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2018年度重大科研成果發布會在京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2018年度重大科研成果發布會在京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蔡昉

本網記者吳文康 攝

1月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2018年度重大科研成果發布會在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蔡昉出席並作主題發布,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主持。

201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共完成專著400多部,論文近5000多篇,研究報告集、論文集200多部,學術資料、古籍整理、譯著、普及讀物、教材等百餘種。

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吳文康 攝

此次發布會遴選發布了24項重大成果:《旗幟·道路·精神·使命·目標》叢書、《論中國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上下冊)、《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探析》、《改革開放研究叢書》、《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叢書》、《漢長安城未央宮骨簽》、《安陽孝民屯(四)殷商遺存·墓葬》(上、中、下)、《三國兩晉南北朝卷》、《域外漢籍珍本文庫》、《夏商風俗》、《紅樓夢舒本研究》、《2019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19 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中國工業發展報告(2018)》、《中國城鄉發展一體化指數(2014~2018)》、《重點產業結構調整和振興規劃研究——基於中國產業政策反思和重構的視角》、《氣候變化經濟學(上、下卷)》、《民法總則》、《「一帶一路」手冊》、《全球經濟治理結構變化與我國應對戰略研究》、《新時代中非友好合作智庫報告》、抗日戰爭與近代中日關係文獻數據平台、《1.5至6歲普通話兒童發音測試(北京地區)》以及中國社會質量基礎資料庫平台。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

本網記者吳文康 攝

附部分成果介紹: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研究」系列成果

《旗幟·道路·精神·使命·目標》叢書分別以《旗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道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精神: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精神》、《使命: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和《目標: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目標》為主題,從理論研究和理論宣傳相結合的角度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了系統闡述,對黨的發展歷史和黨的精神面貌進行了梳理與分析,對黨的歷史使命和奮鬥目標進行了深度闡釋。

《論中國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上下冊)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作為總根據、以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化的新形態為立論,多層面論述建設「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的百年大業,旨在闡發「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

《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探析》主要從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的推進歷史、歷史變遷與理論價值三個部分展開討論,力求還原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自身的「總體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部副主任賀新元 本網記者吳文康 攝

改革開放四十年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

《改革開放研究叢書》以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五大領域為抓手,以學科研究為基礎,以國際視野為導向,全面、系統、專題性展現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發展變化、經驗積累、政策變遷,並輔以多形式宣傳、多介質傳播和多語種呈現。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叢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組織實施的國情調研特大項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的項目成果,該項目共立項 104 項子課題。對全國範圍內兼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104個貧困村開展深度調研,從村莊扶貧、脫貧實踐中總結當前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經驗,為脫貧攻堅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經驗和政策借鑒;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慶柱 本網記者吳文康 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員紀雪娟 本網記者吳文康 攝

傳統文化與人文基礎學科研究

《漢長安城未央宮骨簽》為1985年12月~1987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漢長安城未央宮中央官署遺址考古發掘出土的骨簽資料。本書對骨簽刻文內容所涉及年代學、古文字學、職官制度、漢代手工業史、兵器史、檔案史、書法史、「國家通用文字」使用與發展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具有創新性學術意義。

《安陽孝民屯(四)殷商遺存·墓葬》(上、中、下)為《安陽孝民屯》系列報告之一,全面收錄了 2003年3月至2004年6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安陽殷墟孝民屯遺址發掘的645座殷墟時期墓葬材料。本報告首次逐一報道了每一座墓葬的基本情況,運用地層學與類型學方法,對其進行分期研究。在分期的基礎上,對墓葬類型、形制、葬具、墓主、隨葬品進行深入研究,特別是在墓葬形制與葬具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

《三國兩晉南北朝卷》為《中國考古學》(九卷本)的第七卷。該卷獨立成書,主要介紹了20 世紀,特別是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三國至南北朝時期田野考古調查發掘和研究的成果。全書貫穿田野考古獲得的遺迹遺物資料,深刻研究解析了三國兩晉南北朝這一歷史過渡期的社會與文化,揭示出中國古代文化經過這段漫長、痛苦而又生機勃勃的過渡期,最終形成輝煌隋唐文化的歷史進程。

《域外漢籍珍本文庫》所收著作為域外漢籍善本、孤本、稀見本。主要分正編和叢編兩大部分,以影印整理為主、校勘標點為輔。正編部分以經、史、子、集四部分類,叢編部分按以類相叢原則結集。對於重要古籍則加以校勘標點。同時,《域外漢籍總目提要》也一併出版。

《夏商風俗》依據考古學材料、甲骨金文等地下出土古文字資料、傳世先秦文獻資料等考察夏商社會風俗。全書分設居住、作息與農業俗尚、飲食、服飾、交通行旅、婚姻禮俗、人生俗尚、喪葬禮俗、宗教信仰、甲骨占卜與筮占、文字與文體等11章,圖文並茂,勾勒夏商風俗和人們的生活場景,以及經人們有意無意整合推導的社會行為規範。

《紅樓夢舒本研究》為「《紅樓夢》研究系列」之七,共分25章。「舒本」即「舒元煒序本」的簡稱,又稱「己酉本」,是《紅樓夢》「脂本」中的一種。《紅樓夢》僅存前四十回,其重要性、珍貴性表現為在現存的《紅樓夢》脂本中,舒本是唯一的一個乾隆「的本」。而現存的其他脂本,無一例外,沒有任何一項正面的、確鑿可靠的證據能夠證明為抄於乾隆年間的抄本。更為重要要的是,舒本還保留了一部分曹雪芹「初稿」的文字和痕迹。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 本網記者吳文康 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鄒海林

本網記者吳文康 攝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重大實踐問題研究

《2019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分析指出,2018 ~2019 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在新常態下運行在合理區間。2019 年世界形勢更具不確定性。針對當前的國內外經濟形勢,《2019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建議,2019年需要保持一定力度的擴張性財政政策以穩定經濟增長,實施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另外,合理利用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手段,進一步強化我國當前財政再分配效應;同時,協調貨幣政策和審慎監管政策,穩定流動性和風險預期,穩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繼續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9 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分為四大板塊,以一篇總報告和十七篇分報告分別討論了 2018 年中國經濟社會運行發展的總體狀況和未來形勢。總報告分析了2018 年經濟社會運行發展的總體形勢以及面臨的宏觀問題和挑戰,提出了2019年應對挑戰和難題的若干對策建議。其餘三個板塊內容涉及勞動就業、居民收入和消費、教育事業、社會保險、中國城鄉居民社會和政治參與狀況等 2018 年多個領域的發展狀況並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中國城鄉發展一體化指數(2014~2018)》由總論、綜合篇、行業篇、區域篇和企業篇五大主體部分構成,附錄部分收錄了「改革開放 40 周年工業大事記」和「2018 年工 業發展大事記」,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中國城鄉發展一體化指數》主要描述了全國及各地區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現狀、進展和排序,並對各地區城鄉發展一體化過程中的短板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評價。

《重點產業結構調整和振興規劃研究——基於中國產業政策反思和重構的視角》在重新認識市場機制與「市場失靈」的基礎上,進一步反思中國產業政策的理論基礎與政策取向。本書指出,發展和轉型國家存在的所謂「市場失靈」,實則多是市場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實施直接干預市場型的產業政策只會導致問題更為嚴重。中國應調整產業政策取向,轉為實施以「完善市場機制,維護公平競爭,增進市場機能,擴展市場作用範圍,補充市場不足」為特徵的功能性產業政策。

由於氣候變化科學認知的不確定性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政治經濟屬性,氣候變化經濟學研究需要建立系統完整、理論嚴謹、方法科學、解釋力強、接受度高的理論體系、學科體系、方法體系和話語體系。《氣候變化經濟學(上、下卷)》梳理了國內外氣候變化經濟學的發展歷程、理論範式和分析方法,涵蓋理論、方法、治理、政策等內容。該成果的理論創新主要有六個方面:一是開創了碳權益經濟學分析,碳權益包括生存權和發展權;二是拓展了碳公平的規範經濟學分析,碳公平不是簡單意義上的以國家為單元的國際公平,而是需要在國際氣候制度中納入人際碳公平;三是系統化了碳需求經濟學,碳排放需求取決於經濟社會狀態;四是提出了發展導向的適應經濟學;五是提出了氣候容量經濟學;六是提出了氣候生產力經濟學。此外,該成果在碳預算、碳轉移排放核算、碳效率評價等方面進行了方法上的探索和創新,並且在國際氣候制度構建、氣候風險管控、低碳轉型發展等方面提出了有價值的政策建議。

《民法總則》先後討論了民法基本原則、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和除斥期間、《民法總則》的適用等涉及市民社會生活秩序的基礎性民法制度。以中國民法的本土化成長為線索,本書力求將經典的民法術語、概念和制度體系與中國本土化的社會生活秩序有機對接,以揭示民法在當代中國社會的傳承與發展路徑。本書回應了民法總則制定過程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並注重闡釋民法總則的重大制度創新,如商事理念的彰顯、民法總則的體例結構改良、組織體制度的本土化元素、民事權利的中國範式表達、禁止權利濫用制度的本土化成長、法律行為制度的重構和中國獨創的民事責任制度的現代化等,角度新穎、觀點獨特,展示了成長中的中國特色民法理論和制度邏輯的自信。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副秘書長趙江林研究員 本網記者吳文康 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 本網記者吳文康 攝

中國對外關係與國際問題研究

《「一帶一路」手冊》是全球首部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主要內容的百科讀本。為全面、完整、系統地展現「一帶一路」倡議本身以及與「一帶一路」倡議有關的概念和領域,《手冊》以學術界和知識界易於接受的「條目模式」為編撰體例,內容涉及「一帶一路」 倡議的歷史傳承、產生與框架、「五路」、「五通」、六大經濟走廊、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國際上相關行動計劃等 11 個主要部分,涵蓋近年來與「一帶一路」有關的 117 個詞條,力圖為國內外智庫學者、媒體從業人員和高校學生等提供與「一帶一路」有關的指南性讀本,是迄今為止「一帶一路」理論和實踐初步成果的階段性匯總。

《全球經濟治理結構變化與我國應對戰略研究》基於全球經濟治理的歷史脈絡,探究治理體系的產生及其結構演化,分析了新時期全球經濟治理面臨的挑戰及未來發展趨勢,旨在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提供理論參考和政策建議。本書首篇為全書總論,清晰界定了全球經濟治理的相關概念,解決了「由誰治理」、「治理什麼」、「如何治理」三大問題,提出了分析全球經濟治理的理論框架。基於該框架,其餘四篇分別選擇了國際貨幣金融治理、國際貿易投資治理、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治理、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四大對世界經濟發展與運行具有重大影響且被各國高度關注的全球經濟治理議題,重點研究不同議題治理的主體、內容、機制等的演變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新時代中非友好合作智庫報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梳理、總結和深化中非關係研究,及時推出相關研究成果,講述中國在非洲的真實故事,宣傳中非務實合作的偉大成就,客觀積極地反映中非關係,向世界發出中國智庫、中國學者的聲音,有利於構建中國特色非洲研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為增強我國非洲研究的國際影響力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民國史研究室主任羅敏 本網記者吳文康 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李愛軍

本網記者吳文康 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社會發展室主任李煒 本網記者吳文康 攝

重要數據與文獻研究數字化平台建設成果

抗日戰爭與近代中日關係文獻數據平台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抗日戰爭研究專項工程項目。該平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承辦,於2018年9月2日正式上線。平台堅持「公益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致力於彙集所有和抗日戰爭與近代中日關係有關的文獻數據,並藉助日新月異的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向全球學界及民眾提供永久免費服務。平台依託近代史所館藏資源,與國內外多所高校及科研單位合作,整理上傳大批文獻資料。截至 2018 年底,平台已上傳圖書 20000餘種,報紙400餘種,期刊1200餘種,檔案5萬餘頁,總計達1300萬頁各類資料。

《1.5至6歲普通話兒童發音測試(北京地區)》為國內外首個基於大規模兒童發音數據和充分依據語音學理論研製的科學有效的發音評估方案,是可以臨床應用的評估學齡前普通話兒童發音水平的標準化測試。該測試既可以評估正常兒童的發音,也可以根據評估得到的發音水平初步篩查出有可能有潛在障礙的兒童。

中國社會質量基礎資料庫平台是一項以圍繞社會發展質量的調查和統計數據進行的數據研發平台。該平台通過網站 資料庫 微信公眾號的方式,收集並整合了國內外約50餘個大型資料庫平台的網站信息。目前該平台已經初步成型,具有研究項目創建、項目數據管理、公開數據分析、研究數據探索、數據信息共享、團隊協同研究、人機互動式在線分析等多種功能,集生產、學習、研究、使用、創新為一體。該平台已經導入自2006年以來實施的6輪「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數據和相關統計數據,為科學、有效地分析我國現階段基本矛盾中體現出來的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平台已於2018年7月正式對外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蘭州大學110周年校慶暨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設90周年發展論壇舉行
李小兵:出版的學問與學術的出版(三)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