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漆人的一天!紅木生漆原來是這樣來的,大開眼界!
今年61歲的余忠鼎,是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層台鎮的一位傳統漆匠,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他就開始從事割生漆這個行當。
如今,他已經堅持38年了。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傳統的生漆生產受到新型材料的嚴重衝擊,市場前景已大不如前。
儘管如此,余忠鼎依然鍾愛著割生漆這份幹了大半輩子的傳統職業,並一直依靠它來養家糊口。
「如果再往上推,割生漆這個營生行當,從我爺爺開始,我家做了三代人了。」
每年農曆四月前,余忠鼎就要先到各地相漆樹,和賣主談好價錢。圖為余忠鼎正在和漆樹主人商量割一棵漆樹的價格。
待到農曆四月,一年中割漆的第一道工序——綁梯正式開始。圖為余忠鼎正在固定爬梯。
由於樹多,綁梯一般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夏至一到,就開始給綁好梯子的漆樹吊水(放水),再等十天左右,正式開刀。
首次開刀收集的漆,就是常說的頭刀漆,也稱毛漿。
余忠鼎換好裝備準備開始割漆。
像種莊稼一樣,漆匠們收集生漆也是用「季」來形容,一棵漆樹從夏至吊水開始到霜降收刀,可以在樹上割出的刀口上連續割十次。
『三、四、五、六、七、八』六刀割出的生漆是最好的。圖為余忠鼎開始動刀割漆。
「在當地,一棵樹間隔一年可以再割一季,割了第二季需要等三到四年的時間才可以開始第三季的生漆採集。」余忠鼎講道。
割生漆這行,因為不知道下一季是誰來割,所以按照行規,漆匠都會在樹上留下足夠的空間,讓後來者「有口飯吃」。「看到破壞漆樹的蚜蟲、蟲蛋,也要要將其消滅,絕後患。」
圖為余忠鼎在樹上割漆。
在割漆的旺季,余忠鼎要連續忙活幾個月的時間,爬上爬下地在兩三丈高的樹上苦幹一場。運氣好時,有的樹可以收兩三斤甚至更多的生漆,一旦遇上不好的樹,有時會點滴無收。
余忠鼎用來收漆的漆筒。
「近年來,我的好幾個徒弟都不幹這行了。」余忠鼎說起近年來生漆市場的黯淡,有點落寞。
雖然有點無奈,但余忠鼎說他一定會堅持下去,「養家糊口,要靠它;群眾偶爾也還需要,方便大家。再說,自己喜歡干這行。」
割完生漆後,余忠鼎找空抽支旱煙。
余忠鼎正在收集工作一天的勞動成果。
儘管市場不好,但他的生漆一斤還是能夠賣到200元。
一身被漆染得鋥亮的工作服,一把銀光閃閃的漆刀,一個用了幾十年的漆筒,外加一份對割生漆的熱愛,陪伴了余忠鼎38年的風風雨雨,與大山為友,與生漆為伴。
儘管年過花甲,依然爬山不息、上樹不止,這個躍動於一棵棵「漆弦」上的「音符」,用時間和執著,在大山裡,默默地譜寫了一曲並不是那麼為人所知但也動聽的漆林之歌。
你所看到的,也許正是別人所需要的,給別人看看,別人都會感謝你的。
不要私存,放到圈子裡,讓更多人知道吧!
版權說明:部分內容來源(圖/文:王純亮、許學義)(來自:騰訊圖片),侵權請告知刪除。
【關注仙作 領優惠券】
點擊在線購買數百款紅木小件
※為什麼要買紅木傢具?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中國傳統傢具上的束腰,你了解多少?
TAG:紅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