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不良文化」的《我是大哥大》,為何變成了如今的「沙雕文化」?

「不良文化」的《我是大哥大》,為何變成了如今的「沙雕文化」?

「不良文化」的《我是大哥大》,為何變成了如今的「沙雕文化」?

文章首發於公眾號:北方公園NorthPark

作者:阿鍾

可能你曾經在微博上刷到「中年小栗旬手把手教人向善」的截圖。

曾經在《熱血高校》里一心要制霸鈴蘭、靠拳腳打出名堂的小栗旬,搖身一變剪髮大叔,要苦口婆心教導年輕人「不可以為了當學校老大,就去找那個百獸之王一般的頭目打架,真的會給很多人添麻煩的」。

「不良文化」的《我是大哥大》,為何變成了如今的「沙雕文化」?

這組截圖來自年底最火的日劇之一,漫改作品《我是大哥大》。

原著漫畫作者是西森博之,電視劇則是福田雄一導演作品。當初計劃改編這部漫畫的時候,製作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找福田雄一,「福田先生和西森先生的作品之間,存在著一種名為『人類愛』的共同點。」

說得直白點,其實是因為他們擅長做同一件事:把笨蛋包裝得可愛動人,把暴力裹在喜劇的表皮里,老少咸宜。

這個算盤沒有打錯,即使在整個秋季檔里,NTV(日本電視台)的這部深夜劇平均收視率只排得到第 9 位,但它仍然以黑馬的姿態吸引了日本幾乎全年齡層的觀眾,聊天軟體 Line 適時推出了一套「我是大哥大」的主題表情包,西森博之也迅速在《少年Sunday S》上開始連載隔了 20 年的特別篇。

在國內,《我是大哥大》也迅速收割了一大批沙雕愛好者,豆瓣上以超過 4.8 萬的標記基數維持著 9.2 的高評分,在劇評里福田雄一是「那個男人,名作等身的漫改奇才」。

從《勇者義彥》系列開始「那個男人」的風格就沒有變過,憑藉從劇團和綜藝節目編劇累積的經驗,福田雄一在要求寬鬆的深夜劇里把無厘頭和沙雕風格發揮到極致,後來在改編《銀魂》的時候他還跟動作指導要求,要做出「接近舞蹈,娛樂色彩濃厚的打戲」。

這種風格同樣延續到了《我是大哥大》里。於是這部作品展現出和《熱血高校》等不良少年題材影視劇完全不同的氣質,少了幾分暴戾,滿滿的都是惡搞、沙雕的中二氣息。

這也很符合今天的日本年輕人,對曾經風靡過日本的不良少年文化的審視。就像今天的我們回頭看二十年前風靡國內的「古惑仔」或「非主流」文化,我們並不會從中感受到什麼反叛、對主流價值觀的抗議,只會感嘆一句,「實在太中二了」。

但福田雄一說過,

「對現在的孩子們、10~20歲的年輕人來說,不良少年就像『夢幻』一樣,但在我的時代穿著這樣的不良少年是確實存在的。」

「不良文化」的《我是大哥大》,為何變成了如今的「沙雕文化」?

出生在 1968 年的福田雄一青春期正好趕上了 7、80 年代日本硬派青年的井噴期,這群耍酷鬥狠的青少年不僅帶起了一股時尚潮流,還以自身經歷養活了一大票漫畫家。

1955 年,石原慎太郎出版了《太陽的季節》,憑藉這本「崇尚暴力和性」的小說他拿到了第二年的芥川文學獎,不僅如此,《太陽的季節》除了創下 28 萬冊的銷售記錄外,還給當時花 40 萬日元買斷拍攝權的日活公司賺回了2億票房。

在這之後大概有 20 部類似的電影跟風推出,主角無非都是一些有錢有閑玩世不恭穿著散漫的中產子弟。

累死累活上班的年輕人和被競爭激烈的教育壓迫的學生們驚呆了,大家恍然大悟立刻聞風而動,穿拖鞋戴墨鏡、打架鬥毆無所事事,其中一撮優秀選手還玩起了摩托,他們把消音器拆下,在一片轟鳴聲里四處遊盪。

這種現象在日本經濟發達的 7、80 年代達到頂峰,在第二次生育潮里長大的高中生加入了這個群體,他們憑一己之力把當時的犯罪率拔到了新高,不論哪個地區、硬派還是軟派,日常只有三大主題:盜竊、打架、搶劫。

搶來的錢還可以去買摩托。1976 年本田推出售價不足 6 萬日元(約 3000 元)的 ROAD PAL,第二年還貼心地設計了穿裙子也不會走光的 PASSOL,那幾年日本前前後後大概湧現了 500 多個被稱為「暴走族」的飆車黨,人數超過 2 萬人,光高中生就佔了 45%。

到 1982 年左右,暴走族發展到巔峰,全日本共有四萬多人參與其中。除了追求騎得刺激,他們也開始在「有型」上下功夫,一邊製作由神風特工隊改良來的特攻服,一邊抹上美式油頭和飛機頭,回學校了也不能跌份,把黑色制服衣領和下擺拉長或者把褲子改成寬鬆的燈籠褲是常規操作。

受暴走族,以及當時另外一些亞文化群體「搖滾族」、「竹之子族」的影響,大量對傳統價值有反抗意識的年輕人組成了 70 年代末日本的「嬉皮一代」——不良少年。這些年輕人模仿大洋彼岸二三十年前的年輕人,舉行各種聚會、舞會,跳舞、抽煙、喝酒,用誇張的衣著和行為辨認互相的身份。

但「不良文化」在青年群里的快速發展,導致了很多引起社會關注的犯罪事件。76 年在愛知縣有一所專門收納不良少年和有情緒障礙的學生的遊艇學校,在 83 年發生了一起慘劇,總共 3 名學生行蹤不明,據調查和暴走族的行為有關。

隨著社會和警方的重視,「不良文化」的發展勢頭開始被壓制;與此同時,這些亞文化變成了時尚、潮流這樣的消費符號,被保留了下來。

搖滾樂隊 The Crazy Rider 橫濱銀蠅 RS 看中了暴走族的造型創意,把自己打扮成時尚黑洞活躍在 80 年代,《我是大哥大》片頭那段 80 年代的素材就來自他們,由樂隊關聯藝人嶋大輔演唱的《男の勲章》(男人的勳章)自然也成了主題曲。

在大阪美國村買夏威夷花襯衫和肥褲子的年輕人、去理髮店理飛機頭的小混混,鄉下的城裡的都有人管他叫「yankii」——最早是大阪的髮型師把飛機頭稱為 yankii,後來逐漸演變成了全日本稱呼「不良少年」的代名詞。

微博網友曾經幻想的貓咪寫真也早被實踐過了,把貓打扮成不良高中生拍攝的寫真集曾經創造了高達 10 億日元的收益。暴走族的年輕人在路上被警察攔住時,就會摸摸口袋,掏出一張貼著「不良貓」大頭照的假駕照。

「不良文化」的《我是大哥大》,為何變成了如今的「沙雕文化」?

在「不良文化」從興起,到擴散,最終變成一個時尚和潮流符號的過程中,漫畫的興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得益於手塚治虫的63年的科幻動畫《鐵臂阿童木》,父母開始認可並跟孩子一起觀賞漫畫,到70年代漫畫已經普遍存在於社會生活中,從前只針對兒童和少年的漫畫社開始調整風格,以面向更廣闊的群體。

日本有三大漫畫社,1968 年,當時表現平平的集英社劍走偏鋒,打起了泛情色和血腥暴力的擦邊球,開始在旗下《少年周刊JUMP》雜誌上連載本宮宏志的《男一匹ガキ大將》(男兒當大將),漫畫以初中生為主角,通篇都是打架泡妞對抗警察,銷量和關注度從此開始翻盤。

受到啟發的講談社也走起了草根、個性的校園風,在《少年MAGAZINE》上推出不良少年漫,其中就有反映「暴走族」現象的《疾風特攻隊》,飛機頭、刺繡、長風衣,還在日本颳起了一陣摩托熱潮。

以不良學生為主題的作品一下都來了;但在漫畫書里,不良少年的形象和他們帶起的時尚潮流也都經歷了一次轉變。

1988 年西森博之開始連載《我是大哥大》,以惡搞、戀愛等喜劇元素把這部漫畫弄成了不良少年題材里的異類,兩位主角三橋和伊藤通過轉學、燙頭、換校服三個簡單的步驟就成為了千葉縣多到泛濫的另兩個不良少年。

儘管當時熱血硬派依然是大流,同一年的《無賴布魯斯》更是賣出了5000萬冊的好成績,但90年代起以不良少年為載體,加入搞笑、戀愛類的漫畫風格逐漸超過前者。

他們誇張的造型和行為方式天然有種漫畫感,被作者惡搞和嘲諷也成了常態,當時最火爆的就屬藤澤亨的《湘南純愛組》,後來不知道養活了多少做遊戲的。

跟漫畫風向一致的還有當時風行的穿著打扮,從《疾風特攻隊》到《熱血高校》,80 年代還在痴迷於特攻服和改良版黑色制服、尖頭黑皮鞋的群體,到90年代就調轉口味追捧起有刺繡圖案的夾克和染色的頭髮。

90年高橋弘的《熱血高校》就反映了這股風潮,除了給主角坊屋春道配備了刺繡夾克和金色油頭外,他給其他角色的形象設計里還包括機車皮衣、亮色襯衫、破洞褲等單品。

作者本人這種對時尚的敏感也吸引來了許多求聯名的服裝品牌,《熱血高校》據說還是首批有周邊品牌服裝的漫畫,高橋弘後來也創辦了一個跟漫畫同名的牌子,專註生產周邊服裝。

這些轉變除了因為模仿美式風格被鄙夷之外,還有行政力量的管制,當時政府規定給暴走族製作特攻服會被定為違法行為,連刺繡店也不放過,店裡賣這種衣服只能標註:Cosplay 用。

慢慢的,當初暴走族代代相傳的「戰鬥服」就變成了被普通學生穿去畢業典禮、成人禮的 Cosplay 制服,不再承擔任何幫派團體的特殊寓意,而機車皮衣、刺繡夾克倒成了設計師和古著店青睞的時尚單品。

「不良文化」的《我是大哥大》,為何變成了如今的「沙雕文化」?

被時尚行業和漫畫產業當作文本解讀,只是「不良文化」風潮落幕的開始。

踏進新時代,日本經濟泡沫消散後帶來的裁員、減薪讓父母一輩建立在良好經濟基礎上的高壓形象弱化,「考好大學、進大公司」這種話說起來也沒什麼底氣。

當需要反抗的社會共識被削弱以後,失去了反抗對象的年輕人,多少有點茫然,尤其這一路奮鬥來,他們在與主流的對抗中把自己也熬成了一種輻射大範圍、跨圈層的文化現象,還給時尚行業和動漫產業幫了大忙。

一心求異的年輕人最後倒成了趨同,還幫商業世界締造出了一股巨大的消費風潮,離自己的初心未免有點遠。

可惜這也是不可逆的。所有亞文化都會被時代消解掉其最初始的反抗意味,變成一個流行文化、消費文化的符號,區別只是生命周期長短的區別。而生命周期長短取決於你的精神內涵能否跟上時代的進步。

但哪有越往前走越崇尚暴力的社會呢?

能夠留存下的,也就剩下被高明希和福田雄一反覆咀嚼的「那個時代的友情和熱血」。

去年,日本媒體報道了福岡一個 97 年成立名為「護國一家」的不良少年團體宣布解散,並且集體上街清除塗鴉。團體成員現在都是 20 出頭的公司職員,當初的對手組織也都解散找不到打架對象,總隊長在採訪里說「舊事了,現在都不流行了吧。」

確實是舊事,還有人專門辦展紀念。14 年櫛野展正和津口在五收集了 7、80 年代不良文化的各種要素,在廣島舉辦了一場「不良人類學」展覽,第二年還出了本書,現在的孩子翻開的第一反應大概是:這些青春,真是土了吧唧。

選擇《我是大哥大》做的時候,福田雄一想的是「比起更接近自己水平的,孩子們更對那些自己沒接觸過的事物產生興趣。」而在現在的創作語境下,有熱血反抗意味的不良文化只會被解讀成中二少年的非主流青春期,並且要用無厘頭來包裝暴力才能打破家長豎起的封鎖線。

10 集下來裡面刻畫最深的只有「友情」這一個內核,其他的意味內涵已經很淺了。當然這並沒有什麼不好,能讓無數上班族「暢快淋漓地笑上一場,再帶著喜悅去上班」,福田雄一已經功德無量了。

07 年《熱血高校》改編成電影,雖然也有不少搞笑元素,但大多數人看完還是熱血沸騰,嚷嚷著青春勵志、理想野心;今年,小栗旬都已經成了「福田班底」,從《銀魂》變成理髮店洗剪吹的大叔,苦口婆心勸三橋:不要跟人打架哦,這樣做真的會給很多人添麻煩的。

今天這部《我是大哥大》,作為「不良文化消亡史」的最後一步,徹底地把「不良文化」原有的叛逆意涵消解完畢,變成了如今社交網路上最受歡迎的「沙雕文化」。

電視劇里還是在 80 年代,三橋貴志一心想做不良少年贏得男人的勳章,但換到今天你再看看,山口組都快破產了。如果現在還有人跟你說,我敬你是個大哥大,你恐怕會回,


「你才是大哥大,你全家都是大哥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