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服飾「冠冕衣裳」都咋穿,你知道么?

古代服飾「冠冕衣裳」都咋穿,你知道么?

俗話說:「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但在古代,則不僅僅是愛好問題,還是禮節問題。服飾,也是一種文化

一、 頭衣(冠、冕、巾幘)

,用以捆住頭髮,同時也起裝飾的作用。

,大禮帽,天子、諸侯、卿大夫在祭祀時所戴。

巾幘,古時只有統治階級、王公貴人才能冠(戴帽),奴僕只能用巾(黑紗)包頭。《釋名》上說:「士,冠;庶人,巾。」巾,又稱幘。

圖:冕

二、 體衣(衣、裳、袍、裙、裘、布衣)

上身為「」,下身為「」。如《賣炭翁》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是一種簡單便服,不分衣和裳。

與裳接近。如《林黛玉進賈府》:「其釵環裙襖,三人皆是一樣的妝飾。」

圖:上衣下裳

古代體衣,在質地、顏色上有嚴格的等級規定。司馬光在《訓儉示康》批評:「近歲風俗尤為侈糜」時說:「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這表明:走卒穿士服,農夫穿絲履不合常規。

王公貴人在天冷之時有毛皮大衣();天熱時有高級絲織品。而那些寒士庶子則只能穿布衣(麻、葛所織)、(灰色粗布)之類。

三、 足衣及其他

足衣,就是鞋,古代稱「」。古時鞋分革、絲、麻、草四種,有錢人穿革履絲鞋,窮苦人穿草鞋或光腳。

圖:履

此外還有寢衣,包括褻衣、錦衾、布衾等。如杜甫詩:「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

圖:女子褻衣(內衣)

四、服飾與人物代稱

古代的服飾以顏色、材料或質地等鮮明的特徵,顯示了穿者的尊卑貴賤或性別職業,故不少服飾詞語成為某類人物的代稱,有的通用至今。此類詞語輯錄如下:

黔首:秦時平民用黑巾裹頭,故代指平民。

巾幗:古代婦女戴的頭巾,故代指婦女。

黃冠:黃色的束髮之冠。因是道士的冠飾,故代指道士。

黃衣:道士穿的黃色衣服,故代指道士。

黃裳:太子的代稱。

布衣:麻布之類的衣服。因布衣是平民的衣著,故代指平民。

青衣:古代婢女多穿青色衣服,故代指婢女;後指演員。

白丁:古代平民著白衣,故以白丁稱呼平民百姓。或以白衣、白身稱之。

青衿:也作青襟,古代讀書人常穿的衣服,故代指讀書人。

縉紳:古代士大夫大帶子下垂的部分叫紳,笏插在皮帶與帶子之間叫縉,所以縉紳代稱高官。

褐夫:褐是麻毛織品,質地較次,是窮苦人穿的衣服。褐夫代指貧民。

裙釵:唐以後用裙釵代指婦女。

袍澤:古代士兵穿的衣服,故代指將士、戰友。

左衽:古代衣襟又稱為衽,襟要向右掩。左衽指襟向左掩,用左衽代指不服朝廷的遠方異族。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坑文化藝術 的精彩文章:

「虎鎣」回家,入藏國博
秦始皇——竟是個十分愛美的精緻boy

TAG:老坑文化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