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淮鹽,天下咸:清朝鹽商到底有多富裕?
白茫茫的鹽賣出去,換回來的是白花花的銀子。乾隆盛世,兩淮鹽業鼎盛,清王朝四分之一的財政收入來自兩淮,其中又有一大半來自於揚州。揚州紙醉金迷,整座城如同熟透的蘋果一樣異香撲鼻。
無所顧忌的巨額消費,大概是人在一夜暴富後的本能顯現,清朝的鹽商亦是如此。雖說各地皆然,但淮揚一帶奢靡攀比之風尤甚。
清朝市場貿易
有鹽商好食,每頓飯都要求廚子準備數十桌飯菜。到了用餐時間,夫妻二人端坐在內堂,家中奴僕十幾餘人紛紛抬了長几自內堂穿過,長几上是各類飯菜,從葷素酒類到茶點麵食,凡是不喜歡的,夫婦二人直接搖頭示意,奴僕們直接將其撤下去倒掉,最後餘下數十樣才食。
有鹽商好馬,於是全國搜尋各類好馬,從千里良駒到踏雪無痕,無論需要多少金銀,都要買回去精心養在馬廄里。據聞,每匹馬僅日常花費都要數十兩黃金,曾有好馬者想一觀鹽商良駒全貌,於是著奴僕將馬全部牽出來,從城東一直排到城西,且每匹馬品種、毛色皆不相同,城中居民常常讚歎。
有鹽商好蘭草,於是府內別院從門口到內室,到處都是奇異蘭草,每盆蘭草價值百兩,甚至有些價值能達數百金。
鹽業作坊
花錢買東西也就罷了,有些鹽商公子卻是真想過一把「燒錢」的癮。曾有一揚州鹽商,想一次花掉萬兩黃金,於是讓侍從把金子全部買成金箔,又令數百人將這些金箔抬到金山塔上,向風一揚,萬兩黃金頃刻間化為烏有。有其他鹽商公子聽聞消息後,自然不甘示弱,為了炫耀自己富有,花費三千兩黃金,買盡城內不倒翁,再將其全部傾倒在水中,只為欣賞不倒翁於河流中蕩漾的美景,卻因此堵了整條內河。
鹽商經此幾場比拼後,比闊的勁頭更足了,形式也更奇葩。有的鹽商歡喜貌美奴僕,府中自更夫到廚娘均選俊秀的佳人。也有鹽商反其道而行之,不愛美、反愛丑,家中所有奴僕都是奇醜無比的。在這樣奇葩的審美觀下,有些窮人家女兒為了能到鹽商府中做僕役,不惜用大醬塗臉,又故意把自己晒黑扮丑。
清朝兩淮之地的鹽商,凡是稍有名望者,家中資產便以千萬計,而數百萬資產在這裡只算得上是小鹽商,資產不足百萬的更是只能稱作鹽販子,常被大鹽商戲弄、指使,抬不起頭來。
製鹽
儘管如此,清朝「士、農、工、商」的等級劃分卻極為嚴格,鹽商雖有累世的富貴,社會地位卻極低。受當時法律影響,他們在日常用度上的自由卻是有限的,「吃」就成了揚州富商可供選擇的、為數不多的鬥富機會。
於是,他們在「吃」上無所不用其極,常常以炫耀珍稀、繁多、新奇的吃食來獲得心理滿足。
黃均太時任兩淮八大商人之首,餐桌絕不僅僅是一個「富」字,還有一個「精」字。飲食不僅花樣要多,還講究精緻、有品位。
據《清稗類鈔》記載,哪怕只是尋常一碗蛋炒飯,在黃均太的廚房裡也變得與眾不同了。為保證每粒米都是完整的,且粒粒分開,廚師先取了香米蒸熟晾涼,再敲了十幾枚雞蛋,雞蛋只取蛋黃,蛋清直接丟掉,而後將米飯浸泡到蛋黃汁里,攪勻後,每粒米都泡透了蛋汁。隨後下鍋,這樣炒出來的米飯,每一粒米外面都是金黃的,內心雪白。
這些雞蛋也極不尋常,被稱為「人蔘蛋」,產蛋的母雞自出生後,每日所食都是人蔘、蒼朮這樣的藥材,故而又被稱作「人蔘雞」。「人蔘雞」產的「人蔘蛋」效用自然不同,滋味也無比鮮美。這樣一碗蛋炒飯,耗銀50兩,相當於尋常四五口人家一年的吃用。
吃蛋炒飯要配百魚湯,湯是用鯽魚舌、鰱魚腦、鯉魚白、斑魚肝、黃魚膘、鯊魚翅、鱉魚裙、鱔魚血、鯿魚划水、烏魚片等珍稀河鮮熬成,滋味絕佳。
一言:《歷史的風尚·清朝》
編輯: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所研究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褪去銷煙之後的士兵們邂逅了哪些美好瞬間?偶遇搭順風車的動物們
※英雄與騷客的喜好,明朝人酒宴上的那些事兒
TAG:影像中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