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在苦難人生中,畫下人世間的無盡美好
——
如果要評選世界繪畫史上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畫家中最悲慘的一位,我想荷蘭的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應該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最佳人選」。
在大家的認知中,他一輩子窮愁潦倒,在世時只賣出過唯一一幅畫;他到最後精神失常,畫出傳世的名畫卻自殘右耳,最終落得一個開槍自殺的人生結局。再加上剛一去世就譽滿畫壇的巧合,更凸顯了他一生的坎坷與不幸。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梵高曾侄孫Willem van Gogh在香港講述梵高的故事
眾所周知梵高因為精神病把自己的右耳割掉的故事,在當地醫院及警局的記載中有另一個版本:當時梵高與另一位著名畫家高更一起工作,而在一次深夜激烈的爭吵鬥毆之後他的耳垂被割下了一小塊,並沒有割下整隻耳朵那麼誇張,甚至可能不是他主動自殘的。
關於梵高一生窮愁潦倒畫作無人問津的說辭,也一直有研究者提出不同觀點。從梵高與弟弟西奧(Theo)的信件中我們知道當時西奧每個月供應梵高200法郎的生活費,而這是當時很多窮困家庭全家六七口人一個月的總開銷。
而且在梵高去世的1890年上半年裡,他的畫作也已經開始躋身巴黎各大畫展,更開始與當時的幾位名流畫家交換作品,甚至印象派代表畫家莫奈也對他的成就表示了祝賀,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甚至所謂的「自殺」也不完全是大眾印象中的「開槍自殺」場景,他是開槍打傷了自己的腹部之後,又回家接受了兩天治療無效才去世的。
梵高割耳事件後的自畫像
所以梵高是不是藝術史上最重要的畫家不好說,但他極可能是藝術史上各種版本的故事最多的一位畫家。人生的前36年他默默無聞,而最後一年一瞬的光彩卻被逝世後更大的輝煌所掩蓋。
由於性格及精神上的特點,梵高並沒有多少能真實記錄下他人生的朋友,而他的畫作出名後各種與他有過丁點交集的人都跳出來說了一通,各種主觀而又相互矛盾的「梵高人生」版本自此流傳開來,也給無數梵高愛好及研究者造成很大的困擾。
但事實上,有很客觀的一批珍貴史料能幫助我們了解這位偉大的畫家真實的一生。那就是他與弟弟西奧幾十年間每周一封的信件,當然還有更重要的——梵高留下的約2100件藝術珍品。
位於荷蘭首都的梵高博物館
1853年,梵高出生在荷蘭南部一個家境還蠻不錯的家庭中。他的父親是當地的一位牧師,從小耳濡目染的宗教活動對他後來的人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因為父母第一個兒子的早夭,梵高成了家裡最大的孩子。加上他家裡一共有六個兄弟姐妹,其中與他關係最要好的,要數他的三弟西奧。
他還有一位頗有地位的叔叔,是一名藝術品經銷商。這位叔叔對他與西奧兩兄弟的人生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
梵高家族:他與西奧分別在下列左起的第一和第三位置
十一歲開始,由於家庭條件還算優渥,梵高接受了好幾年良好的教育。當時他便表現出優秀的語言天賦,這期間打下的語言基礎幫助他後來走遍周邊各國追逐藝術道路,而他與西奧的信件更是走到哪就用哪國語言進行書寫,語言水平驚人。
結束學業後,16歲這年,梵高到叔叔持股的Goupil & Cie國際藝術品交易公司海牙分部見習,而四年後,他的弟弟西奧也進入了這家公司在布魯塞爾的分部當學徒。
正是在這個階段,在梵高的提議下他與弟弟開始不間斷地通信。在一家國際化大公司上班,讓剛剛投身工作的梵高得以有機會從荷蘭到法國再到英國等地出差,每到一處他都會到當地的博物館參觀。
在這幾年的書信中梵高不僅表現出對各種藝術的濃厚興趣,他同時還成了一位有思想又善於觀察的書蟲——他的書信談論內容從莎士比亞到狄更斯,囊括了當時及此前的很多大作家大思想家。在積極學習下越來越開闊的視野為他後半生的成就打下堅實的基礎。
梵高信稿
不過你要是以為這是梵高藝術之路的平坦開端,你就大錯特錯了。殘酷一點說來,這應該是梵高苦難人生的序幕。
在咀嚼了越來越多文學、哲學思想之後,自幼埋在梵高心底的一顆種子開始生根發芽了——宗教。他寫給弟弟的信件中開始夾雜著越來越多逐漸熱切的宗教信仰,以至於他開始瞧不起畫廊中的這個小世界,覺得自己應該去做一件更偉大的事情。
終於,在1876年1月,在藝術品交易公司工作了六年多的梵高選擇辭職,他下定決心投身於佈道或者傳教工作中,成為上帝最忠實的僕人。
梵高作品《靴子》或許可以作為他宗教一途的寫照
接下來梵高經歷了長達三年身體與意志的雙重磨難。他先是進入牧師學校學習了一段時間,進行了自己的第一次佈道後他滿心欣喜地向弟弟書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件介紹自己滿足的現狀。
然而太過熱忱的他在傳教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過度熱切反而引起了不好的反作用效果,他被拒絕成為一名真正的牧師。接下來他又鍥而不捨地經由父親的介紹進入了一家福音派學院學習,然而最後考試依舊沒有通過。
他的上帝拋棄了他,這對梵高來說無疑是一項極大的傷害。不過對於一個在思想上已經有了一定建樹的人來說,他的這段經歷也不是毫無幫助的。在比利時南部煤窯的傳教過程中他接觸過了無數勞動者真正的日常生活,這對他的藝術觀及人生觀產生了影響。
煤窯中的勞動者們
傳教之路被現實無情地堵死,梵高也第一次與家裡出現了真正的裂痕。在確定被福音派工作方解僱的第二年,他回到了家裡與父母住在一起。由於對信仰的不同態度他與父親頻發爭吵,後來父親試圖將梵高送進收容所,他逃了出來。
斷斷續續做了一些工作,還是支持不起生活的時候,梵高收到了一筆來自弟弟西奧的錢。彼時西奧已經在藝術品交易行業混出了點名聲,成為了巴黎的一名藝術品商及畫商。
西奧不僅寄來生活費給自己的哥哥,還信心滿滿地鼓勵梵高進行藝術創作,答應成為他的經紀人幫他把畫賣出去。就在同一年,原為「野生畫家」的梵高為了成為一名合格的畫家,開始在布魯塞爾的一家美術學院進行學習。這也側面印證了西奧給他的資金其實是很充裕的。
梵高寫給弟弟的書信中常常談及自己的藝術理念及畫作想表達的含義
1880年,梵高27歲,正式開始學習繪畫。如果我們以後來人的身份往回看,梵高只活到了37歲,那麼意味著他的繪畫生涯只有不到十年。
在那個年代,一個畫家要出名一般來經歷十多甚至二三十年的磨練與等待。所以文森特·梵高,他的存在,他的成就可算是一項奇蹟般的事業。或許他的上帝從未拋棄過他,只是知道他更應該拿起畫筆,而非福音書。
1885年,他畫出了自己第一幅完整的油畫作品:《吃土豆的人》。同年8月,梵高的作品第一次出現在了海牙的藝術品經銷商窗戶上,那是他當過藝術品銷售見習生的地方。應該說西奧沒有辜負他,而他更不曾辜負西奧。
梵高作品 《吃土豆的人》
這是一幅融入了梵高人生閱歷與情感的作品,我們從平面上欣賞已能感受到梵高畫中那種樸實勞動者形象的力量。而假如有機會見到實畫,你會發現梵高的用筆,層層疊疊堆砌起來的色塊就像是用鐵鍬與鎚子一下下砸出來地踏實而充滿力量。
這是一幅後世無數藝術研究者為之瘋狂的跨時代革命性畫作,然而可惜的是,大批欣賞梵高畫作的人幾乎都在「後世」。他的作品被懂得他藝術造詣的弟弟推上櫥窗,也被一些如高更、莫奈之類的超一流畫家所欣賞甚至嫉妒,然而在印象派流行的彼時,就是沒有一個買家慧眼識珠能發現他領先了時代近100年畫作的過人之處。
梵高作品《Peasant Family at the Table》(餐桌上的農民一家)
為了適應當時的市場風氣,在弟弟及其他畫家的建議下,他來到巴黎邊結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的畫家,邊學習他們的繪畫。這段時間梵高頻繁地出入於盧浮宮等博物館描摹畫作,他甚至喜歡上了日本的浮世繪風格作品。
這個天才畫家如同一攤隨時可形變的自由之水,一接觸到更廣闊的天地他的畫風突變,一改之前的陰暗沉悶,變得簡潔明亮而色彩強烈起來。
梵高開始得到當時主流畫家的肯定,也參與了幾次展覽,如果就這樣發展下去可能梵高就會成為巴黎的一名成功主流印象派畫家了。
梵高作品 《Fishing in Spring》(春釣)
然而引領時代的天才似乎註定要走與眾不同的道路。1888年,梵高獨自離開了巴黎,來到法國南部的一個小鎮阿爾勒。在這裡,他試圖探尋屬於自己的藝術道路。
似乎就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他又徹底從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畫風影響中徹底地擺脫出來,甚至走上了一條完全相反的道路。當時的印象派藝術是要將畫家看到後存留在腦海中的「印象」表現出來,而梵高的作品則開始致力於將觀者帶入他所描繪的那個場景。
梵高作品 《夜晚露天咖啡座》
在生命的最後兩年里,梵高几乎是以每天一幅畫的效率瘋狂作畫。邀請來高更與自己一起創作最終卻因藝術理念不同不歡而散,切下自己的部分耳朵,包括自願地兩次進入精神病院治療。
作為一個癲癇病及抑鬱症患者,畫畫與寫信是梵高宣洩的窗口。在發病的狂熱中他看到種種眩暈景象,而在短暫的平靜期他拿起畫筆將自己腦海中的景象,用獨到的藝術手法表現下來。
我們甚至可以說,這上千幅畫作就是梵高在崩潰邊緣與疾病抗爭的歷史記錄。透過醫院的小窗口他畫下《星空》這幅無比絢爛的天才之作,如今已經傳邊全球成為其代表作之一。
梵高作品 《The Starry Night》(星空)
1889年梵高畫下最後一幅自畫像,採用的螺旋轉動背景似乎是他腦子裡那再難抑制住的種種怪像,而選用的藍色調淡雅而平靜,而整幅畫最感動我的是他自己雖然被痛苦所折磨著卻不改堅定的眼神。
此時藝術對於梵高來說已不重要,他更多地是在藉助藝術尋找救贖。在充滿苦難的人生中,依舊要平靜地手持畫筆將自己的點滴感受,所思所想傳遞出去。
梵高的最後一幅自畫像
1890年7月27日,發病的他朝著自己的腹部開了一槍。在聞訊趕來的弟弟西奧懷裡,拒絕治療的他說出了自己的最後一句話:I wanted it to end like this.(我想就這樣結束吧)
半年後,在精神和身體上都崩潰了的弟弟西奧隨他而去。他們兩兄弟被安葬在了一起。遺憾的是,剛剛名聲鵲起的他再沒機會知道這世界上其實有這麼多欣賞、喜歡他畫作的人,能感受到他精神世界的人。
沒有經歷疾病的人,難以想像是怎樣的痛苦讓他放棄了生命。但他用藝術對抗瘋狂的一切,全都寫在了自己充滿力量的一幅幅畫作裡面。這就是我們熱愛梵高的原因,這就是我們熱愛藝術的原因。
資料來源:
BBC紀錄片:《藝術的力量——梵高》
Vincent van Gogh chronology
Wikipedia:Vincent van Gogh
鳳凰藝術/大咖傳奇:聽梵高後人講梵高
「相愛相殺」的梵高與高更
※他把幾何學傳入中國,被百姓奉為西洋菩薩卻險與西方教廷翻臉
※蔡銘超:犧牲自己幾億信譽額度攪一場拍賣贓物的局
TAG:手望Sowa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