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樂:精益求精的啟迪
來源:《家族企業》雜誌
(微信公眾號ID:jiazuqiyezazhi)
作者: 崔志光
孔子是中國上古文化的集大成者——即所謂「大成至聖先師」。「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孟子說:「孔子之謂集大成」,是讚頌孔子達到了集合古聖先賢之能大成的最上境界。「至聖」則是說孔子是「聖之至」,即最高的聖人。
為什麼用聖人代表文化的最高境界呢?繁體的聖字寫作「聖」,左邊是耳 , 右邊是口。從耳,呈聲,即善用耳,又會用口,耳聰口敏,通達事理。故《說文解字》里講:聖,通也。而孔子也確實是「通家」,以他教學的內容看,就包括禮、樂、射、御、書、數等各類學問和技能。其中既有射、御等技術類的科目,也有書、數等知識類的科目,還有禮、樂等偏重藝術類的內容。尤其對於樂,孔子可謂情有獨鍾,而且造詣很高。
他不但能演奏多種樂器,彈琴、擊磬、鼓瑟、吹笙可謂樣樣皆能,更有學者認為孔子還是最早的音樂教材《樂經》的編著者。(《孔子聖跡圖·擊磬圖》,明·文徵明書,仇英繪,美國聖路易斯美術館藏。)
孔子對音樂的喜愛到了痴迷的地步。《論語·述而》篇記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意思是說:孔子到了齊國,欣賞韶樂,沉浸在音樂的美妙境界中,竟然三個月不知肉味。感嘆說:沒想到音樂的快樂能達到如此程度!《史記·孔子世家》對這件事的記載與此略有差異,說孔子與齊國太師討論音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也就是說孔子不但聽聞了韶音,而且還學習了。今山東濟陽縣有孔子聞韶台遺址,為元代所建,相傳就是孔子在齊聞韶處。
韶,同紹,有繼承的意思。韶樂,史稱舜樂,相傳是舜帝所作的音樂。舜作韶樂,有人認為是在接受堯的禪讓後,用以表達歌頌並繼承堯帝的美德。夏商周三代非常重視韶樂,凡舉行國家大典必奏韶樂。那麼,韶樂是怎麼傳入齊國的呢?一種說法是,周朝建立後,姜太公以首功受封於齊,將韶樂傳入齊國。另一種說法是,舜的後裔有遂國,為齊所滅,齊國隨之擁有了韶樂。總之,作為上古雅樂中「高大上」的代表,韶樂是孔子的最愛。
孔子不但喜歡聽還喜歡唱,而且聽到好歌后能「過耳不忘」。(《孔子聖跡圖·齊人歸女樂圖》,明·文徵明書,仇英繪。)
《論語·述而》記載:「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就是說每當孔子聽到別人唱優美動聽的歌曲時,都必定請人再唱一遍,然後自己和著他一起唱,可見他對音樂的愛好和天賦。
孔子不但喜歡唱還喜歡彈奏,而且能彈奏得比老師的境界還高。《孔子家語·辨樂解第三十五》記載——孔子學琴於師襄子,襄子曰:「吾雖以擊磬為官,然能於琴,今子於琴已習,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間,曰:「孔子有所謬然思焉,有所睪然高望而遠眺」。曰:「丘迨得其為人矣。近黮而黑,頎然長,曠如望羊,奄有四方,非文王其孰能為此?」師襄子避席葉拱而對曰:「君子,聖人也,其傳曰《文王操》。」
翻譯成白話的意思是:孔子向師襄子學習彈琴,學習一首琴曲一段時間後,師襄子對孔子說,「我雖然是以擊磬做的樂官,但我還是擅長於彈琴。如今,你已學會了這首琴曲,可以進一步學點別的了。」孔子回答說,「我還沒有學到它彈奏的技巧啊。」
過了一段時間後,師襄子對孔子說:「你現在已經學會技巧了,可以再學點新的了。」孔子回答說:「可我還沒有了解曲子表達的情趣啊。」(《孔子聖跡圖·學琴師襄圖》,明·文徵明書,仇英繪。)
又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又對孔子說:「你了解了它的情趣,現在可以進一步再學點別的了。」但孔子回答說:「我還不曉得作曲者是一位怎樣的人啊!」
再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孔子穆然深思,有志向高遠登高遠望的神態。」孔子說:「我已經知道它是誰了,他長得有點黑,身材修長,眼光遠大,心胸寬廣能包容天下。若不是周文王誰又能這樣呢!」 師襄子聽了,立刻離開坐席來到夫子面前,兩手交叉於胸前為禮恭敬地說:「君子,真是無所不通的聖人啊,這首傳世琴曲的名字正是《文王操》啊。」
這段精彩的記述,形象地刻畫出夫子學琴的專註、求精和穎悟,而它對兩千載之下的我們有什麼啟迪呢?
(作者是北京已日東西方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傳統文化學者,武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經常受邀在高等院校和知名企業授課,主要課程有《傳統文化中的生命管理》《百年未改舊家風》《傳統文化中的自處與處人之道》《國學智慧與女性養 生 》等 。本文詳見於【《家族企業》雜誌2018年12月刊】 未經本刊授權,不得轉載;經本刊授權轉載的,請註明來源。)
—END—
TAG:家族企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