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產階級:多數人的家園

中產階級:多數人的家園

「中產階級」是一個社會結構的概念,同時也是一種社會價值,是一種生活理想的歸宿。在此意義上,我們將其稱為一種多數人生存的家園。

如果有人問:在過去的20年中我們社會增長最快的兩種東西是什麼,回答可能就是經濟和慾望。在經濟上,翻兩番的目標實現了,我們已從一個物質上相當匱乏的社會轉變成了一個相對豐裕的社會;而慾望實際上可能比經濟擴張的速度還要快。20多年前,我們差不多可以說是一個禁慾的社會,而到現在,慾望不僅無邊界地擴張著,而且似乎已經成為設計各種社會機制的普遍主義的基礎。也就是說,任何一種制度安排和機制,如果不考慮到人們的慾望,就會失去基本的動力或基礎。

中產階級:多數人的家園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然而,這也就提出一個問題:在這樣一個經濟和慾望雙重擴張的社會裡,人們何以自處?如果說在這樣一個動態而殘酷的社會中,總會有少數最成功者站在最前面的一個浪尖上,而同時又會有不少的失敗者被浪潮捲走的話,那麼,大多數人的生活家園在哪裡?或者說,在這樣一個社會中,存在一個大多數人可以既不落伍又能相對輕鬆生活的空間嗎?其實,在像中國這樣一個人均資源相對匱乏的社會中,這個問題遠不是哲學意義上的,而是相當現實的。

其實,這個家園在有的社會中已經是相當明確的,這就是中產階層生活的空間,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社會,這無論在學術上還是在常識上人們都已經沒有異議。在社會學當中,人們往往將這樣的社會稱為菱形社會或橄欖型社會。「中產階級」不僅是一個社會結構的概念,它同時也是一種社會價值,是一種生活理想的歸宿。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將其稱為一種多數人生存的家園。在那樣的社會中,儘管進取和「向上」是一種公認的價值,但並不是在所有人的心目中「中產階級」都是成為人上人的階梯和中轉站。對於其中相當多的人來說,這是一個令自己滿意的歸宿,是一種可以享受的生活。

中產階級:多數人的家園

反觀我們的社會,就往往會令人們有一絲不安。只要看一下那些無孔不入的廣告就可以意識到這一點。在房產的廣告中,動輒就是「帝景」、「王府」、「豪宅」、「尊貴」、「至尊」等等。諸如此類的廣告,不斷地激發著人們這樣一個信念:你只有成為一個人上人,只有出人頭地,才是有價值的。有一段時間,一句來自電影《巴頓將軍》中的話幾乎婦孺皆知、耳熟能詳:「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其實這話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中國人常說的「每個人幾乎都有一個皇帝夢」。然而,在這同時,社會用以肯定成功的標準提高了,範圍也就變窄了。職業經理做得再好,如果沒當老闆也不算成功;考大學如果沒考上北大、清華,就在不同程度上意味著失敗;沒住到最好的房子里去,沒開上最好的汽車,就還沒有真正成為人上人。在這樣的價值觀下,浮躁和奢華的社會風氣滲透於社會生活之中。前些天網上流傳個帖子「德國人不開『大奔』」。作者說,到德國旅遊時,路上跑的車一輛比一輛小,如果沒有賓士、寶馬的標誌,還真像我們滿街路的夏利兩廂車,有款不知名的車竟然比國產奧拓轎車還小許多。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講,好車的定義除了出身豪門之外,還有一項就是大排氣量、豪華配置,在國內經常看到的寶馬7系、賓士S級的轎車在德國一路上愣是沒看到,莫非德國人開不起好車,都出口賺外匯了?在德國,誰開了一輛大排氣量的汽車,周圍就會投來蔑視的目光。但在我們的社會中,儘管我們的人均收入要低得多,但開兩廂車彷彿是一件沒面子的事情,就是政府也一度想把兩廂車限制在長安街之外。

中產階級:多數人的家園

人們的社會地位,特別是人們對社會地位的評價,總是與資源的佔有聯繫在一起的。一般地說,佔有資源多的人社會地位就高些,佔有資源少的人社會地位就低些。差異在於對資源的理解。過去人們更多的是將資源理解為財富,即物質資源。而現代社會學則認為,資源至少有三種,即財富、權力和社會聲望,分別為經濟資源、政治資源和社會資源。但正如經濟學告訴人們的,這些資源基本上都是稀缺的,或者說是有限的。而且每一種資源按照其價值和數量來說,都可以排列為一種金字塔結構。也就是說,價值越高的數量越少。一般的情況是,越是要鼓勵競爭,能獲得最有價值的資源的人數就越少,如在體育比賽中。然而,社會生活不是體育比賽。儘管在社會生活中競爭是不可缺少的,甚至競爭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但從根本上說,人們生活在世界上,並不是為了比賽。在體育比賽中,需要以無數人的挫折感來襯托冠軍的成功,但在社會生活中,則不能用絕大多數人的挫折來襯托極少數人的成功。正因為如此,即使在社會生活中存在著類似競賽的因素的話,也總是要將「獲獎面」擴大。就此而言,可以說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社會就是體現了這樣一種原則。用一個並不完全貼切的比喻,也許可以將中產階級比喻為社會生活中的「亞軍」。而一個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社會則實現了這樣的一種安排,一是在人數上,中產階級成為大多數;二是中產階級的生活成為一種價值和生活理想的歸宿。可以說,在一個資源有限的社會中,這是一種相對合理的資源配置。相反,如果在一個社會中,只有少數人可以成為成功者,社會也只對少數人的成功給予肯定,必然會伴隨著大多數人的挫折感,當這種挫折感嚴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將會形成對社會生活秩序的威脅。

在中國改革的過程中,不時有人對中產階層的發育寄予厚望。在最近幾年政府的政策上,擴大中等收入階層的規模的取向也日益明確。但客觀地說,中國的中產階級發育得還相當緩慢。除了大城市、經濟發達地區之外,中產階層還是蹤影難覓。從根本上說,中產階層的發育與經濟發展的水平有關。但同時不能忽視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社會上層過多地佔有資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產階層發展的空間。在另一方面,自古以來就存在的要做人上人的價值觀,以及這種價值觀在今天的畸形發育,也不利於營造一個中產階層的生活氛圍。因此,要拓展一個適合多數人生活的家園,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北京女人的可娶之處
麥克阿瑟將軍為何認為三野戰鬥力比四野強?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