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明孝宗朝太監李廣之死與白米黃米的隱語上
作者:史遇春
上
有明一代,宦官為禍之烈,或可謂之超邁往古。
如果要把宦官造成的所謂「禍害」,全部歸罪於宦官個人、歸罪於宦官的個性、歸罪於宦官的身體殘傷、歸罪於宦官的精神複雜等諸端,那麼,完全可以定論:這是不公允的!當然,這也是淺薄無聊的!
宦官雖然和常人在身體健全程度上有所不同,但是,無論如何,從完全理性的角度來看,首先,必須確定的一點是,宦官也是人。
既然宦官也是人,那麼,公正來看,人性之中的惡,他們也不會比其他人多一分;
既然宦官也是人,那麼,平心而論,人性之中的善,他們也不見得就比其他人少一毫。
退一萬步來說,即就是一定要強調宦官與其他人不同,那麼,可以平心靜氣地仔細想一想,就廣義而言,這世間,又有多少完全相同的個體?這世間,又有多少完全一樣的群體呢?
就今時今日而言,如果要拿身體特徵來說事,並以此來貶斥、敵視、輕侮、攻擊他人,那麼,在所謂「先進」的現代語境下,這也會被視為是不道德的行徑。
試問:誰又能夠定義自身的完整與殘缺呢?
試問:誰又可以定義他人的完整與殘缺呢?
歷史的現實與現實的歷史中,細細觀察各個社會,你會發現:
古往今來,身體殘缺,精神健全的人,不在少數;
今來古往,身體完整,精神破碎的人,比比皆是。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和分析宦官這個群體,如果僅僅停留在對他們的歧視與敵視、僅僅停留在對這一群體的成見與偏見、僅僅停留在對他們某種難以名狀的好奇心與窺私慾上,那麼,這不但會減輕歷史本身的厚度與分量,而且,這也會致使觀察與學習歷史的人永遠停留在近似於無知的淺薄上。
關於宦官的問題,因非本文的主旨,故不做展開,此處,只簡要提出三點意見,:
第一,宦官之禍的形成,或者說,宦官之中所謂罪大惡極的禍首的出現,首先,是制度的問題。
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制度的惡劣與缺陷,宦官之禍會一直在歷史中持續上演並不斷延續下去。今與昔比,只不過,宦官之禍的外在表現會有所不同而已:往古的宦官,必須接受刀鋸之苦;後世的宦官,已經消弭了形體的特徵。但是,就本質而言,往古的宦官與後世的宦官是完全相同的。就歷史事實來看,從漢代起,中國人就深知宦官之禍,可是,直到明清,宦官依然在發揮著左右政權的作用……很明顯,其根本原因就是制度的問題。
第二,宦官的問題,是權力無法被束縛的問題。
因為權力完全在制度之外,沒有可以制衡的武器,所以,無限制無束縛的權力就成了人人追逐的目標。當胡作非為、無法無天可以不受制裁、不被懲處的時候,人性之惡便會得到極度的釋放,於是,競逐這種權力者便會如群蠅逐血、眾蟻嗜屍一般,潮湧而上。基於此,再回望歷史,就可以清晰看到:宦官距離頂端的權力最近,首先,作為人,他們也一定會去追逐這種無限制無束縛的權力;其次,近水樓台,他們最容易在此類權力競逐中得手;也就是說,在所謂可以「擅權亂政」的機會面前,宦官只是做了所有人都可能做的事情。須知、須知:宦官不是魔鬼,魔鬼是無法被束縛的權力。
第三.制度與權力問題的,導致人性的異化。
制度的不健全、權力的無限制無束縛,最終必然是人性的異化。這是顯而易見的,無需贅述。人性異化的結果,在社會之中的重要表現,就是不僅僅出現了面目猙獰的宦官群體,而且還出現了大批大批比宦官還面目可憎、與宦官異形而同質的權力競逐群體。
綜合以上意見,大約可以明白:
第一、避免宦官為禍的路,其實,只有一條,那就是改變。這改變裡面,包含了大乾坤,限於篇幅,無法展開論述。
第二,如果不改變,社會就會面臨很多問題,歷史就會陷入原地循環的怪圈,而且,這種循環往往是越循環越惡化。
第三,就古今中外的人類歷史來看,掌握權力的食髓知味者,絕對不會容許別人動他的權力,他也絕對不會主動去改變,這不僅僅是歷史的面向,而且還是現實的寫照。
第四,其實,不改變也沒關係!因為不改變的結果,就是失去!失去的過程,也就意味著新的改變者的出現與掌控局面,其本質,最後還是落腳在了改變上。
第五,人生僅一瞬,歷史長如不息之河。一切,都只是時間的問題。我們今天或許會去非笑歷史,但是,到了明天,後來者也一定會恥笑我們所在的當下!
立意基本說清,下面進入稍微輕鬆的具體歷史的說講。
回顧往昔,昨天的歷史,依然歷歷在目。
話入主題,這裡,就來說說明孝宗朝的太監李廣、說說李廣之死,說說白米黃米的隱語、說說牽連其間的種種。
事情還需要從明憲宗朱見深說起。
據明人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一《弘治中年之政》記載:
在明憲宗成化(公元1465年~公元1487年)時期,西番僧人答(又作劄[zhā]、扎)巴堅參被稱之為尚師,皇帝封他為萬行莊嚴、功德最勝、智慧圓明、能仁感應、顯國光教、宏妙大護(一作悟)法王、西天至善金剛普濟大智慧佛。
查《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五十三,可知,答巴堅參被封一事,時在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夏,農曆四月二十。
(未完待續)
※原創 縣丞疏請明孝宗復不共戴天之仇始末紀事下
※明孝宗朝太監李廣之死與白米黃米的隱語上
TAG:塵境心影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