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華為晶元研發麵廣 折射出華為的成功與短板

華為晶元研發麵廣 折射出華為的成功與短板

日前,媒體報道華為研發了哪些晶元,並介紹了華為手機用的麒麟晶元,手機基帶晶元、路由器晶元,電視晶元、物聯網晶元等。其中,一些晶元在商業上非常成果,比如麒麟晶元就站在ARM和谷歌的肩膀上,與自家手機業務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還有一些業務展示出華為進軍新領域的決心,比如ARM伺服器晶元、物聯網晶元和路由器晶元。

物聯網被業界認為是繼智能手機之後的下一個風口,具有比較廣闊的市場前景,因而成為眾多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由於華為在通信領域有較為深厚的技術積累,以及比較強的商業推廣能力,在物聯網晶元上有所作為是可以期待的。

華為晶元研發麵廣 折射出華為的成功與短板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路由器晶元中高通、聯發科、博通等廠商的市場份額較大,國產晶元的比例偏低,本次華為發布路由器晶元,則是進軍路由器市場的一次嘗試。華為在家用路由器產品方面,優勢是品牌和有整機產品,不過,就過去的用戶體驗來說,華為的家用路由器據傳很多都是貼牌產品,就目前來說比起友商並無多少優勢。

就ARM伺服器來說,目前公開的數據是比較漂亮的,在PPT上,用48核戰平了Intel 28核。但也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單核性能不行,就伺服器來說,雖然一些應用對單核性能要求沒那麼高,但總的來說,單核性能還是非常關鍵的,強大的單核+超線程方案能夠應對各種場景。何況堆核心數獲得較高的多核性能的做法,會造成晶元面積過大,進而使這種伺服器晶元不太經濟,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華為晶元研發麵廣 折射出華為的成功與短板

目前,高通、華為、飛騰、華芯通等國內外ARM陣營的玩家開發的ARM伺服器基本都是這個套路,就是用32/48/64核CPU去對戰Intel的14/18核CPU,先不提ARM在軟體生態和市場接受度上與X86有著巨大的鴻溝,即便軟體生態沒問題,這種依靠堆核心數,實現在多核性能上接近Intel的做法,本身就是缺乏市場競爭力的。在純商業,沒有政府扶持的情況下,高通已經跪了,AMD開溜了,ARM伺服器想要靠純商業路線,恐怕很難發展起來。

華為晶元研發麵廣 折射出華為的成功與短板

華為能夠開發大量晶元,一方面得益於華為海量整機產品的應用和廣泛的業務範圍,正是因為華為有相關的業務,使華為會去開發相關的晶元。另一方面也是華為雄厚資金支持和重視研發的體現。

不過,上述晶元也折射出兩大問題:

一是製造工藝高度依賴台積電。

二是一些晶元高度依賴外商技術授權。

就製造工藝來說,麒麟系列晶元就一直依賴台積電先進工藝,無論是麒麟910、920、930、950、960、970、980,還是網傳的麒麟990,無一列外依賴台積電工藝,以至於華為已經是台積電的第二大客戶。

華為晶元研發麵廣 折射出華為的成功與短板

事實上,很多晶元並不需要過於先進的工藝,比如之前介紹的電視晶元、路由器晶元、物聯網晶元,大陸晶圓廠的28nm工藝也完全可以勝任,鐵流希望華為能向高通學習,把更多的訂單從台積電移交到中芯國際和華力微,拉本土企業一把。正如早期國內運營商幫助華為,給華為不成熟的設備試用和調試的機會,並大量採購扶持輸血。

高度依賴外商授權,這其實也是一個大問題,雖然很多網友認為無傷大雅,但如果網友對華為的期望,僅僅是一個高配版的聯想,奉行「跟在洋人身後吃土」,那依賴外商授權確實無傷大雅。

畢竟,關於華為研發晶元的文章都給這些晶元冠以「自主研發」之名,既然是自主研發,源代碼如果是從洋人那裡原封不動買來的,而不是自己寫的,那這個「自主研發」未免太水了。作為中國頂尖的科技企業,必須有決心另起爐灶,走出一條「讓洋人吃土的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流 的精彩文章:

美國圍堵中企 高通蘋果同室操戈
中國OLED屏幕產能爬坡 三星壟斷時代有望終結

TAG:鐵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