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每周冷門球鞋大賞》:便宜是硬道理,但貴也別太在意

《每周冷門球鞋大賞》:便宜是硬道理,但貴也別太在意

作者:Anti-costliness

「每周貴价球鞋大賞」

「每周買不起系列」

......

「貴」一直是《每周冷門球鞋大賞》里被吐槽最多的點之一,所以我司大東以「便宜」又容易入手為出發點,為大家整理了一份心動清單。(點此回顧)

(image:kicksonfire)

而作為一個只寫了十幾期《每周冷門球鞋大賞》的人來說,港真,我也被吐槽過很多次寫的部分鞋子太貴太難買。但對此我卻一直有著自己的一個「小堅持」,所以今天,我想結合「冷門」二字,來探討一下「貴」這個問題。

(image:yoaktokyo)

首先什麼是貴我想用三個價格區間來進行分析。

「500~1000 塊」

例如我寫 MoonStar、Nigel Cabourn、Spalwart 的帆布鞋,有人會說貴。因為它們比同類型的鞋子價格要高,例如五百塊不到就能買到的 Converse Chuck Taylor 1970s。

(image:moonstarmanufacturing.jp)

(image:readthetrieb soccersuck)

「1000~1500 塊」

例如我寫 NIKE ACG、Danner、gravis 的戶外鞋,有人會說貴。因為可能有些朋友沒買過這類型的鞋,作為一種新的嘗試,它們的入手門檻有點高

(image:mercari)

(image:raycoal.jp)

(image:keedan)

「1500~2000 塊」

再例如我寫 ASICSTIGER X nonnative、SUICOKE X Nigel Cabourn 的聯名鞋款,有人更會說貴。原因也很簡單:有那麼多錢,為什麼我不買 Nike X UNDERCOVER?為什麼我不買 YEEZY

(image:kenlu)

(image:the-easy-shop.ocnk)

我完全理解大部分人對「貴」的抗拒,畢竟誰不想只用幾百塊就買到既好看、又沒什麼人知道、穿起來又舒服的鞋子呢

(image:grind-mag)

但我覺得貴,其實並不是判斷一雙冷門球鞋是否值得買的重要準則,重要的是,它的「冷門元素」是否足夠吸引你

(image:keedan)

所以,關於「冷門」和「貴」的關係,我想用兩點來分享自己的看法。

被強行「劃分界限」的「冷門」與「貴」

對於一些比較貴的冷門球鞋,有些人的心態往往是「冷門的球鞋一定要便宜,而貴的球鞋一定要熱門,要讓人一眼就知道」,雖然我覺得這點並沒什麼好說的,但它確實存在並影響著一部分人在選擇鞋子時的想法。

(image:Pinterest)

當球鞋的「貴」成為了一種身份象徵的替代品時,「冷門」自然就是最避忌的因素,但我相信大家會買貴的鞋子不是為了體現你富不富,而是希望花了錢能找到自己真心喜愛的鞋子,冷不冷門,其實並無所謂吧

(image:Pinterest)

輕閱讀模式下的「冷門」

有些可能大家沒聽過,甚至我也是第一次寫的品牌,開始時都會給人一種感覺:「這什麼牌子,憑什麼賣這麼貴呀?」例如一千多塊的 Nigel Cabourn,一開始我也會質疑它為何比 Converse 貴這麼多。

但深入了解後我才發現玩軍裝、工裝的人都認識 Nigel Cabourn 這位來自英國的傳奇人物。

(image:clutchmagjapan)

特別是在入手了一對 Nigel Cabourn 的 Army Trainers 之後,那硫化大底的厚實、軍用帆布的質感馬上說服了我,最重要的是穿了大半年都未見開膠,Nigel Cabourn 對品質的執著,令我覺得它真的值回票價。

在進行新品牌的嘗試時,當然也不排除有「跳坑」的可能...

(image:LOFT_NO.6)

但如果對這個牌子不熟悉,可能大多數人都只會憑藉外觀以及價格來進行判斷吧。就像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說的那樣:「現在看微信的公眾號,基本就是看看圖片,很少看文字。」

有些人可能也像我的朋友一樣偏重「輕閱讀」的觀看方式,但我覺得這種閱讀方式其實很容易讓人錯過某些值得一試的鞋款,因為還沒看到鞋子背後的故事,可能就已經退出閱讀了。

(image:yoaktokyo)

就拿前兩周我寫的 Salomon 為例,這個誕生於法國的戶外裝備品牌雖然看似冷門,但其實在國外早已被很多品牌盯上,屬於那種「國內冷門,國外熱門」的牌子。

(image:altitude-blog)

記得當時 Mess 安利我,說 Salomon 其實經常被用在 PALACE 的造型錄上,抱著「為什麼一個滑板品牌會拿戶外鞋進行搭配」的疑問,我展開了對 Salomon 的探索之路。

(image:GQ)

而在經過一番搜索之後,我對 Salomon 的印象跟感覺有了 180 度的大轉變!因為那個時候我才知道:

Salomon 有一個很硬核的Force 軍用系列,一直被美國軍隊大量購入使用。而 PALACE 使用的,正是來自這個系列的 Force XA Pro 3D Mid GTX。

Salomon 的 Force 軍用系列可以看作是戶外系列的升級版,包括四大系列:Assault 突擊系列、Duty 特警系列、Quest 山地系列以及 Toundra 防寒系列。與戶外版本相對,Force 軍用系列在設計上的區別主要體現在防水性能更強、重量更輕、大底花紋更複雜更加適合高強度的運動。(image:amazon)

它經常出現在時尚周以及品牌展里,無論幕前幕後,大家對它的熱愛,超出了我的想像。

時裝展的幕後,模特們也會穿著 Salomon,因為大家都喜歡它的外形以及舒適度。(image:adamkatzsinding)

Salomon x Boris Bidjan Saberi。(image:adamkatzsinding)

瑞士時裝品牌 CMMN SWDN 秋冬展(image:GQ)

它的高端實驗系列 S/LAB十分前衛,與宮下貴裕合作出了一雙 S/LAB XA Alpine Boot,並在宮下的 2018 秋冬時裝展「The Soloist」里出現,先鋒的設計以及鞋頭處的「I Am The Soloist.」字樣帥了我一臉。

防水抗撕裂的黑色鞋面一改山地靴的戶外感,中底採用舒適的 EVA 材質,外底則是使用了 Salomon 獨自研發的 Contagrip 科技,抓地力更強。(image:HAVEN)

連法國的知名買手店The Broken Arm都對 Salomon 鍾愛有加,推出了一雙漸變顏色的 S/LAB XT-4。

(image:ins@thebrokenarm)

(image:Kith)

才知道...

Salomon 身上的閃光點,僅靠《每周冷門球鞋大賞》里的兩段話,自然是無法說清的。但看回它的定價:文中提及的 Force 系列在 1500 塊左右,而高端一點的 S/LAB 的定價則輕鬆突破兩千甚至是三千大關。

這種一眼看上去又冷門又貴的鞋子,自然是「不適合」放進這個欄目里的吧?

(image:altitude-blog)

說了這麼多,其實並不是要遊說大家一定要喜歡 Salomon,而是想藉此尋求一種「可能性」:當你知道了某個牌子更多的故事之後,有可能還是會覺得它很醜很貴,但也有可能會因此改變了對它最初的看法。

(image:Piktag)

當然這一切,都得先從外觀入手啦~畢竟自己都覺得不好看的鞋子,又怎麼會有衝動去深入了解呢?有時挑鞋就跟挑對象一樣,外觀符合我的口味才有興趣了解你嘛,對不?(不要打我...)

無論是便宜還是貴价,當你挑中一雙冷門球鞋時,我相信出發點都一樣:因為喜歡。但當你「砸下重本」買入一雙只有少數人懂的鞋子時,我相信那種喜歡會來的更深。

所以文章最後,希望在新的一年,我們可以找到更豐富的形式給大家呈現更多面的《每周冷門球鞋大賞》,也希望大家能多多指教啦~

淘口令:¥jzfdboa4sdQ¥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teppy潮流周志 的精彩文章:

B 財團的「高達」開始潛入潮流人心了嗎?
那天穿了這件外套去聽 Live,現場的 Hip-hop 老炮兒都來找我 High

TAG:Steppy潮流周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