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比自責更重要的,是行動

比自責更重要的,是行動




作者 | 叢非從



公眾號 | 叢非從(congnotcong)



 01 



我們工作坊里有個媽媽,特別愛自責。

自己的孩子性格有點唯唯諾諾,膽小內向。她覺得,

這都是自己早年性格不好導致了孩子性格不好。

因為心理學家說了,孩子這是被嚇出來的,她早年對孩子要求嚴格,使孩子養成了過於膽小的性格。


還有個媽媽,她覺得孩子不太聰明,對此非常自責。她覺得

這跟孩子出生後的前兩年她沒有在身邊陪伴有關。



對於她們的自責,我百感交集。



  • 一方面覺得,真是些負責任的媽媽,多深沉的愛,讓你如此內疚。



  • 另一方面覺得,別自責了,這不是你的錯,就算是你的錯,可只要是人就會犯錯,沒什麼的,別多想了。


但我突然想起自己是個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老師,不是混跡菜市場的居委會大媽。

「別多想了」,這種話,不符合我的身份。



然後我就說了一句更不符合身份的話:

你真是太自私了。



搞得這幾個媽媽一臉懵逼:你說啥?


給別人帶來傷害,就會自責。這種現象在我們工作坊里還挺常見。


比如給別人帶來了傷害和麻煩,非常自責。

比說在工作中出現了失誤,非常自責。

然後就開始跟老闆、客戶道歉,狂說「對不起」,直到把老闆和客戶弄得很不好意思的說了「沒關係」才罷休。



好像「對不起」是個多麼有效的辭彙。

 02 



首先,

自責是對焦慮和恐懼的緩解,是一種情緒宣洩,是一種對他人的強迫,是一種攻擊。

自責在說,我錯了,我沒做好,我好內疚,好害怕,好委屈。人在自責的時候,整個狀態就像是一個擔驚受怕的嬰兒一樣,戰戰兢兢地等待著被懲罰,充滿了恐懼。

所以要通過多說、常說「對不起」、「我不夠好」、「是我的錯」、「都是因為我」等話,來緩解焦慮,緩解對被懲罰的恐懼。

一個人在跟別人說「對不起」的時候,在說自己做得不夠好的時候,他是有很舒服的宣洩感的。

而且人自責的時候,就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孱弱的位置。

這時候就把對方強迫放到了一個強者的、審判者的位置。

自責的人在說:我把審判我、懲罰我的權利交給了你。

那對方會怎麼表現呢?



  • 他是選擇懲罰這麼可憐的你呢?



  • 還是選擇安慰這麼可憐的你呢?

如果他選了前者,他就被道德綁架了,是壞人了。可是如果他選後者,他就很難受,他也是個受害者啊。

你傷害了人家,還要人家反過來原諒你、安慰你,告訴你沒關係,不要太自責,安撫你,讓你好受點。

你不去安撫人家,還要人家反過來安撫你。

這樣合適嗎?

每一個「對不起」後面,都有一個「沒關係啊」的期待。

所以一個人過度自責的時候,會導致人反感的。

聽的人,會感覺到自己被要求了,被道德綁架了。

自責是一種退行

。自責的時候,人退行到了嬰兒的無助、可憐、需要被保護、被安撫的狀態里。


他用嬰兒般可憐的眼神望著媽媽:

我好害怕。你可以不懲罰我嗎?你看,我都先罵自己了,你能不罵我嗎?

可惜的是,人長大後,早已失去了嬰兒的呆萌。

過度的退行,只會讓別人不舒服。

所以很多時候說「對不起」,並不是真的在替對方考慮,而是完全在在等待對方的原諒,在等待被安慰。

自責,其實只是在照顧自己的情緒。

 03 



自責是一種自我標榜,自我炫耀。





  • 當一個媽媽在向別人訴說自己的自責,她是在說,

    我是個多麼想替孩子著想的媽媽啊!



  • 當一個員工跟老闆道歉,他是在說,

    我是個多麼懂得承擔責任的好員工啊!



  • 當他為傷害了路人而道歉,他其實在說,

    我是個多麼有禮貌有修養懂承擔的好人啊!



一個人在自責的時候,

他潛意識深處,有一種優越感的暗示

他在告訴別人,我是一個敢於承認錯誤、敢於承擔責任的人。


怎麼樣,這樣一個勇敢、擔當、反思力強的人,是不是很棒呀?我這麼棒了,你是不是不好意思再責怪我了?是不是應該適當的誇獎一下我?

第一步,我道歉、內疚、自責,扮演完了好人,並告訴你。第二步,就是你出場了。



你是安慰我,還是不安慰?你是原諒我,還是不原諒呢?




一般人的套路就是,在聽到別人自責後,就會習慣性地說「沒關係」、「你已經很好了」,這時候自責的人,就順利得到誇獎了。



如果你不按套路出牌,你就是壞人。就是小氣、計較、不懂事。



  • 當媽媽們跟我說完自己的自責和內疚後,我說出「自私」、「活該」等話的時候,如果我不加上解釋,我就感覺自己特別不是人。





  • 但當我安慰她們說「沒關係」的時候,我才感覺自己同樣是個善解人意的好人。



這種感覺就像是兩個人在同台比賽,一個人表演完了。下一個人出差pk。



我做了好人了,OK。你呢?

 04 

別人做錯事情,你跟他說沒關係是一種好的社交禮儀,但這絕不是一種可以深入的關係模式。



人做錯事情之後,比原諒與被原諒更健康有效的方式是:

我現在做什麼可以彌補過錯



自責、內疚、道歉,只能用來緩解焦慮,不能用來改變結果。

對結果真正負責的方式,不是道歉尋求諒解,而是去最大化地改變現狀。



如果你真的覺得因為自己早年的苛刻,造成了孩子膽小的性格,並為當年的過錯而內疚。

那你要做的不是反覆向他人提及內疚,而是為讓孩子變得更加陽光、開朗、自信做些什麼。




你要多鼓勵、獎勵、陪伴他,讓他一點點變得自信。

可以送他去冬令營、夏令營、訓練營、心理成長工作坊,可以去見心理諮詢師。



可以通過耐心陪聊發現他的興趣愛好,然後用你的方式支持他。



甚至可以帶他喜歡的姑娘回家,或幫他去見喜歡的姑娘,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關鍵要行動起來。



你每做一件事,孩子就會在自信的路上走得更遠一點。

看著孩子一點點變自信,才是緩解你內疚最好的方式和動力。



如果你真的覺得因為自己早年沒有照顧好孩子導致他笨,那你現在做什麼可以讓孩子變聰明?




你可以請家教、私教,你可以耐心陪他學習,一點點為他糾錯。你可以給他更多的耐心和愛。你可以陪他一起去參加一些外圍活動,開發智力,促進腦循環等等。



如果你給老闆、團隊和工作造成了影響,「對不起」說一次就夠了。這3個字只是一個態度,一個導引。

比這3個字更重要的是:

「我接下來要做的是……」

你可以做什麼,來減少甚至彌補損失。

如果你只說「對不起」,老闆會覺得你是個好人,但能力不行。



你給客戶帶來了傷害,那你要做相應的補償方案來減少客戶損失。如果不能減少傷害,你還能從哪些方面對客戶進行補償,讓客戶仍然願意繼續在你那裡買單。

如果你只是說「對不起」,客戶覺得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你們公司不行。



所以,比起「我做錯了什麼」更重要的是,

「我還可以做什麼」



行動,可以增加掌控感。

掌控感,才是治療焦慮的良藥。



 05 

但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仍然是:我錯了,我好內疚,好自責,好遺憾,好難過。然後更多的是找人傾訴。



較少人能擁有去改變現狀的行動力,甚至少有人能有這種意識。



為什麼呢?



因為自責很大的好處就是讓人沉浸在內疚里。如此就不用關注外在,就可以逃避行動了。

你要知道:行動起來不僅是行動力的問題,還是一系列複雜動作的結合:




第一步,平復自己所產生的後悔、內疚、懊惱、擔心、恐懼等情緒,不被情緒帶著走,避免退行到無助的嬰兒時期。



第二步,回到成人角色,使用理智讓自己暫時先從情緒里走出來,恢復思考能力。



第三步,把注意力放在這個爛攤子上。去面對一個不夠好的孩子、工作、結果。



第四步,

去關心這個事件中受傷的其他人怎麼樣,情緒是否需要被安撫,現實需求是什麼。



第五步,思考目標與方法,此刻我的目標是什麼,方法有哪些,做什麼可以離目標更近一些。



第六步,行動。

麻煩吧!行動起來需要一定的心理強度才能完成,而自責就很簡單了。

自責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陶醉在自身的內疚里就行,不用看到事情也不用關心他人,只關注自己,多省力。



所以自責的第三個自私,就是逃避。

逃避造成的結果,就是對他人的無視。

 06 

適度的自責是好的,自責可以推動人去承擔責任、去改正、去找方法、去行動。自責是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一種體現。



自責永遠只是第一步,而且是最小的這步



止步於自責、沉迷於自責、反覆表達自責,是無法處理自己情緒渴望他人安撫的退行表現,是渴望依賴的表現,是心智化不成熟的結果。



解決自責的方式,第一步就是:

意識到陶醉在自責里是一種自私的表現,不值得被歌頌。



自責與內疚,

沒什麼了不起的,

敢於走出來看到別人才了不起。



敢於說對不起沒什麼了不起的,敢於找方法去改變結果才了不起。

對於自己不夠好的自責,也是一樣的。





作者 | 叢非從,心理諮詢師,著有《原來,懂比愛更重要》《你是在戀愛,還是在發神經》等,微信公眾號:congnotco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空間 的精彩文章:

最有力量的成長,都是一場蝴蝶效應
好氣色是「泡」出來的,女人最該堅持的一個習慣

TAG:張德芬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