元戰略,這背後是雲知聲怎樣的思考,這一構想又能否引領雲知聲下一階段的發展?
多模態AI晶元戰略浮出水面
過去6年來,雲知聲大概走過了四個階段,2012~2014年即剛成立的前兩年,布局演算法平台構建技術優勢;緊接著雲知聲確立「雲端芯」一體化的策略,並啟動自研AI晶元;到了2017~2018年雲知聲加速AI的商業擴展和應用,並推出首款語音AI晶元雨燕。
站在2019年的起跑線上,黃偉稱,接下來就是依託雲知聲的AI演算法與AI晶元構建場景優勢。而構建場景優勢的關鍵就在於多模態AI晶元戰略。
之所以提出這一戰略,黃偉重點講述了他面向5G與AIoT的思考。他認為,5G將推動行業產生質變,引發連接大爆炸、應用大爆炸,尤其是工業領域。
可以預見,隨著5G的到來,語音、圖像、視頻等多維數據將會海量增長,此時多維數據的處理能力成為剛需。
與此同時,IoT場景下AI應用對於端雲互動有著強需求,強大的雲會讓端側能力更強,而強大的端則可提升數據處理的實時性和有效性,進而增強雲的能力。
在多維數據處理能力與邊緣計算的需求下,具備更強算力的多模態AI晶元就成為了場景的關鍵競爭力之一。
黃偉指出,面向5G場景,只有更強的算力還不夠,還需要有深入場景提供服務的能力,並在此基礎上對傳統SoC(System On Chip,片上系統)做了進一步的解讀。
他認為,S應該代表不同的 AI 服務能力即 Skills,O 代表雲端與邊緣側的互動 On/Off Cloud,C 代表具備智能處理能力的 AI 晶元。
從雲端芯一體化,到多模態AI晶元戰略,再到對SoC全新的理解,雲知聲對AI晶元的理解和布局都保持著行業領先性。
戰略背後是多模態AI技術的積澱
從2018年開始,多模態交互就成為業界研究的一個重點。簡單來說,模態可以理解為感官,多模態交互即是調用多種感官的交互方式,它跨過了自然語言,其方式也更加貼近人,也代表了AI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
雲知聲在2019年開年提出多模態AI晶元戰略,無疑在多模態探索的道路上又邁出一步,但多模態不應該成為一句口號,而應該真正落實到技術研發中。
智東西發現,在語音技術主賽道外,雲知聲在2018年也加緊布局圖像識別、機器翻譯等領域,進行多模態技術的儲備。
去年,在國際權威人臉識別標準評測資料庫 LFW 和 MegaFace 上,雲知聲團隊研發的人臉識別系統,在上述兩項標準評測中,性能分別達到 99.80%和 98.47%,得分位居業內前列。
WMT2018國際機器翻譯大賽成績
去年5月份的WMT2018國際機器翻譯大賽的中英翻譯比賽中,組建不足1年的雲知聲機器翻譯團隊,也拿下英中第二、中英第四,綜合第三的優異成績。
本次發布會上,雲知聲聯合創始人李霄寒進一步分享了雲知聲在人臉識別、表情分析、標籤化、多目標唇動狀態追蹤等視覺AI方面的進展,進一步儲備多模態技術基礎。
另一方面,雲知聲還發布了多模態人工智慧核心 IP——DeepNet2.0,其AI處理能力也有1.0的語音進化到2.0的多模態,支持語音、圖像等處理能力。DeepNet2.0可兼容 LSTM/CNN/RNN/TDNN 等多種推理網路,支持可重構計算與 Winograd 處理,最高可配置算力達 4T。
目前雲知聲 DeepNet2.0 已在 FPGA 上得到驗證,將在2019年落地多模態AI晶元海豚(Dolphin)。
可見,在硬體層面與演算法層面,雲知聲都在儲備多模態技術,為其多模態AI晶元的落地打下地基。
造芯之路:從雲端芯一體化到多模態AI晶元
2014年,雲知聲就確定了「雲端芯」的發展戰略,2015年推出IVM(通用晶元方案),並落地格力、美的、海爾、長虹等一線家電廠商,從客戶需求切入,布局AI晶元更具場景優勢和時間窗口優勢。
在此基礎上,雲知聲在2015年啟動AI晶元研發,歷時3年終於推出第一代語音AI晶元雨燕。基於此,雲知聲又在去年9月推出Turnkey方案,加速雨燕晶元的落地。李霄寒透露,預計落地產品最快會在今年Q1季度面世。
針對面向物聯網時代的AI晶元,雲知聲又在2019開年之分享了一些新的思考。李霄寒指出,當前物聯網產品線的 AI 晶元越來越明顯地體現出三個趨勢:
場景化。所謂場景化是晶元設計要堅持場景導向、需求導向,面向垂直領域的具體場景,通過晶元以及解決方案解決實際場景中的問題。
端雲互動。在物聯網的不同應用場景下,海量終端設備要實現功能智能化必須端雲配合,即形成邊緣算力和雲端算力的動態平衡。這意味著從晶元設計開始,就要考慮端雲互動能力。
數據多模態。在5G驅動的萬物智聯場景下,數據類型由原來的單一化走向多元化,晶元所需處理的數據也由單模態變成多模態。
以此來看,面向物聯網終端場景的AI晶元核心是解決垂直場景問題的能力,其呈現形式將不再是一個單一的硬體,而是承載著邊緣能力與雲端能力的多模態AI軟硬一體解決方案。
在此基礎上,雲知聲在多模態AI晶元戰略的引領下,拋出2019年的AI晶元布局藍圖,今年將推出3款晶元,搶灘IoT場景。
在去年5月份發布的雨燕晶元的基礎上,今年雲知聲將面向智能語音場景,推出一款適用性更廣的輕量級AI晶元雨燕Lite,比如可以應用在智能開關、智能燈泡等場景,實現設備的智能化,相比第一代其成本也將更低。
面向智慧城市場景,雲知聲將推出支持語音和圖像等計算的多模態AI晶元海豚(Dolphin),預計將在今年Q3季度投產。
面向智慧出行場景,雲知聲將與吉利集團旗下生態鏈企業億咖通科技共同打造車規級 AI 晶元雪豹(Leopard),預計將在2019年Q3/Q4季度投產。
相比行業其他公司造芯,雲知聲的優勢在於自主設計,尤其是DSP、深度神經網路處理器都為雲知聲自主研發,能夠真正面向場景,使AI晶元滿足真實場景中的需求。
而AI晶元戰略布局的領先性,雨燕晶元在行業的率先推出,給了雲知聲更多的時間窗口優勢。把握這一優勢,從而率先導入客戶,搶佔場景,則更有利於率先在行業中形成規模優勢。
今年雲知聲再進一步,面向語音、視覺、車載等場景再推3款AI晶元,可見其對AI晶元的戰略積極且堅定,在晶元落地的節奏上領先行業。
結語:場景落地戰剛剛打響!
物聯網時代是一個場景導向的時代,很難形成PC時代或者移動互聯網時代在晶元領域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因此業內也有一種觀點,物聯網時代是應用定義演算法,演算法定義硬體(晶元)。
這一觀點也與雲知聲強調的場景化、端雲互動不謀而合。以雲知聲為代表的AI技術公司,最早面向行業場景探索技術落地,能夠率先發現場景中客戶的真實需求,從而定製出更加滿足行業需求的AI晶元。這也是AI技術公司布局AI晶元的優勢所在。
從雲知聲2019年布局的三款AI晶元可以看出,輕量版的雨燕Lite面向智能語音場景,成本更低,可以與第一代雨燕(算力更強)配合,滿足智慧家庭領域更廣闊的終端設備。車規級的雪豹AI晶元是面向智慧出行領域,多模態語音和圖像的海豚AI晶元則是面向智慧城市領域。
通過這三款AI晶元,雲知聲正在搭建一整套滿足語音、多模態、車載等場景的AI晶元能力。
目前AI晶元正處於場景落地的初期,場景的真正需求尚不明確,哪些場景最終能夠成為有潛力的市場也尚需探索。可以看出雲知聲的策略是,從自身深耕的智能家居、車載、醫療、教育出發,快速搭建一整套覆蓋語音、視覺等能力的AI晶元,搭建好能力框架之後,就可以在市場中一面探索場景需求,一面快速基於能力框架量體裁衣,推出更加適合場景需求的AI晶元。
而雨燕Lite這款輕量級、低成本的語音AI晶元,很有可能就是這一打法下的產物。
無論是在多模態AI晶元戰略,還是AI晶元的推出、落地速度上,雲知聲都走到了行業前列,但迎接它的是更加艱巨的AI晶元落地戰、卡位戰。
只有經受場景與市場的考驗,真正解決現實場景的實際痛點,才能真正被行業與市場認可,而這一戰役剛剛打響。
※金立系盧偉冰將操盤小米命根子?雷軍放手紅米背後到底有何大招
※AI芯生態,產業新格局!2019年首場AI晶元峰會3月開幕
TAG:智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