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古國曾和匈奴平分秋色,遭一外族侵襲離奇消失,現一國稱是後裔
烏孫,是西域一個少數民族,這個民族建立的政權也就被稱為烏孫。烏孫人以游牧為業,逐水草而居,在放牧的同時還常常狩獵。他們住在毛氈帳篷里,以牛羊肉為食,以牛羊奶為飲品,風俗與匈奴族一樣。烏孫是漢代連接東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民族之一。烏孫國的馬最為著名當時富人養的馬多達四五千匹。
據說,烏孫族是西戎烏氏國被秦國滅亡後西遷的余民形成的。烏孫是受匈奴影響很深的操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的古代民族。
春秋戰國以前烏孫曾在現今寧夏固原一帶游牧,其後他們才逐漸遷徙到河西地區。烏孫的首領稱為「昆莫」或「昆彌」。現在所知道的最早的烏孫王稱為「難兜靡」。
在難兜靡為首領時,烏孫為強鄰月氏所攻,國破家亡。難兜靡留下了一個兒子,名叫獵驕靡,當時還是個嬰兒。獵驕靡被部下布就翎侯抱著逃出來後,躲過了月氏人的追殺。逃亡途中,布就侯飢餓難耐,於是將獵驕靡放入草叢中,自己去尋找食物。當布就朝侯拿著食物歸來,竟然看見一隻狼在暇猜驕靡吃奶,還有一隻烏鴉叼著塊肉站在旁邊。布就侯大為驚奇,認為小王子將來定然是個非凡的人物,於是帶著猜驕靡投靠匈奴,並把自己看到的神奇景象察告給了冒頓單于。冒頓單于聽了,認為這是上天的暗示,於是決定收養獵驕靡。
獵驕在兒童時代就顯示出丁超乎同齡兒童的稟賦和氣質,於是冒頓單于就更加註重對這個「天オ兒童」的培養和教育,為他請了不少博學多才、文武雙全的老師,交給獵驕靡本事。光陰似箭,獵驕廉長大成人。單于把烏孫部民交還給他,並扶持他當上烏孫國王。獵驕靡復國後,心為父報仇,與匈奴右賢王相約進攻已經西遷到伊犁河流域的月氏國。
月氏人在烏孫人和匈奴人的攻擊下,國王被殺死,頭蓋骨被匈奴做成了酒杯。這也就給他的父親報仇雪恨了,月氏人雖然得知了大王的修死消息,但是敢怒不敢言,只好被迫西遷。
趕走了月氏的烏孫,也就沒有了戰爭上的威脅了,所以烏孫人在獵驕靡的領導下迅速地強大起來。為了發展,烏孫國還佔據了原為月氏人所有的伊犁河、楚河地區,留在那裡沒有逃走的月氏人和原先臣服於月氏的塞人從此成為烏孫國的臣屬。有了這些富足的地區和臣屬,烏孫就顯得越發強盛了,它建立了一個地域廣大、國力強盛的地方政權。其地東接匈奴,北抵康居,西達大宛,南連城郭諸國。政治中心在赤谷城。
烏孫鼎盛時期「人口六十三萬,勝兵十八萬八千八百」,是西域最強大的「行國」。這時的烏孫國,已經是西域諸國中數一數二的強國,幾乎可以與匈奴平分秋色了。
西漢成帝鴻嘉末年(公元前18或前17年),末振將成為小昆彌,當時大昆彌雌栗靡很有威信,末振將擔心自己地位不保,派人刺殺雌栗靡。漢扶立雌栗靡的叔父伊秩靡為大昆彌,末振將被伊秩靡的部下所殺後,漢馬上派兵殺死末振將太子番丘。末振將之弟卑愛建率領8萬人投靠康居,經常發兵攻打烏孫,企圖春並大、小昆彌的部眾。最後被都護孫建領兵襲殺。烏孫的國家實力在內戰中大大損耗。東漢末年,鮮卑興起,趁烏孫孱弱的時候多次襲擊烏孫。烏孫人被追退入天山山脈中安居。
太延年間(公元5世紀)北魏王朝派置疏、高明等出使西域,受到烏孫、龜茲等諸國國王的迎候,雙方友好交往關係不言自明。不久之後,烏孫國多次遭到柔然的侵襲,後來只好被迫西徙蔥嶺山中。
北魏以後,沒有有關烏孫與中原政權聯繫的明確史料。北魏後期,高僧宋雲、慧生西行取經,走遍蔥嶺及其以南,不見有烏孫國。60多年後,中國進入隋朝時期,隋煬帝準備經營西域,令大臣表矩向西域商人調查西域諸國情況,寫成《西域圖記》三卷,《隋書》卷八十三《西域傳》根據《西域圖記》寫成,其中也不見烏孫國。從此,有關烏孫國的記載徹底消失。
然而,近代有學者認為烏孫是哈薩克族的族源。
就族名音韻相近和部落分布地區相同而言,兩族有一定的聯繫。有哈薩克族的歷史研究員指出,史料和出土文物證明了烏孫與同哈薩克族族源有關的諸多部族,如塞人(Saka)、匈奴、月氏、康居等,曾經進行長期的文化交流,因此「烏孫與哈薩克族的族源有著直接和緊密的淵源關係」。
哈薩克族的主要族源是兩漢的奄蔡,南北朝的品薩、隋唐的突質可次要族源是蒙古汗國和元朝西遷至飲察草原的蒙古人。近現代為哈薩克族成員的「玉遜部落」,最早在遼朝末年游牧於蒙古高原西北部,契丹人和宋人雖然譯為「烏孫」,但其原音是「Usin"或「 husin」(烏孫讀Uysun"」)。「玉遜部落」是一個中世紀形成的蒙古部落、13世紀前期有一部分隨成吉思汗的長子朮赤西征,後來留居金帳汗國(飲察汗國)境內,與當地飲察人歷經200多年的同化和融合,終於在15世紀中葉形成今天的哈薩克族。
可見,盛極一時的烏孫國在內憂外患的形勢下西遷蔥嶺山後,一不振,慢慢地被同化到其他民族中了,而沒有發展成自己的民族。
※他和同窗好友立下6字宣言,他成皇帝後三請好友進宮,意外發生了
※他是抗擊匈奴的第一名將,卻死於非命,亡國君說10個字,字字泣血
TAG: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