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人才興、機制活,則事業盛,洞見平安年度新聞揭示的發展之道

人才興、機制活,則事業盛,洞見平安年度新聞揭示的發展之道

1月2日,中國平安發布「2018年中國平安10大新聞」。這份提綱挈領的盤點清單以扶貧、科技和人才為關鍵脈絡,從卓有成效的「三村」扶貧工程到科技賦能、孵化生態的種種成果,再到人才戰略和決策機制,其中的輕重取捨和描述邏輯足以管窺這家巨頭轉型科技的未來走向,但伴隨戰略不斷演進升級的人才和機制保障,更是中國平安乘改革開放之勢起飛的隱形翅膀。

有人說,平安集團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引智史」。短短三十年,平安從一家偏安一隅的民營保險企業發展為《財富》世界500強前三十的金融集團,靠的正是博採眾長、兼收並蓄的人才發展戰略。而此次「國際化人才戰略再結碩果,平安集團聯席CEO李源祥榮獲政府『友誼獎』」與精準扶貧、重大業務成果共同入圍平安的年度十大新聞,便是平安重視人才戰略的佐證。

「拿來主義」的人才戰略

商業模式的比拼也好,資源的爭奪也罷,歸根結底都是人才的競爭。而敢用人才、善用人才,一直是平安集團備受行業稱道之處。中國平安從創立初期就始終奉行「拿來主義」,國際人才是平安公司團隊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國際人才不僅在歷史上多次為公司轉型立下汗馬功勞,也成為平安常年置身行業頂端的不二法寶。

如果將中國平安30年發展歷程粗略分成三個十年,那麼這其中的國際化人才,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一個十年間,彼時的國內保險市場是人保一家獨大,而且保險在國內還是新生事物,幾乎沒有任何經驗可循。對於當時尚且年輕的中國平安而言,第一步是要在市場中「活下去」。

為此平安集團董事長兼創始人馬明哲聘請了中國台灣中興人壽副總經理黃宜庚加盟,並帶來了相對先進的團隊構架和成熟的銷售模式,幫助中國平安在行業內站穩了腳跟。

隨後中國平安於1999年任命了英國人斯蒂芬·邁爾為總精算師,又引入來自知名諮詢公司麥肯錫的張子欣。前者為公司建立起一套獨立、先進的精算系統;後者則參與領導了整個平安壽險、產險、證券、投資、人事、內控、電腦等七大領域的全面改革與創新,幫助中國平安完成了早期信息化建設。

2004年,歷任美國友邦副總經理、英國保誠大中華區執行總裁等職的知名保險人梁家駒也投身平安,除了大刀闊斧對整個壽險分支機構重新設計、調整職能,大力推進代理人制度,梁家駒還推動了萬能險在國內的落地。僅僅數年,平安人壽的業績快速發展,在國內壽險已經位列前三。

與此同時,為了拿下銀行牌照,馬明哲還禮聘了花旗的前總經理理查德·傑克遜,其在公司收購深圳發展銀行中發揮了重大作用,也為中國平安從一家保險企業走向金融集團打下堅實基礎。

步入第二個十年,馬明哲又相繼邀請了童愷、陳德賢等眾多好手加入,布局於投資領域,此後憑藉「保險、銀行、投資」三駕馬車,平安穩居金融行業前列。

而第三個十年則伴隨著互聯網和新興技術的崛起,中國平安早早看到了其中的機遇,一場圍繞科技創新的人才招募再度拉開序幕。這次,來自騰訊阿里、英特爾、微軟、eBay等國內外知名科技企業的人才成為了目標。其中包括同樣剛剛履新平安聯席CEO的陳心穎、陸金所計葵生、平安好醫生王濤等人,他們也是中國平安新一輪國際化人才戰略中的新生力量。

也有很多人擔心,平安的國際化人才戰略,會給企業帶來「大雜燴」式的水土不服。然而著名經濟學家胡祖六研判後曾評價,中國平安在人才國際化方面,是中國做得最好的企業。

在平安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執行官蔡方方看來,平安集團的績效文化和競爭培訓升級制度,為人才迅速融入企業助益良多。一方面,平安清晰簡單的績效導向文化,給予人才充分的信任和授權,幫助其發揮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公司通過制度化的平台,明確規則,平衡好老員工和國際人才團隊的利益。

許多原本相互排斥的因子,在這種企業文化與規章制度雙重規範下,變成了促進員工和團隊間良性競爭、不斷向前的催化劑。這種兼容並包的環境氛圍,一方面吸引了更多「外腦」人才到來,而這些人才的到來,又使得這一氛圍愈發濃重。

國際化人才護航戰略轉型

細數平安的發展歷程,人才戰略始終與業務布局密切相關。左手金融、右手科技,是中國平安近十年中發力的關鍵點。

馬明哲曾提出著名的「過橋論」,他認為,中國金融業與其摸著石頭過河,不如藉助河上的橋,付點過橋費就可以快速通過,不僅節省了時間,還能較好地規避風險。而這些經驗豐富、背景優秀、履歷精專的行業人才,正是這樣的橋。

在蔡方方看來,平安集團廣闊的平台、海量的數據和業務場景、充足的研發資金,給予了人才巨大的發揮空間和可能性。而人才的到來既夯實了平安的科技力量,也確保了中國平安在新一輪產業競爭中,先人一步,華麗轉身。因此,從人工智慧科研成效突出、區塊鏈技術服務「一帶一路」再到金融科技賦能主業、醫療科技助力醫改,科技二字成為了「霸屏」十大新聞的絕對重點。

而最為業內稱道的,是中國平安已經成功孵化出的四家科技「獨角獸」,並且在互聯網下半場的中心戰場——智慧城市中所處的優勢地位。據統計,平安好醫生、金融壹賬通、平安醫保科技以及陸金所這四家「獨角獸」的估值總額已超過400億美元;平安好醫生已率先成功登陸資本市場,而陸金所已於2017年實現全面盈利,並且在新一輪融資中獲得投資者青睞。在線上紅利逐步見頂,巨頭紛紛轉向B端、G端市場的競爭中,平安以全面規劃、統籌協同的「1 n」平台體系在智慧城市這個場景最豐富、市場最廣闊、政府最關注的角力場佔據一席,深度參與到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重慶等100多個城市的智慧化建設中。

從技術研發,到形成賦能方案,再到全面應用於行業、貼合於產業、服務於城市,六項科技成果在資本市場的認可度和政府端的接納度標誌著中國平安科技金融的布局正式邁入收穫期。而這背後同樣是國際化、科技化的人才戰略。國際化人才戰略既體現在高管層,也反映在各實際業務板塊。十大新聞中顯示,目前平安集團的前100位高管中,有超過50%來自海外,且均擁有全球頂尖金融集團或國際商業機構的經營管理和專業經驗。而在平安的六大科技創新研究院和20多個科研實驗室內,已有超過50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科學家在為平安工作。

更重要的是,由這些人才所創造出的全新商業模式,正在為行業發展和解決社會問題提供新的思維方式。

戰略轉型催生決策機制升級

隨著人才結構的國際化、科技化,平安業務版圖的拓展也呈現出同樣的特點。龐大的業務規模、複雜多元的業務範疇,創新前沿的商業模式讓平安成為了一家突破邊界的公司,打開了持續增長的想像空間,但也對管理層如何確保始終正確、精準的戰略決策和推進執行提出了挑戰。在成立之初就引入國際先進公司治理架構的平安,此番再一次選擇了借鑒國際化大型集團公司的管理經驗,以客戶為導向,以「個人、公司、科技」三大業務線為脈絡,設立「聯席CEO 矩陣」管理模式。三大業務執行官與財務企劃、人力資源、投資決策、稽核風控、品牌傳播等職能執行官,形成共同決策、分工負責、權責清晰的架構,在確保內部分工清晰的同時,責任也更加明確。

在市場人士看來,平安本身的業態已經成為市場上沒有對標物的孤品,很多創新業務的模式更是兼具試驗性與革命性。當預測未來變得複雜之時,不同領域專業人士的集體決策,既能夠降低風險成本,也能提高行政效率,尤其是面對人工智慧時代下瞬息萬變的市場,快速且準確的決策成為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而將決策機制本身通過體系、架構予以制度化,既能提升決策正確性的概率,同時也是對平安成長確定性的保障。通過更有層次的人才儲備和科學規範的決策體系,幫助中國平安這艘巨輪,在新時代轉型期駛向下一個波瀾壯闊的航程。

================

讀者可以在百度百家、今日頭條、搜狐新聞、網易新聞、騰訊新聞、新浪博客、UC大魚號、新浪微博等各大專欄查看李瀛寰的文章更新。

「李瀛寰」(ID:yinghuanlee)是2013年十佳自媒體、2014/15/16年度最有影響力自媒體,2015年微博十大科技觀察大V、2017年度最具影響力TMT自媒體。

轉載、合作請聯繫微信:wkd77285695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瀛寰 的精彩文章:

信用卡16年客服簡史:曾經人工當道,如今AI為王
圍棋、AI和華為手機:2018圍甲的三贏棋局

TAG:李瀛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