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Nature,你可能會立個flag:2019,遠離煙酒!
DNA複製中的錯誤會改變細胞的DNA序列。一種觀點認為,當細胞獲得了觸發腫瘤形成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基因改變時,癌症就要發生了。(圖片來源:pixabay)
2018年10月,一篇Science論文稱,當步入中年時,健康人超過一半的食道組織都已被攜帶致癌基因突變的細胞所佔據。
這意味著,一些與癌症有關的基因突變在正常細胞中驚人地大量存在。
本周,最新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成果進一步證實了上述觀點。
來自日本京都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健康細胞中會出現高水平的基因突變。更重要的是,研究表明,包括飲酒和吸煙在內的風險因素會促使突變細胞數量增加。
圖片來源:pixabay
煙酒危害健康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不久前,美國癌症協會在影響因子高達244.585的「神刊」《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雜誌上發表的報告指出,吸煙依然是癌症診斷和癌症死亡最常見的原因;而酒精是導致癌症的第三大最重要的可調整風險因素。
為什麼癌症會發生?一種主流的觀點認為,這與基因突變的積累有關。
那麼,煙酒致癌是否也與基因突變相關呢?
很多科學家團隊一直在尋找這方面的證據。
01
吸煙登Science、喝酒登Nature
圖片來源:Science
2016年,一篇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的論文曾引起「轟動」。來自英、美、日等國家的聯合研究小組發現,每天吸一包煙的「吸煙者」每年每個肺細胞(lung cell)中會累積平均150個額外突變。
除肺部外,每天吸一包煙會導致喉部(larynx)每年每個細胞平均產生97個突變,咽部(pharynx)每年每個細胞平均產生39個突變,口中(mouth)每年每個細胞平均產生23個突變,膀胱中每年每個細胞平均產生18個突變,肝臟中每年每個細胞平均產生6個突變。
這一發現解釋了為什麼吸煙者患肺癌的風險會更高,以及為什麼吸煙會導致多種人類癌症。
圖片來源:Nature
除了吸煙引發基因突變被坐實,2018年,來自英國的科學家們也在一篇Nature論文中揭示了酒精是如何損傷幹細胞中的DNA的。
研究人員讓小鼠接觸稀釋酒精(diluted alcohol),然後,利用染色體分析和DNA測序來檢查由乙醛(機體處理酒精所產生的一種有害化學物質)所造成的基因損失。
分析結果顯示,乙醛能夠破壞血液幹細胞中的DNA,使之雙鏈斷裂,導致染色體重排(rearranged),並永久改變這些細胞內的DNA序列。
科學家們認為,該研究再次強調,喝酒的代價並不是宿醉那麼簡單。
02
煙酒同時被「點名」,「加速」基因突變
圖片來源:Nature
1月2日,在最新發表的Nature論文中,吸煙和喝酒又同時被 「點名」。
京都大學的Seishi Ogawa教授團隊通過分析來自139個個體的682個健康和癌變的食管組織樣本發現,來自癌症患者的正常組織樣本和來自健康個體的樣本中都有基因突變。而正常食道中的突變數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暴露於已知的癌症風險因素(如,飲酒、吸煙)而增加。
PNE樣本和癌症樣本中的主要驅動突變的頻率。(圖片來源:Nature)
利用兩種計算方法,科學家們鑒定出了24個在健康和癌症樣本中經常發生突變的基因。其中,TP53是癌性克隆(癌症樣本)中最常見的突變基因,NOTCH1是健康克隆(正常樣本)中最常見的突變基因。
為了確定DNA序列,研究人員使用了多種方法的組合,包括全基因組和全外顯子組測序以及特定基因的重新測序。(圖片來源:Nature)
此外,研究發現,在生理上正常的食管上皮細胞(PNE)中,NOTCH1和PPM1D突變在青春期後期之前就會出現,而大量吸煙和飲酒可顯著增加這些突變的數量。
總結來說,這項新成果表明,隨著人年齡的增長,基因突變會在體內不斷積累,但並不是所有突變都會引發癌症,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對癌症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03
寫在最後
剛剛邁入2019年,給自己立個flag:遠離煙酒,如何?
責編:探索君
End
參考資料:1)意外!Science:人到中年,超一半食道細胞攜帶基因突變
2)影響因子244.585的「神刊」:預防癌症,這件事「最重要」!
3)Mutations differ in normal and cancer cells of the oesophagus
4)Age-related remodelling of oesophageal epithelia by mutated cancer drivers
5)顛覆舊識!衰退的免疫系統,才是癌症發病率增加主因 | PNAS
6)Nature長文丨戒了吧!飲酒和吸煙是食管癌的關鍵風險因素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醫藥界的諾貝爾獎:2018年國際蓋倫獎揭曉——3款產品(糖尿病、罕見病、HIV)獲獎
※基因編輯讓嬰兒免疫艾滋病:意義不大,代價卻很大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