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開國上將許世友,終前要求不葬在「八寶山」,鄧公:下不為例

開國上將許世友,終前要求不葬在「八寶山」,鄧公:下不為例

開國上將許世友,終前要求不葬在「八寶山」,鄧公:下不為例

文/史克朗

我們現在生活在這個和平年代,得益於之前在戰爭年代流血流汗的烈士們的犧牲和付出。這是因為他們,我們才能生活在自由的空氣下,不需要過提心弔膽、動蕩不安的生活。這是因為我們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把現在的安逸生活當成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每一年才會有很多人自主地去烈士墓祭拜那些革命先烈們。在首都,有很多當初為了國家的安定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烈士們都被埋在了八寶山,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在建國時期立了汗馬功勞的將領們都長眠在此處。

但是有一位開國上將卻是一個特例,他曾經要求自己死後不要像其他開國上將那樣葬在八寶山,而當時的中共領導人同意了這個要求,鄧公也只是說了一句:下不為例。這位開國上將就是以武藝著稱的許世友,許世友小時候家裡很貧窮,他稍微長大後就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跟在一個教授武功的師傅身邊打雜。接觸到武功後,許世友激發了自己真正的潛能和興趣,於是就到少林寺學了武藝。

後來由於動蕩的社會情況,他毅然地參了軍。由於許世友本身的武藝功底不錯,他很快在戰爭中就展露了頭角,多次立下了不小的功勞。正是因為他在戰爭中表現突出,所以他在能在軍隊裡面節節高升,甚至受到了毛主席的青睞和提拔。後來,這位著名的將領也被評為了「開國上將「,承認了他在戰爭和建國中做出的貢獻和付出。

後來,中央出示了一份關於領導階層的人員實行火葬,一同被葬在八寶山烈士墓的倡議書的時候,許上將一反常態,並沒有和別人一樣順從黨的指示,而是沒有簽下自己的名字,提出了反對意見。這個態度當時讓很多熟悉他的人摸不著頭腦,不理解他為什麼不跟著黨的政策行事,許世友不得已說出了自己的原因。中國一直有句古話:忠孝難兩全,許上將面臨的就是這種困境。他小時候由於自己爸爸早早就離開了人世,所以一直和媽媽兩人相依為命。

但是長大後,許上將就投身了革命,一直在戰場上奔波,和自己的媽媽也分隔兩地。新中國成立後,他更是整天忙於自己的工作,更加沒有時間去盡自己的孝心。自己的媽媽一直在老家過著孤苦伶仃的生活,這讓已經身居高位的許上將心痛難忍。自從離家後,他重回家鄉,和自己母親見面的機會屈指可數,只有那麼一兩次。

許上將覺得自己這輩子虧欠最多的就是留在老家的老母親,所以他不想要死後被火化葬在八寶山,而是想按照自己老家的習俗進行土葬,和自己母親一起都葬在老家的祖墳那邊,死後能全心全意地照顧自己的媽媽。聽了鄧上將的這番苦衷,鄧公也很是感慨,就只回復了一句:下不為例,成全了許世友的一番拳拳孝子之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克朗 的精彩文章:

授銜時,軍委讓他自己寫軍銜,他寫了中將,軍委卻不滿
他殺20萬日本人,日本要他道歉,他說:你們可向中國人道過歉?

TAG:史克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