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次越低的人,越容易陷入這3種思維,人生越過越窮
「快幫我點一下!」
同學徐徐又發來了這樣一條微信,附帶一個小程序。
不用看都知道,肯定又是某個平台的拼團活動,或是外賣平台的優惠券。
每天,徐徐都會給多個好友發消息,要求大家幫她參團或領優惠券。
例如,某個外賣平台,優惠券的領取設定是「第7個人贏最大紅包。」
她就會給至少6個人發鏈接,然後自己第7個領取,以此獲得一個最大額的紅包。
有一次我問她,這樣做能省多少錢?
她說一般最大的紅包都是5元以上,動動手指就能省個好幾塊,輕鬆吧。
雖然知道如今她正攢錢買房,但這種行為總讓我感覺不妥,畢竟這件事其實是很耗時間的。
她每天發鏈接給人,發多了之後很多人都會無視她,而且這種鏈接是有時效性的。
她要在每天11點前,集齊至少6個人幫她點鏈接,無疑浪費了很多工作的時間和精力。
長此以往,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省錢——不認真工作——物價漲工資不漲——更省。」
有時我會想,為什麼很多人總是會陷入「越省越窮」的境地呢?
最近在看哈維?艾克的《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他認為:
缺錢從來不是個問題,缺錢只是表象,根源在於你的思考方式和行為。
缺錢,其實是一種結果。
要想改變這種結果,首先應該改變的是你的思維。
深以為然。
試想一下,一個每天只想著如何省錢的人,哪裡還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如何賺錢呢?
哈維?艾克通過17個財富檔案,列出了有錢人和窮人不一樣的17種思考方式和行為。
今天和大家分享,其中我最有感觸的3點。
01
富人憑結果賺錢
窮人靠時間掙錢
記得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很多同學看到「銷售」這個崗位都避之唯恐不及。
對大部分人來說,什麼是好工作呢?
恐怕就是錢多、事少、離家近,再加上穩定。
我也一樣。那時候特別害怕按勞取酬的工作,怕自己被虐得太慘,怕成天加班,更怕沒有安全感。
但有一個同學例外,他從找工作開始,就一直規避那些拿固定薪水的崗位。
他說固定工資讓他沒有鬥志,想試試自己的能力究竟如何,最後他去了一家知名的二手房中介工作。
他的工作非常辛苦:
幾乎沒有節假日,加班到半夜回家是常態;
頂著烈日穿梭於各處帶客戶看房;
不斷打電話詢問推銷,甚至還要拿著房源信息不斷地詢問路過的人群;
有時帶10個顧客看房也成交不了一單,有時連續忙活了十天半個月,可能到最後只收穫了一句:「辛苦你了,我還要再考慮考慮。」......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堅持了近2年,事業終於有了起色,簽單成功率越來越高。
他開始升職,從門店店長到區域負責人,如今的他年薪已經破百萬,正在醞釀自己創業。
反觀拿著固定薪資的我們,都還在拿時間換錢,苦哈哈地等著每個月薪水到賬。
富人憑結果賺錢,窮人靠時間賺錢,深有感觸。
窮人總是傾向於得到一份穩定的薪水,因為需要「安全感」,而這份安全感是有代價的。
代價就是財富。
說起來,我們未嘗不知道這個道理,只是總會擔心自己的表現掙不到足夠的錢,所以總想要安穩地掙錢。
這種想法,就是在為自己的收入設限,也就扼殺了自己致富的機會。
富人會相信自己的價值,和實現價值的能力,傾向於依據自己取得的業績收穫報酬。
02
富人讚美其他富人
窮人仇恨富人
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
一個女生髮帖控訴舍友,內容大致如下:
大一就用蘋果電腦和蘋果手機,就是在炫富;
去商場購物後,故意把購物袋放在桌子上,顯擺給我們看;
成天花錢如流水,她買一件衣服的價錢都趕上我一個月的生活費了……
整個帖子里,對舍友惡語相向,「我窮我有理」變成了她的遮羞布。
彷彿窮人看富人不順眼,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也許舍友是她遇上的第一位富人,所以她的仇富心態一下被激發了,各種看不慣,看不爽。
殊不知,以後她還會遇到更多富有的人,也許是鄰居,也許是同事,甚至可能是從前樣樣不如你的人。
到那時,你又該如何呢?繼續發帖宣洩情緒?
「仇富心理」其實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窮人思維。
如果一個人總是見不得別人好,抱著「看到你過得不好我就開心了」的心態,恐怕是要窮一輩子了。
史玉柱曾說了這樣一個段子:
當同胞鄰居突然有錢買了一輛好車。
美國人說:「我要賺錢買更好的車」;
日本人說:「我要研究他賺錢的方法」;
法國人說:「我想借他車去兜風泡妞」;
中國人說:「我殺他的心都有,我今晚先砸了他的車」。
雖然是段子,但的確揭露了部分人的心理。
窮人總愛抱怨論世界不公,卻沒有想過貧窮可能是自己一次次選擇的結果。
當你碰上一個富人的時候,如果你選擇仇視他,那你永遠也富不了,因為你永遠無法成為你蔑視的對象。
誠然每個人出生的起跑線截然不同,但既然生活已經做了這樣的安排,與其仇視,不如選擇學習。
真正有格局、能賺大錢的人,大多都是善於學習的人,他們能從不同的人身上學到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以此來提升自己。
而成日抱怨、有仇富心理的人,基本上都是越過越窮的。
03
富人總是活到老學到老
窮人以為自己早已知道
曾在網上看到比爾·蓋茨的消息,根據他自己的估計,他每周都會讀完一本書,而這個習慣已經堅持了52年,其中很多書籍都是與軟體或商業無關的書籍。
甚至,他每年還會有一個為期兩周的閱讀假期,這兩周時間專門用來閱讀。
不單單是他,觀察全球最頂尖公司的創始人,你會發現一個共同的特質——他們都是如饑似渴的終身學習者。
比如,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每半個月至少讀一本書。
比如,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通過實驗進行大規模學習的方式,來打造他的整個公司,並且他在一生中都是一個如饑似渴的閱讀者。
再比如,沃倫·巴菲特每天都花上5~6個小時閱讀,他描述自己獲得成功的關鍵是——「每天閱讀500頁書。知識的運作方式是:知識會慢慢累積呈複合效應,就像複利一樣。」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反觀身邊的普通人,多少人在大學畢業後就再也沒看過一本書?
《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中說過,目前在大學期間獲得的知識只能用五年。
可以說,窮人之所以成為窮人,都是有跡可循的。
04
總結
連岳在一篇文章里曾經說:
「一個人,把自己的經濟問題理順了,不困窘,其他問題就會變小。窮了,什麼問題都會變大。」
深以為然,在大部分人的生命中,錢都是大的痛苦來源之一。
「貧賤夫妻百事哀」,是多少人的生活寫照?
想要擺脫貧窮,首先應該轉變自己的思維習慣。
終身成長詞典 《129:思維習慣》也說,所謂的「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個觀點如果成立,主要歸功于思維習慣。
扔掉窮人的思維習慣,複製富人的思維方式,你才能越過越好。
與君共勉。
※給月入三五千的你:做到這3點,你的人生會慢慢發生改變
※「這種人,我見一個拉黑一個」:生活中的這個細節,最招人反感
TAG:精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