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東方衛視《閃亮的名字》的創新,不止於「走訪紀實+影視化演繹」的模式突圍

東方衛視《閃亮的名字》的創新,不止於「走訪紀實+影視化演繹」的模式突圍

東方衛視《閃亮的名字》的創新,不止於「走訪紀實+影視化演繹」的模式突圍

東方衛視《閃亮的名字》在英雄題材節目的挖掘、創新與傳播上,都有值得引起業內關注的價值,節目以「走訪紀實+影視化演繹」相結合的方式,完成了跨形態的綜合創新製作,給2019年主旋律的內容創新,開個好頭。

文 | 淺度

1月3日,東方衛視推出了一檔以尋找英雄為題材的節目——《閃亮的名字》。

事實上,在中國從貧弱到富強、從封閉到開放、從落後到先進的這風雨七十年之間,鐫刻下了無數個閃亮的名字,他們理應被高光照亮、讓大眾了解,尤其在這個主旋律越來越受到大眾認可、接受、主動求索的時代。

然而,做英雄題材的節目並不容易,「英雄」人物難以界定、故事難講,這都為英雄題材的內容創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而在觀摩《閃亮的名字》第一期之後,認為這是一檔正在利用有效的節目創新形式,實現對英雄的塑造、致敬、傳播的節目。它在英雄題材節目的挖掘、創新與傳播上,都有值得引起業內關注的價值。

東方衛視《閃亮的名字》的創新,不止於「走訪紀實+影視化演繹」的模式突圍

模式創新:

走訪紀實+影視化演繹

《閃亮的名字》的閃亮之處,便在於節目的模式創新。節目以「走訪紀實+影視化演繹」相結合的方式,完成了跨形態的綜合創新製作。

那麼,這種創新模式是怎麼做的呢?

走訪紀實,即紀錄片式的內容形式,忠實紀錄「英雄探尋者」(主持人:陳辰)在當下時空尋找英雄之路的所見所聞。

比如第一期節目,陳辰便走訪了包括本期英雄人物索南達傑的後代、戰友、傳承他保護藏羚羊事業的後繼者,以及致使索南達傑犧牲的盜獵者。從與英雄人物相關的不同人物、不同視角的走訪紀實,還原有關英雄的真相。

東方衛視《閃亮的名字》的創新,不止於「走訪紀實+影視化演繹」的模式突圍

陳辰和索南達傑隊友靳炎祖回憶英雄

影視化演繹,即劇情短片的內容形式,將「閃亮的英雄」(第一期英雄:索南達傑)人生高光的英雄時刻通過「英雄演繹者」(第一期演繹者:蒲巴甲)的戲劇化演繹,矛盾集中地、推進迅速地、場景復現地完成對英雄故事的劇情化呈現。

比如,第一期就用影視化演繹呈現了索南達傑從意識到藏羚羊保護的問題、到號召戰友共同保護藏羚羊、到與盜獵團伙抗爭乃至犧牲的全過程。

東方衛視《閃亮的名字》的創新,不止於「走訪紀實+影視化演繹」的模式突圍

東方衛視《閃亮的名字》的創新,不止於「走訪紀實+影視化演繹」的模式突圍

《閃亮的名字》第一期拉片分析

從上表可以看到,《閃亮的名字》在處理走訪紀實與影視化演繹的融合上,一方面,在篇幅上幾乎保持1:1的內容比例;另一方面,在情感銜接上也努力讓紀錄的內容與劇情的內容得到盡量高的融合與相互的推動。

比如,序號5的走訪紀實中,呈現了當代藏羚羊保護者在野外保護一線的生活狀態——沒有良好的飲食條件、通訊條件,談及了20年前索南達傑作為藏羚羊保護的開拓者、先驅者,條件更加艱辛的必然;緊接著,序號6的影視化演繹中,便以索南達傑與他的戰友們在野外保護一線的生活狀態為開場。

東方衛視《閃亮的名字》的創新,不止於「走訪紀實+影視化演繹」的模式突圍

蒲巴甲扮演索南達傑

再比如,序號7、8、9、10、11,一邊通過紀錄的方式,讓陳辰走訪索南達傑當年的戰友、當年的盜獵者,有細節、有情感;一邊通過劇情的方式,讓蒲巴甲演繹索南達傑與當年的戰友一起對抗當年的盜獵者,有故事、有畫面,兩種內容相互穿插、互為推進,共同讓本期節目到達高潮。

平台效應:

大劇第一平台+大片第一平台

跳出內容本身,我們談談,為什麼這樣一種基於題材的節目模式創新,會首創於東方衛視?

近兩年來,東方衛視崛起之勢相當明顯,尤其在大劇和大片上的確做到了行業領先——

東方衛視劇場一直處於省級衛視數一數二的位置,選劇、排劇、營銷劇,已經成為了東方衛視的核心優勢之一;

與此同時,東方衛視也是在各大衛視當中,率先把大片(即優質的紀錄片)在內容布局上的位置提到戰略高度的,無論在版面上給的優質時段、資源上投入的製作體量、合作上連接的國際資源,都看得出傾力之大。

於是,在大片和大劇都有內容基礎的先決條件、優勢基因之下,將大片元素的紀實與大劇元素的劇情融合成為一檔內容模式創新的《閃亮的名字》,似乎就是順水推舟、因勢利導的結果了。

東方衛視《閃亮的名字》的創新,不止於「走訪紀實+影視化演繹」的模式突圍

陳辰近距離接觸小藏羚羊

對於融合形式的創新內容而言,最有隱憂的便是觀眾對於新鮮內容的接受度。所以,這樣的一種創新內容,或許正是需要在東方衛視上率先嘗試,才有更大的市場機會。

因為長期的頻道運營,東方衛視逐漸沉澱下了大劇、大片兩個內容門類的優質觀眾群體,且根據CSM數據顯示,東方衛視是頻道忠誠度最高的衛視之一,這就為創新本身以及創新成功,提供了紮實的土壤。

因此,內容與平台的適應性,是創新的前提與創新的歸宿。這樣一部既符合平台的內容優勢,又吻合平台的觀眾基礎的創新作品,對於節目而言,或許會造成大片觀眾與大劇受眾的相互破圈,帶來口碑與收視的雙豐收。節目在1月3日的首播獲得了省級衛視同時段節目收視第一的成績,對於平台而言,既體現了主流媒體的擔當,又鞏固了平台的調性與優勢。

主旋律突圍:

手法融合、優勢互補

如果再跳出平台的視野,我們可以用更加全局的眼光看待《閃亮的名字》對於行業的價值——主旋律的內容也要有更多模式創新的探索。

可以看到,《閃亮的名字》在主旋律的表達上呈現出新穎的觀感:

第一, 它實現了兩個時空的對話。

一邊是影視演繹的過去時空,一邊是紀錄呈現的當下時空,這種時空的交錯感、對話感,挖掘的不僅僅是當年英雄人物的事迹,更是他在當年的事迹對於今時今日的影響、改變,這種模式得以非常平實地表達英雄對於歷史的影響。

比如第一期的索南達傑,20多年之前,環保意識在國內是非常罕有、先進的,他不但為之奮鬥、甚至為之犧牲,但他的犧牲是有價值的,20年間,他成為了生態環保界的精神信仰,影響了一批又一批致力於環保的愛心人士的投入與奮鬥,影響了一個又一個相關政策的推動與執行。

東方衛視《閃亮的名字》的創新,不止於「走訪紀實+影視化演繹」的模式突圍

蒲巴甲扮演索南達傑直面藏羚羊屠殺場面

在第一期中,有一句話非常令我動容,索南達傑曾經的老戰友說,「他如果能活到現在,現在就是我們當時企盼的那種政策,重視環保、改變家鄉的面目,我們盼望的時代就是這個時代」。

第二, 實現了兩種節奏的平衡。

它把兩種類型的作品取長補短,既有影視的劇情化,又有紀錄的日常化;既有影視的強推進,又有紀錄的小細節。因此,當它完成了兩種內容手法的平衡,便讓不習慣紀錄片節奏感偏慢的觀眾,得到了劇情強推進的滿足;讓不滿足影視劇缺乏細節的觀眾,看到了真情實感的流露。

事實上,筆者認為藉由兩種內容手法的相得益彰,這部作品是非常豐滿的——在一部單位時間僅約50分鐘的節目中,既有故事感鮮明的敘事結構,有高潮的推進,也有片尾的餘韻;

又有非常紮實的英雄人物的塑造,一邊是英雄事迹的演繹,一邊是來自與他相關的各種人物的感言,有後代悲切與榮光的百感交集,有戰友追憶往事的感慨萬千,有伏法盜獵者遲到的致歉與懺悔。

東方衛視《閃亮的名字》的創新,不止於「走訪紀實+影視化演繹」的模式突圍

蒲巴甲演繹的索南達傑持槍對抗盜獵者

這大約,才是我以為的有血有肉。而筆者認為,這種有血有肉的主旋律表達,這種與時俱進地、不斷進化的、更適宜於當下主流觀眾審美需求的主旋律作品, 才會真正主旋律找到主流市場,讓一個個閃亮的名字,從一個地方聞名的英雄、圈層聞名的英雄變成國民皆知的英雄。

比如索南達傑,我相信在這部作品播出之前,他已經在藏區、在環保界,依然是閃亮了20年的名字;而至此之後,這個名字的閃亮,或許會閃亮全國。

希望主旋律的內容創新,從《閃亮的名字》開始,給2019年開個好頭。

結語

《閃亮的名字》這部作品,對我個人的觸動是很大的。

這部具有創新意識的作品,它的創新價值不僅僅於內容本身,也讓我看到了內容創新之於平台的資源、布局、品牌之間的關係,亦讓我看到了內容創新之於打開主旋律題材思路、達到更好正能量傳播效果的價值。

故而,致力於創新的人們,或許要有更視野高遠的展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