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30年前美日貿易戰對當前美中貿易爭端有何啟示?

30年前美日貿易戰對當前美中貿易爭端有何啟示?

圖片來源:EDEL RODRIGUEZ


記者 Peter Landers


一個迅速崛起的亞洲大國與美國產生了巨額的貿易順差,威脅到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華盛頓怒不可遏,因為美國官員指責這個國家屢屢靠盜竊的手段獲取美國技術,還利用強大的國家資源支持本國企業到海外爭鋒。後來,美國的一個共和黨總統上台了,他在大選中意外地贏得了中西部藍領階層的支持,他揚言:這個經濟對手要麼乖乖坐下來和美國達成協議,要麼等著瞧好了。

這裡描述的當然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美國和日本。當時,日本的崛起被時任美國總統里根(Ronald Reagan)視為第一大威脅。美國不斷發出最後通牒,威脅要用關稅教訓日本。現如今,美國面臨著與當時類似的挑戰,只不過對手換成了中國,後者已經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美國的頭號挑戰者。

12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共進晚餐後宣布達成休戰協議,中方很快提出下調汽車關稅,為兩國重新談判拉開序幕。但美國設定了最後期限:如果90天內不能達成新的全面協議,華盛頓將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特朗普在晚宴前幾天對《華爾街日報》表示:「中國市場必須向美國開放,否則不要指望達成協議。」

30年前,東京正是在這種壓力下做出了一個命運攸關的決定:向美國低頭讓步,包括在1985年簽署讓美元貶值的《廣場協定》。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給美國提供了重要啟示——貿易爭端能夠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終結。

在日本做出讓步後,日本對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的威脅很快消失了,其敗退之快超出所有人的想像。在美國的壓力下,日本通過降低利率刺激進口需求。這引發了歷史性泡沫,這個泡沫在上世紀90年代初破裂,使日本陷入混亂,圍繞日本可能掌控全球經濟的焦慮也隨即煙消雲散。

按這一標準來衡量,美國成為了那場貿易戰的贏家。許多主張讓特朗普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的人士,這一次也非常樂意看到類似的結果出現。如果中國的實力被削弱,將難以威脅美國海軍在太平洋地區的地位,也難以決定全球手機的工作方式。

但日本的例子表明,打壓第二強國未必能解決造成貿易失衡的根本問題,包括美國寅吃卯糧的消費習慣。目前的問題可以說是美日貿易失衡轉變成了美中貿易失衡。在美日貿易戰之後,里根及其後幾任美國總統希望保護的美國中西部製造業藍領工作崗位仍不斷丟失,消費者可能不再像之前那樣能買到美國生產的電視機或微波爐。

1981年,圍繞日本貿易順差和美國失業的問題日益升級,福特汽車公司的汽車工人聯盟在伊利諾伊州芝加哥高地,用大鎚和鐵撬棍破壞一輛豐田卡羅拉汽車。 圖片來源:ASSOCIATED PRESS



中國仔細研究了日本的經驗,不太可能輕易就做出美國想要的讓步。不過,不論中國是屈服於美國的要求,還是拒絕美方的要求並遭受美國高額關稅的打擊,中國都可能面臨足以破壞經濟穩定的衝擊。與日本一樣,中國可能會暴露出一些美國沒有預料到、也沒有做好應對準備的弱點。

在30年過後的今天,一些有關上世紀80年代日本曾被視為巨大挑戰的記憶已被忘卻。1984年,美國貿易逆差首次飆升至逾1,000億美元。當時民主黨人推動了一項立法,通過對那些對美擁有巨額貿易順差的國家徵收懲罰性關稅進行報復,日本當時正是首要的打擊目標。

時任日本財務省高官的行天豐雄(Toyoo Gyohten)在接受採訪時回憶稱,當時美國總是在威脅日本。現年87歲的行天豐雄稱,日本當時意識到必須安撫其美國盟友,否則就有可能被阻擋在美國市場大門之外。所以,1985年9月份的一天,為了不讓記者盯上,時任日本財務大臣的竹下登(Noboru Takeshita)穿著高爾夫球鞋溜出了家門,打了九個洞。不過,據行天豐雄在1992年與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簡稱:美聯儲)前主席沃爾克(Paul Volcker)合著的一本書中的回憶,竹下登當時沒有打完後九洞,而是前往機場登上了飛往紐約的航班。

1985年9月22日(周日),美國、日本和三個歐洲國家在紐約市的廣場飯店(Plaza Hotel)宣布達成了一份後來被稱為《廣場協定》的協議,呼籲美元大幅貶值,目的是提升美國出口商品的吸引力並削減美國貿易逆差。簽署協議的各國財長當時警告稱,如果不採取這些措施,可能會導致各國相互採取具有毀滅性打擊的報復措施。

一位當時的與會人士稱,市場當時完全被打懵了。行天豐雄回憶道,美元隨後出現速度驚人、甚至可以說勢不可擋的貶值。《廣場協定》簽署前,美元兌240日圓左右,而在該協議簽署後的一年內,美元就已跌至154日圓。

時任美國總統里根希望採取更多行動。就在《廣場協定》簽署的次日,里根指桑罵槐地向一個商業團體表示,如果一些國家的政府放任偽造或複製美國產品的行為不管,就是在竊取美國的未來,那就不再是自由貿易了。美國企業當時很遲才注意到日本對手在全球市場上的份額正日益擴大。美國公司時而會聲稱自己遭到了欺騙,國際商業機器有限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BM, 簡稱IBM)當時指控富士通(Fujitsu Ltd.)剽竊了該公司的主機操作系統軟體;霍尼韋爾(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則稱美能達(Minolta)在1985年竊取了該公司一款熱銷相機的專利技術。這兩起爭端後來都達成了和解,但由於擔心日本會取得領先優勢,美國政府禁止外國科學家參與1986年一次有關超導電性的會議,並迫使日本在該理論上進行更多基礎性研究,以防止日本科學家搭美國創新的便車。

與此同時,在美國官員的敦促下,日本實施了一項旨在提振進口的快速刺激計劃。日本央行在一年半時間內降息50%。之後,美國經濟出現了繁榮,貿易順差有所收窄。

不過,美國的擔憂依然進一步加劇。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美國貿易官員和專家頻繁就日本官員如何陰謀控制全世界發出警告。美國貿易官員曾在1989年警告稱,一項名為Tron的日本技術標準可能會削弱美國在計算機領域的主導地位。

1991年出版的《The Coming War With Japan》一書由George Friedman和Meredith LeBard合著,書中預測,對美國貿易要求感到厭煩的日本將會再次尋求成為獨立的帝國,主導西太平洋和東亞地區。評論家認為這本書發人深省、令人不安。James Fallows在《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中寫道,兩位作者關於日本和美國之間將越來越對立的預測可能極具先見之明。


1986年,時任日本財務大臣的竹下登(右)與美國財政部長James Baker在東京會面。此前一年,竹下登秘密與Baker和其他幾國的負責人共同簽署了《廣場協定》。 圖片來源:ASSOCIATED PRESS



儘管當時已經出現端倪,但幾乎沒人預料到,日本強大的經濟力量即將土崩瓦解。《廣場協定》和降息暴露了當時日本經濟管理方面很少被注意到的缺陷。矛盾重重的監管機構允許銀行發放巨額貸款,利用價值虛高的房產作為抵押。在當時日本世紀盛宴達到高潮之際,缺乏獨立性的日本央行不願取消刺激措施。前財務省官員行天豐雄稱,寬鬆的貨幣政策沒有增加消費和進口需求,卻刺激了資產泡沫,所有日本人都像著了魔似的。

當不可避免的崩盤來臨時,監管人員醜態畢露,而且這個醜態並不只是字面意義上的,當時日本財務省官員和受其監管的銀行人士被發現一起享用「無下裝日式火鍋 」,由衣著暴露的女服務員端上牛肉佳肴。

後來,日本陷入了長達20年的經濟停滯。在不良貸款的重壓之下,銀行紛紛破產,物價開始下跌。事實證明,基於Tron技術的個人電腦軟體和晶元根本無法匹敵微軟(Microsoft Co.)的Windows系統和英特爾公司(Intel Co.)處理器,不可能成為全球標準。眼看著谷歌(Google)和亞馬遜公司(Amazon.com Inc.)等巨頭在美國西海岸地區發展起來,推動Tron技術的日本官員無能為力。

華盛頓方面認識到,要細緻入微地管控一個相距遙遠的經濟體,使其提高進口規模,美國的能力有限,但美國的創新能力超過了日本末日論者的預測。到了世紀之交,日本已不再是美國面臨的首要貿易問題。這件事也不再值得爭論了。

有一個地方的人們從未忘記美國與日本的貿易之爭,那就是中國。

中國知名經濟學家、前政府規劃工作顧問余永定稱,中國一直密切關注日本的經歷。行天豐雄和其他經歷過日本經濟泡沫及其餘波的日本高層官員表示,中國代表經常到訪日本。

最初,很多中國人關注《廣場協定》最簡單的教訓:需要控制本幣匯率。即使現在與中國經濟狀況差不多的大多數國家已經允許本幣兌美元自由浮動,但中國政府仍設立人民幣匯率每日中間價,保持人民幣在一個窄幅區間內浮動。

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在8月份表示,他奉勸那些認為可以將另一份《廣場協定》強加給中國,認為中國會屈服於恐嚇、威脅和無端指責的人放棄幻想。

直到數年前,操縱匯率一直是美國對中國的一項主要抱怨。在特朗普上任後,該討論已經擴大為對中國整體經濟運作方式的批評。

中國的官方規劃曾經並不引人注目,但現在取代日本的Tron,成為全球貿易衝突的焦點,尤其是《中國製造2025》,中國在2015年採取的這項政策呼籲本國製造商增加關鍵的高科技配件的國內生產。知情人士本周表示,面對美國的壓力,中國正考慮對該政策做出調整。經濟學家余永定表示,他對這引發如此大的關注感到驚訝,他認為任何政府都不可能這麼聰明,足以了解新技術。

在軍事緊張關係方面,日本與中國則沒有太大的可比性。儘管一些人在上世紀80年代曾擔憂日本可能重新配備軍隊,成為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但中國已經扮演了這個角色,中國在存在爭議的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 中國稱南海)建立堅固的前哨基地,挑戰美國海軍。中國人口是日本的10倍有餘,而且擁有核武庫,因此與日本相比,中國更能在全球對美國構成挑戰。

不過,日本央行前政策委員、現就職於東京野村綜合研究所(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的木內登英(Takahide Kiuchi)說,在討論超級大國之間的衝突時,人們可能會忽略中國走向另一個方向的風險。他說,中國金融體系是對全球穩定的最大威脅,美中貿易爭端出現在最不應該出現的時候。

中國經濟不同於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例如,中國人均財富遠低於當時的日本,但一些結構性的問題是相似的。中國監管機構對金融系統風險的掌控仍不足,尤其是規模達上萬億美元、類似於存款的投資產品風險。大城市房價上漲遠遠超出了一般人的預算,讓人想起了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人使用100年期限貸款來購買東京一處小公寓。並且由於低生育率,中國的勞動人口已經開始萎縮,有些像拖累日本經濟長期停滯的人口定時炸彈。

隨著與美國的貿易衝突繼續發酵,木內登英等經濟學家表示,中國領導人已經在放棄諸如讓國有企業參與更激烈市場競爭這樣的改革。他們可能會轉向公共工程等短期刺激,而在《廣場協定》之後日本曾採取過這類舉措,之後後悔不已。

若中國經濟陷入停滯,美國將有充分的理由鬆一口氣。屆時北京可能不得不放棄軍事擴張,同時中產階級的失望與不滿可能令習近平中止的政治自由化進程重新啟動。

然而,其中的風險在於這種不穩定可能波及全球,不僅僅是中國購買的艾奧瓦州的大豆或是南卡羅來納州生產的寶馬汽車(BMW)。當前,全球商業相互交織、錯綜複雜,已遠非30年前能比。若中國減少購買日本的機器人或德國的燃氣渦輪機,這些國家可能受到衝擊,進而波及到美國。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比重達到六分之一,僅僅是對像中國這樣的國家經濟衰退的擔憂,就可能重挫市場,創造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

如果美國被認為是導致中國衰落的源頭,那麼可能會以另外一種方式自我實現,將一個與美國有著一定共同利益的國家,或者一些人所說的亦敵亦友變成一個完全的敵人。特朗普本人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些風險。在11月7日的一個發布會上,他回答了一個問題,開頭聽起來像是典型的自賣自誇,對自己政策取得成功很是得意。他說:「中國受到的衝擊很大。以前中國的經濟實力曾有望在兩年內超過美國,但現在他們落下了很遠。」

但之後他話鋒一轉,說:「我不希望他們倒下,我們會看看,我們能做什麼。」

你可能還關注 


美國貿易戰反助中國製造業升級


「日本製造」為何走下神壇?

大家也在讀 


中國中產階層振興了「日本製造」


圖片中的2018


中國航空公司頻繁失誤的背後:經驗不足、壓力大又疲憊的飛行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爾街日報·派 的精彩文章:

專家解讀亞馬遜新總部帶來的樓市投資契機|環域居

TAG:華爾街日報·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