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員工為什麼要把領導視作偶像或者導師?

員工為什麼要把領導視作偶像或者導師?

中國的職場文化一直博大精深,因此衍生出各式各樣的生存法則,作為基層員工,最重要的課題就是同自己的直接領導搞好關係,如此說法有些齷齪,但卻是不折不扣的現實寫照。事實上,我們大體可以把員工分為兩類,一類是天才型選手,他們經常能貢獻出「改變世界」的創新,比如喬布斯重新發明手機;另一類就是普通選手,做著平凡的工作,成為革命的螺絲釘,帝國大廈的一塊磚,或者乾脆是壘雞窩時的一兜泥,如果把普通選手看做整體,他們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正如中學政治課本上寫著:人民群眾創造歷史,但如果單看個體,影響力遠遜於喬布斯、馬雲等人,處於一種隨時可以「被取代」的狀態。普通人因天賦限制,不容易做出極致的東西,於是,我們大都要維護自己和上級領導的關係,適應權力、制度、利益和職場的條條框框所帶來的約束,唯有如此,才能向上流動。

本文討論的員工特指普通員工,佔比達到95%以上,畢竟,大多數人在經歷過躁動的青春之後,不得不承認自己不是天才,需要照顧人情世故,再吸一口人間的煙火氣,所以,深度思考生存法則,一直就是職場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等級制度,中國職場脫胎於封建官場

中國有幾千年的封建歷史,留下了很多精華,如唐詩三百首、宋詞、元曲和四大發明等等,同樣也留下了很多糟粕,官場文化就是糟粕之一,以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企業制度、職場觀念都受此影響,尤其是在一些大型企業內,非常容易衍生出官僚主義,畢竟,二者太尼瑪相似了。誠然,我們沒有必要全盤否定中國官場制度,事實上,它依舊是一種非常奏效的垂直管理模式,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權力」的作用,同時,也無限放大了人性的劣根,如自私、貪婪、恐懼等等,如果肆無忌憚,就會深深傷害企業。

八十年代的中國職場最醒目的標籤之一就是「官大一級壓死人」。面對自己的領導,員工不但要接受他們或正確或錯誤的決策、工作上的習慣,還要連同領導的小脾氣、小癖好都要全盤接收。在那個年代,中國尚沒有完善的企業制度,很多管理者掌握權力之後,就誤以為自己打下了一片江山,把所轄的員工看做自己的士兵,把自己的業務看做是勢力範圍,參考封建時代的官場文化,逐步衍生出嫡系、門生、同年之誼,於是,在職位晉陞、考級評定方面首先要看被晉陞者的身份,是不是自己的嫡系,而非工作能力,這就導致晉陞出現大面積偏差,真正創造價值的員工,沒有機會展現能力,而善於搞關係的嫡系員工,平步青雲,如此制度下,企業的發展自然會遇到很多問題,更可怕的是,一旦這種文化在組織內盛行,就會形成「潛規則」,既然認真工作比不過做嫡系或者溜須拍馬,大家自然會花更多地心思來研究厚黑學,其中有一條鐵律便衍生於此:員工把領導視作偶像或者導師!

員工要同領導搞好關係,首先要了解領導、理解領導,才會有機會與之進行深度溝通,比如領導不喜歡員工穿裙子,員工就要乖乖地把褲子穿好,又比如領導喜歡騎自行車,下屬就要組織一個民間自行車協會,而且一定要讓黃色領騎衫穿在領導身上。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位許姓董事長酷愛籃球,他經常帶領高管團隊以3分的優勢戰勝普通職工隊,且能親自投中壓哨絕殺球,有鑒於此,職工總結出普通員工同領導打球的注意事項:如果和領導同隊,要積極跑位,幫領導擋拆,儘可能地給領導喂球,一旦領導犯規主動舉手,替領導抗下犯規;如果是領導的對手,則要主動放領導2~3米的距離,防守點到即止,切記不能蓋領導火鍋或者斷下領導的球,總之,要讓領導覺得自己是球場上的核心,職工要表現出粉絲般的熱情,善於用一種崇拜的眼神或口吻來評價領導的每一次進球。

顯然,這些老套的生存法則常常為人不齒,但中國的職場向來戾氣嚴重,缺乏制度的籠子,職場員工稍微學習一些也並不是壞事兒。如果真地完全不通人情世故,要麼把自己變成天才,可能性非常小;要麼付出20倍以上的努力,更何況,「把領導視作偶像或者導師」並非完全意義的貶義說法,事實上,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發展,它正變得正能量。

見賢思齊,員工為什麼要把領導視作偶像?

毫無疑問,中國的職場受封建思想影響嚴重,有著非常根深蒂固的官僚主義,相比之下,歐美國家封建歷史較短,甚至有些國家根本沒有封建歷史,這使得歐美企業的官僚主義相對較低,事實上,在現代企業制度下,管理者不再推崇垂直管理,而是嘗試著扁平化管理,在如此模式下,等級制度變得模糊,職位本身的權力被弱化,管理者給部署安排任務,都基本要通過「談判」的形式完成,需要依靠數據和邏輯做決策判斷,而非管理者的主觀意願,顯然,如此管理模式,更容易挖掘出真正傑出的人才,也能避免管理者濫用職權,避免嫡系效應,缺點則是「執行力」會相對弱一些,畢竟,管理者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談判、去溝通,但瑕不掩瑜,況且,需要「執行力』的工作,更多的是標準化、機械化工作,人工智慧自動化正無限取代之,未來企業需要的是談判和溝通,而非毫無節制的權力。

可喜的是,在全球化大浪潮的席捲之下,在改革開放40年之後,中國職場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此變化是由內而外、不易被察覺的,當然,也是從局部開始的,事實上,最早一批採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自然是跨國企業,他們的管理者不僅有全球範圍內的生意,也在同西方客戶、供應商的交流過程中,逐步改良自己的管理制度。

「員工把領導視作偶像或者導師」在現代管理制度中同樣試用,而且這句話不僅是對員工的要求,更是對領導者的要求。有了這樣的文化,企業在選拔領導時會更注重他們的人格特質,任何的領導都要努力成為員工的偶像或者導師,這就意味著,領導要以身作則,有著強大的業務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更重要的則是,他們要有導師的作用,能夠幫助員工取得進步,甚至完成夢想。按照如此要求設置的領導職位,首先意味著責任,其次才是權力和利益。與之相對的則是員工之於領導的態度,在現代企業制度下,領導絕難再搞一言堂,更多的精力將會被放到「創造價值」上來,員工把領導視作偶像,更傳統的說法應該是「見賢思齊焉」,有如此心態,不僅會免去同領導之間的摩擦,更能按照領導的模子雕刻自己,而在清醒的管理制度下,領導的模子一般也是企業最需要的員工樣子。

人在職場,常常身不由己,花些心思去理解企業文化,總是必要的。企業文化沒有對錯之分,領導風格也沒有高尚和齷齪之別,正如華為需要狼文化,而中興則是牛文化,喬布斯傲慢脾氣火爆,庫克親民平易近人,最關鍵之處在於企業和員工的適應性,選准模板,而後經年累月的修鍊,勢必會成為企業最需要的精英人才,也會找到向上的通道。(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斯坦丁 的精彩文章:

3D列印技術的火爆,真的會讓傳統模具行業沒落嗎?
馳名中外的老乾媽為何選擇不融資、不上市?

TAG:康斯坦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