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名基層的排長的煩惱:如何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一名基層的排長的煩惱:如何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情緒其實常伴我們左右,消極情緒也有積極的意義。當它來拽你胳膊的時候,別大驚失色,莫要推開它,讓我們一同去學習、去踐行與情緒共舞的智慧,主宰好我們的情緒。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主宰好自己的情緒

為東部戰區陸軍某旅在海邊開展奔跑吶喊、離地照相、眾志成城等心理遊戲,讓官兵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釋放心理壓力,培養團結協作意識,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丁 磊攝影、陳坤豐合成

謝顧問:

我是一名基層的排長,連隊中的戰士大多是年輕人,血氣方剛,有的在與他人交往中表達直來直去,容易感情用事;有的在與戰友相處中凡事都要爭個高低,容易引發口角和矛盾;有的遭受挫折後心態失衡,一蹶不振,導致工作中無精打采,效率低下還錯誤頻出。說實話,我個人也遇到過類似問題,請問謝顧問,如何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某部排長 小 趙

小趙戰友:

你好!你的來信讓我感覺很有共鳴,其實和你一樣,我和身邊的戰友也常常遇到類似困擾。記得有一次在外執行駐訓任務,夜間機動後緊接著就是骨幹集訓的籌備工作,本來就接連幾個晚上沒休息好,再加上組織集訓頭緒多、任務重,我感覺自己的情緒已經到了臨界點,很容易一觸即發。心裡雖然想著要控制好情緒,可是後來還是因為同事通知集訓地點出了點紕漏,和他發生了幾句爭執。事情過後,感覺到既後悔又懊惱,明明想要控制好情緒,結果還是被情緒左右。

這件事後,我就常常思考一個問題:情緒真的可以控制嗎?我們該如何處理與情緒的關係?是要控制它?還是學習和它共處,和它做朋友?

之所以談到與情緒的關係,是因為許多人將負面情緒視為敵人,視為洪水猛獸,避之不及。這並不奇怪——文明秩序與個人情緒化往往是對立的兩面,這在軍營中表現得比較突出。比如,在工作場合,我們期望官兵表現得樂觀、激情、滿意、奮發;戰訓場上,將士理想的模樣是情緒穩定、冷靜果敢、「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朋友圈中,偶爾會冒出「成年人的世界,早把情緒戒了」的分享;身邊常常有資深戰友提醒我們,「不要把個人情緒帶到工作中」,表現得有情緒那就是「鬧情緒」;如果在單位中和戰友發生過一兩次衝突,往往會被冠上「易衝動、情緒化、脾氣不好」的標籤,很長時間難以抹去。我們有時不倡導談情緒,甚至迴避談消極情緒,這似乎已經成了大家的「共識」。

那麼,迴避談情緒就可以了嗎?

如果我們一味迴避情緒,情緒回饋我們的態度往往只有兩種——壓抑或爆發。遭遇生活中的觸發事件,縱然心裡已經翻江倒海,還不得不咬緊牙關,攥緊拳頭,告訴自己要「忍一忍」。沒有人會主動發火,表面看起來的即興發火,往往是既往長久日子中,忍耐許久後的爆發;此處情緒的爆發,有可能是彼處情緒的無處安放。

有一次,士官小陳找到我,說和班裡的戰友小姜發生了爭執,差點動手。我問了問情況,原來是因為小陳參加上級組織的操作考核沒考好,小姜在班裡說笑話。「其實我也知道不是什麼大事,小姜平時就喜歡開玩笑,可是我最近的確心情不太好,前一段時間剛和女朋友分手,也沒好意思跟別人說,一直忍著;準備了很久的操作考核沒考好,又挨了班長點名批評。」小陳說:「作為老同志,本來就感覺到很沒面子,小姜還在一邊說笑話,我當時一下就毛了。」

面對自己和女朋友分手後的失落,小陳採取了「忍著」的方式,考核的失利,班長的批評加重了小陳的心理負擔,小姜的玩笑成了觸發小陳內心情緒爆發「導火索」。的確,那些被壓抑的情緒並沒有消失,而是在別的地方又冒了出來。這情緒,看起來差點醞釀成一場小矛盾,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它其實是內心深處的語言,它是在表達和述說。小陳的憤怒是在表達,「我失戀了,我的內心很痛苦,真的很需要有人關心和安慰呢!」「考核成績不好,是不是我幹什麼都不行,我真的很需要一些鼓勵呢!」

所以說,面對情緒,我們不必害怕,其實可以嘗試去讀懂它,破解它獨特的密碼:害怕是想要尋求保護,抑鬱是希望得到喘息和休憩,憤怒是在述說委屈呼喚愛,悲傷是想得到安慰,無聊是在追尋意義……從這個角度來看,情緒是我們與內心對話的使者,情緒也是我們理解他人的橋樑。

其實,我們可以讓情緒當我們的好朋友。儘管這個朋友微妙而複雜,但依然可以找到有章可循的相處之道。

情緒這個朋友,需要傾訴

傾訴是宣洩情緒的好方法。傾訴本身就能夠起到心理治療的效果,傾訴可以減少心理和生理問題的發生,傾訴會使傾訴者避免對秘密過分敏感,而且,傾訴還可以有效地解決問題。在軍營中,我們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傾訴方式,我們可以去找身邊的戰友、親密的朋友、家人、長輩,說說心中的苦悶,這是對親友的傾訴;我們可以在日記本上寫下自己的憂愁煩惱,這是對「時空」的傾訴;我們去找心理諮詢師,這是對「專業人士」的傾訴。在傾訴中,我們的情緒得以浮現澄清,我們的故事得以重構,我們的創傷得以療愈。

情緒這個朋友,需要傾聽

很多時候,我們的情緒出現困擾和問題的時候,往往是因為我們忘記去傾聽自己的內心,從而陷在困擾中無法自拔,逐漸在情緒中丟失了自我。其實我們可以學學做自己的傾聽者,時常與自己對話。當我們經歷戀愛、分手、升學、考核、旅行、團聚、離別……這一樁樁生活事件的時候,當人的感受作為背景,隱退到事件背後時,我們提醒自己,停下匆忙的腳步,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去關注和覺察自己的心中不斷升起的快樂、悲傷、懷念、迷茫、焦慮、擔心……去追問這些感受背後想要表達的內心需要。

我們也可以嘗試傾聽他人。我們常常覺得能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的影子,聽見自己想要表達的話語。可見,和自己對話有很多種方式,傾訴是一種,在訴說中我們慢慢鋪陳開一段段糾葛,我們重溫糾葛中的種種情緒,這種重溫本身就是對自我的覺察和對情緒的釋放;傾聽是另一種,我們在別人的糾葛中同樣能夠體會到自己那份人類共通的情感,卻能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更為客觀地看待它,從而更容易對那些不太容易放下的事情釋懷,這也同樣是一種「自省」。確實,傾訴和傾聽並沒有截然的界限,兩者都在鼓勵我們打開自己的心扉,當我們的心扉漸次打開的時候,心結也隨之層層解開。

情緒這個朋友,需要合理歸因

我們常常認為是一些人一些事讓我們有「情緒」,但實際上,對這些事這些人的認知和解釋也在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心中都有一些既定的「觀念」,這些「觀念」並不一定是合理的。就拿文章開頭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和同事的爭執是因為我認為「別人一定要做正確的事情」「工作中不出錯誤才是最好的狀態」。同樣,士官小陳也有一些「不合理觀念」,比如「考核沒考好,我就沒有價值了」「身邊的戰友一定要理解我」「我應該得到班長和戰友的喜愛和讚許,不應該得到批評和嘲笑」等等。

如果我們懷有這些不合理觀念,那麼當我們遇到期望受挫,當我們希望得到尊重卻受到侮辱,當我們希望自己被肯定卻遭遇貶低,我們會覺得受到傷害,感受到憤怒、悲傷、委屈、焦慮。這個時候,我們先別急於表達憤怒,採取反擊,可以嘗試表達憤怒背後隱藏著的委屈和焦慮本身;然後,去識別這些情緒是不是由錯誤的認知和歸因引起的,換一個角度去看看——「即使考核沒有考好,也並不代表我沒有價值啊」「我不一定會得到身邊所有人的喜愛和讚許」「並不是每件事都能做到完美」。當我們意識到,其實並不是別人惹了我,而是我的想法帶來情緒的時候,情緒就慢慢變得容易平復下來,情緒下的衝動行為也會減少。

情緒這個朋友,需要學會承載

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不是非此即彼,而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如果把心靈比做容器,容器中的積極情緒多了,消極情緒自然就少了;容器中積極情緒充盈了,消極情緒也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小陳和小姜的爭執,正是因為失戀和考核受挫讓小陳的心裡已經不堪重負,失去了彈性空間,小姜的幾句玩笑話便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許多新兵戰友剛到連隊容易發生口角和矛盾,也是因為他們一方面要適應連隊新環境,要多承受一些公差勤務,還會不時想家,情緒容器被一系列壓力事件填滿,沒有多餘的容器面對當下的小矛盾小摩擦,如果身邊有戰友撞了槍口,就只好讓他倒霉了。

積極心理學有許多增加積極情緒、擴充情緒容量的方法,可以通過練習而得以提升。我們可以練習專註力,全身心投入,沉浸在當下的事情中,不去想別的,這能夠增加當下的積極情緒;我們可以學會感恩和寬恕,對過往的時光心存感激,經常記錄下值得感恩的事,寬恕傷害過你的人和事,放下怨恨,而不是沉溺在痛苦的漩渦中,無法解脫,這能增加過去的積極情緒;我們可以培養希望與樂觀,停止對自己的指責,多看到自己的優長,認出自己的悲觀想法,並反駁它,這能增加未來的積極情緒。

小趙戰友,情緒其實常伴我們左右,消極情緒也有積極的意義。當它來拽你胳膊的時候,別大驚失色,莫要推開它,讓我們一同去學習、去踐行與情緒共舞的智慧,主宰好我們的情緒。

(本期執筆:空軍某旅心理諮詢師 華 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