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兵官服上的「兵」和「勇」,一字之差,待遇卻有天壤之別

清兵官服上的「兵」和「勇」,一字之差,待遇卻有天壤之別

喜歡看古裝電視劇的朋友,不知是否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清朝官兵的官服,制式一樣,可上面寫的字卻不同。有些寫的是「兵」,有些寫的是「勇」。這兩者之間有何差別?待遇上又孰高孰低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眾所周知,清朝是靠八旗子弟起家,所以八旗軍是清朝最「正規」的軍隊。他們享受國家財政撥款,按月領取糧餉。最初在滿清入主中原後,也全是靠他們來維護國家的統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滿清統治者發現:光靠八旗兵丁難以維護偌大的漢人江山,所以便從漢人中選拔了一些士卒,組成綠營。而清朝的「兵」,主要指的就是八旗軍和綠營軍。

八旗軍又分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三種。其中滿八旗為八旗軍中的主力,也是地位最高的一支;蒙八旗是皇太極在1635年征服察哈爾蒙古後所創,漢八旗則是皇太極在1642年將原先的漢軍擴編所致。八旗軍入關後受到清皇室的倚重,負責駐防京畿地區,同時也享受著清朝給他們的種種福利。

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吃喝玩樂了幾十年的八旗子弟,早已不復當年勇猛,變成了遊手好閒之徒。沒辦法,滿清統治者只好開始啟用綠營。在清朝前期,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和乾隆中葉以前的歷次戰爭中,綠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綠營主要負責駐守地方和邊疆。所以八旗軍和綠營軍都是有正式編製的兵員,享受著清朝「公務員」級別的待遇,在地位上,八旗要高於綠營。

而到了清朝中後期,連漢人的綠營也開始腐敗不堪,各種起義運動讓各地總督頭疼不已。這時以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為首的地方當權派,從民間招募鄉勇,鎮壓起義。而這些「勇」本質上屬於民兵,軍餉由地方財政撥付。由於他們只是為了鎮壓起義而臨時招募的,所以在打完仗之後,便會被遣散回家。

與八旗和綠營那些當兵的相比,這些鄉勇不僅地位低下,待遇低,而且還沒有編製,得不到國家的認可。後來清王朝日薄西山,各地總督擁兵自重,為了提高手下人的待遇,他們向清朝申請讓「勇」成為國家的正式編製。清政府也明白打仗還得靠這些人,所以便答應了他們的請求。但這些「勇」,享受的僅是事業單位的待遇,與兵還是沒法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送歷史個救生圈 的精彩文章:

唐朝盛世為何會被後人冠上「臟唐」的別名,具體表現在哪裡?
混世魔王張宗昌,胸無點墨卻強裝詩人,打油詩讓人捧腹大笑

TAG:送歷史個救生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