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探討 | 服裝與文化,一個設計師應該了解的
——澳大利亞服裝設計師格力·艾米演講
文化是一種包容的環境,每一個設計師都是在文化裡面工作的。我感興趣的是我們所擁有的文化的共同點,它是全球設計語言的一部分。而那些使我們產生區別的地域特徵我也很感興趣,因為它使我們之間互相不同。我相信了解和保持文化中的個性是重要的,尤其是在今天這個全球文化大交融的時代。
對於一個設計師來說,要了解文化對他自身和創作是怎樣發生影響的,這非常重要。為什麼這樣說呢?至少有三個原因。
首先,文化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塑造著每一個個體。只有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下進行設計和表達,才能確保在這個文化交融的世界裡保持自己的個性。其次,越是了解自己的文化,就越會對別的文化產生敏感。許多設計師都往來於世界各地工作。
一個設計師在國外的工作任務,不是要去複製或者抄襲那一個國家的文化,而是儘可能地去找到一種認知和尊重它的方式。舉一個例子來說,當一個建築師在國外設計一座房子的時候,如果他有違那一國的文化環境,那將是一件令人不安的事。這就是一種文化帝國主義,一種不受歡迎的外來價值觀。但是,外國的東西也並非總是壞的。
不同理念的交流常常可以帶來好的結果。文化需要一個開放的空間來生長。第三,要了解文化運作的規律。設計與其他任何創造性的工作一樣,都要遵循規律進行。了解了規律後才能創造性地超越和打破它。
也許上面我最後這個關於超越規律的觀點,與我長期所受的西方文化影響有關。例如,我很明白超現實主義這種20世紀的藝術運動,是如何影響我的創作的。而超現實主義所依據的就是兩種不同的文化或者理念的碰撞。當一種規律體系被推翻的時候,對我來說,也就是創造的靈感產生了。
發展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
我感興趣的是作為一個設計師如何去思考,以及如何去得到一個好的創意。
設計工作要求我們不斷地去發展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涵蓋了邏輯和直覺兩方面。如果太多僵硬的邏輯的東西,我們的設計將缺少靈魂和個性。如果太多直覺的思考,也會導致創作沒有嚴密性和結構性。
創意存在於理性與感性之間,存在於邏輯與夢想之間,存在於對信息的尊重和詩意的想像之間。這就好像正與反、陰與陽的關係。創意是在和諧與平衡中的一種秩序。
對於一個設計師來說,技巧和判斷力也是他創造性思維的另一個方面。要使技巧和判斷力這些東西從記憶和不自覺中逐漸變成了自己直覺的東西,因而最後它將不受太多的理性的干擾。
我上面所說的思維其實是一種處於灰色地帶的思維:它存在於純粹的邏輯和直覺之間,存在於現實和烏托邦之間。
對於我來說,這種二元的思維貫穿在我的整個設計工作中。這種二元思維似乎依據的是人的本能和直覺。這有些難理解,我們可以從對立面來更好地理解它:例如明與暗、男與女、太陽和月亮、關和開、大和小、高興與悲傷。一件事物的特性,當它的對立面呈現出來的時候就很容易理解了。
設計中的雷同就是過剩
我們強調事物之間的差別就是為了更好地突出它的意義。所以,如果我們想自己的作品傳播得更有效果,我們必須在其中插入一些新的東西,打破其中一些東西,這樣就可以引起人的注意了,並讓別人更加清晰地了解你所表達的事物的意義。
打破對於創造性的思維來說是很重要的。在設計中的雷同就等於過剩。如果你的作品所提供給參觀者的東西,也正是參觀者所期待的,那麼這種期待將會導致一成不變和貧乏無趣。所以我們認為重複又重複將會導致索然寡味。
我是一個立足於澳大利亞而在整個亞洲工作的設計師。在國外的工作中,我常常透過自己的本土文化來看別國文化。這可能有時要冒犯錯的危險。但外來的設計師是可能用開放的思維和理性的方法來給非本土文化創造出有意義的設計的。也許一些新穎的觀點是只有外來者才能想出來的。
以變化的手法把握變化的世界
關於設計的具體技巧方面,我認為字體是平面設計的基本手段,幾乎所有視覺傳達都要用到字體。對字體的設計是我作為設計師的一項主要工作。
抽象也經常成為我創作的手法。把精華萃取出來從而進行認識、評價和重新解釋。物體的幾何形態和簡潔化也是我的個人風格。我常用縮減的方法來令一個想法或者形象的力量達到最大化。這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極簡主義並不應該被當作風格形式來使用。它只是為了讓一種理念更加清晰,並且可以用最少的精力和材料來表達最強有力的含義。
最後,我要說的是,世界並不總是很有邏輯的,世界是難以預料的、變化不定的,甚至是盲目的。如果你不單用理性的手法,同時還用實驗性的、暫時的、邊緣的、直覺的手法,並且用機會來對抗邏輯,那你就在世界的面前佔了先機。最重要的是,設計的作品應該讓人超越規律,並且提升人的靈魂。
來源:穿針引線論壇(江南貓貓)分享/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秀場直擊】Cheney Deng · 鄧超
※[Preview秀場早知道] | LU JOE · 盧卓:微生物實驗室
TAG:穿針引線服裝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