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蹉跎半生,花甲之年一戰成名,成東吳大軍統帥

此人蹉跎半生,花甲之年一戰成名,成東吳大軍統帥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八回,發生在東興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胡遵、司馬昭和丁奉。原文如下:

胡遵在徐塘下寨。時值嚴寒,天降大雪,胡遵與眾將設席高會。忽報水上有三十隻戰船來到。遵出寨視之,見船將次傍岸,每船上約有百人。遂還帳中,謂諸將曰:「不過三千人耳,何足懼哉!」只令部將哨探,仍前飲酒。丁奉將船一字兒拋在水上,乃謂部將曰:「大丈夫立功名,取富貴,正在今日!」遂令眾軍脫去衣甲,卸了頭盔,不用長槍大戟,止帶短刀。魏兵見之大笑,更不準備。

忽然連珠炮響了三聲,丁奉扯刀當先,一躍上岸。眾軍皆拔短刀,隨奉上岸,砍入魏寨,魏兵措手不及。韓綜急拔帳前大戟迎之,早被丁奉搶入懷內,手起刀落,砍翻在地。桓嘉從左邊轉出,忙綽槍刺丁奉,被奉挾住槍桿。嘉棄槍而走,奉一刀飛去,正中左肩,嘉望後便倒。奉趕上,就以槍刺之。三千吳兵,在魏寨中左衝右突。胡遵急上馬奪路而走。魏兵齊奔上浮橋,浮橋已斷,大半落水而死;殺倒在雪地者,不知其數。車仗馬匹軍器,皆被吳兵所獲。司馬昭、王昶、毋丘儉聽知東興兵敗,亦勒兵而退。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司馬昭率領三十萬大軍向東吳重鎮東興發動進攻,東吳老將丁奉奉諸葛恪之命率三千水兵前來支援。面對嚴寒及,丁奉毫不畏懼,率部向司馬昭手下大將胡遵的營寨發動突襲。胡遵猝不及防,傷亡慘重。司馬昭聞訊後,只得下令全軍撤退,東興之戰以東吳的勝利而告終。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措手不及」, 意為事情來得突然,來不及應付。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元代無名氏雜劇《千里獨行》中的「咱今晚間,領著百十騎人馬,偷營動寨,走一遭去,殺他個措手不及。」

小說描述的這次東興之戰,是三國時期發生的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時間是在東吳建興元年(公元252年),史稱「東興之戰」。據《資治通鑒》載:「十一月,詔王昶等三道擊吳。十二月,王昶攻南郡,丘儉向武昌,胡遵、諸葛誕率眾七萬攻東興。甲寅,吳太傅恪將兵四萬,晨夜兼行,救東興。胡遵等敕諸軍作浮橋緊渡,陳於堤上,分兵攻兩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諸葛恪使冠軍將軍丁奉與呂據、留贊、唐咨為前部,從山西上。」

面對來勢洶洶曹魏大軍,東吳太傅諸葛恪派遣老將丁奉、唐咨、呂據、留贊率部迎敵。《三國志?丁奉傳》載:「(丁奉)乃辟諸軍使下道,帥麾下三千人徑進。時北風,奉舉帆二日至,遂據徐塘。天寒雪,敵諸將置酒高會,奉見其前部兵少,相謂曰:『取封侯爵賞,正在今日!』乃使兵解鎧著胄,持短兵。敵人從而笑焉,不為設備。奉縱兵斫之,大破敵前屯。會據等至,魏軍遂潰。」原本一場勝負難料的戰事,因為丁奉的大獲全勝的結束,可以說是丁奉憑藉一己之力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至於說到這場戰事的最大功臣丁奉,可謂是三國武將當中大器晚成的典型。按照《三國志?丁奉傳》的記載,他早年就投身軍旅,先後跟隨過甘寧、陸遜和潘璋。雖然丁奉作戰勇猛,但卻半生不得志,難以獲得提拔。孫亮稱帝期間,他已是年過花甲,卻依然不過是名為冠軍將軍這樣一個雜號將軍。東吳中期人才凋零,卻意外地讓這員老將有了一展身手的機會,丁奉也及時抓住了這個機會,一戰成名,後來還成了東吳的軍隊統帥。

參考書籍:《三國志》、《資治通鑒》、《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兩員名將前來送行,並無歹意,為何卻被劉備斬殺
趙雲有一位發小,曾與劉備血戰,但並未死於張飛之手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