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官員給朝廷上奏 見奏摺上批複四個字 感嘆大清焉能不亡

官員給朝廷上奏 見奏摺上批複四個字 感嘆大清焉能不亡

清末民初官僚徐世昌曾說,「大清之亡,不是亡於革命黨,而是亡在一班『小爺們』身上。」在光緒和慈禧先後駕崩後,清朝進入了最後的宣統時代。因皇帝年幼,太后無權,清朝的朝政實際上由一幫年輕的親貴所把持。

這些年輕的「小爺們」既無老臣的老成持重,也不具有年輕人的前瞻視野,最終帶領大清走向了滅亡的道路。而其中為首的,則是宣統皇帝的父親,攝政王載灃。

清朝興於攝政王,也亡於攝政王,給人以天道循環的感覺。清初的攝政王多爾袞南征北戰,是大清王朝的奠基者,而經歷200多年後,新的攝政王載灃遠沒有先祖那樣的見識和能力,卻被強行推上了歷史舞台,去肩負他承擔不起的重擔。

官員給朝廷上奏 見奏摺上批複四個字 感嘆大清焉能不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實際上,早在被任命為攝政王之前,載灃已經表現出自己不想承擔這樣的重任。胡思敬《國聞備乘》記載,慈禧臨終前,準備封載灃為攝政王,待自己去世後監國攝政,載灃聽聞後叩頭力辭,被慈禧痛斥道:「此何時而講謙讓?真奴才也!」

因載灃本身對政治不太敢興趣,所以在上位之後,不出意外地出現了怠政的情緒,比之此前的同治和光緒帝更甚。在宣統登基之初,載灃尚且還有些許興緻來批閱奏摺,但時間一長,又犯了從小養成的富家公子哥兒毛病,批複奏章十分隨意。

有時候交給各部處理的事項,下面官員沒有及時辦理或彙報,載灃也不再過問,如同忘了一般。這種縱容也進一步助長了下邊官員們得過且過的不良風氣。

官員給朝廷上奏 見奏摺上批複四個字 感嘆大清焉能不亡

我們之前講到,清朝的道光皇帝也面對過奏摺太多,批閱不完的難題。當時道光的辦法是在奏摺里挑別人的小毛病,只要書法不規範,或寫錯一個字,就會重重處罰上奏之人,嚇得大家都不敢上奏,以此來減少奏摺的數量。而載灃的辦法更加取巧,基本上無論什麼奏摺,到他手上的批複都是四個字:「著照所請。」

在清初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皇帝對待臣工上奏的態度是非常認真的,有時候即便是很小的一件事,皇帝都會在奏摺末尾批上自己的意見,其中雍正最為勤政,有時候一個批複都要寫上幾百上千字。而針對某件事頒布詔書,都要講清楚辦什麼,如何辦理,為什麼要這樣辦理,這樣臣屬們對皇帝的要求就非常清晰,政令就能更好地貫徹。

但在載灃這裡,無論下邊提出什麼請示,批複的意見大概率就是「著照所請」,也沒有其他的指示,這就使得請示的人對朝廷的真正想法摸不著頭腦,難以放開手腳辦事。

官員給朝廷上奏 見奏摺上批複四個字 感嘆大清焉能不亡

比如有一次,浙江巡撫增韞給朝廷上奏,請求任命王豐鎬為浙江交涉使,載灃也只在奏摺上批複「著照所請」。當時交涉使為正三品官員,任命這樣的大官,竟沒有一個正式的委任狀,只在奏摺上批複個同意的意見,可見載灃對朝廷政務兒戲至此。

載灃的這種做法,給了一些有心人投機取巧的機會。比如慈禧和光緒的喪禮辦完後,當時清廷的民政部上奏,請求獎勵在喪禮中出力的一百多名官員,而禮部也上了一道同樣的奏摺。像這種情況,屬於重複邀賞,一般只批其中一份。而載灃在兩份奏摺上都批複「著照所請」,被這些人給矇混過關。當時一些有見識的官員看到朝廷這樣處理政務,感嘆如此大清焉能不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鼓勵下屬打小報告 收到幾份告狀後 立馬取消該制度
道光為何要嚴懲林則徐?宰相的大力保舉 反而幫了倒忙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