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每當迷信出現時,就對它提出質疑

每當迷信出現時,就對它提出質疑

文章:竹慶本樂仁波切

摘錄:《叛逆的佛陀》

整理:【噶瑪噶舉中國論壇】編輯組

身為科學時代的理性現代人,我們總是告訴自己:我們所相信的這一切都是有根有據的,都是經過親身體驗、理智判斷與推理的結果,而不是迷信。所謂的迷信應該是小孩子或是對世界懵懂無知、過度天真的人,才會做的事吧。不過,如果我們好好檢視一下自己日常不假思索的信念,會發現很多我們深信不疑的事情,只不過是聽來的,只是因為人云亦云,我們就認為理所當然,而所謂的迷信,意思不就是未經理解就信以為真?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常識里,就有迷信的蹤影。

我們相信事物就是我們所認為的樣子,因為每個人都這麼說。打從小時候呀呀學語開始,我們就發現每一樣東西都有一個名字,而那名字就等於那個東西,誰也不會懷疑這一點,誰也沒發現那些標籤具有塑造思想、局限理解力的力量。當我們把一張桌子叫做「桌子」的時候,一連串的效應就跟著產生了,我們知道吃飯的時候該坐在哪,電腦該擺在什麼地方,同時,我們也認定了,想都沒想就認定了,有個叫「桌子」的東西真實存在著。所以,取名字、貼標籤的影響是多層面的,我們因此得以共同生活在這世界上,這當然是好事一樁,但也因此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沉重、更牢不可缺。

而宗教的迷信和世間的迷信沒有什麼不同:有人告訴我們真的有天堂和地獄,我們就開始把希望寄託於天堂,然後活在對地獄的恐懼中。可是,到底什麼是「天堂」和「地獄」呢?它們在哪裡?天堂和地獄的界線在哪裡?要做什麼樣的行為才會越線?還有,如果十八歲就死去,在天堂會永遠那麼年輕嗎?那八十歲過世的老人,在天堂又會永遠是老人嗎?

佛陀的建議是:每當「迷信」出現時,就對它提出質疑。

為了找出各層面的真相,搞清楚其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要帶著明察善辨的覺察力,在自己的生命經驗中下功夫。別忘了,人類曾經一度認為世界是平的,而太陽繞著我們轉。

有意思的是,某種程度上,科學似乎變成我們的共同宗教。每當科學家告訴我們這個物理世界如何如何,我們大概都會相信,不會想太多。另一方面,如果有人告訴我們心的真實本性是如何如何,我們可不會輕易相信。

為什麼我們相信像「黑洞」這種難以親身體驗的事,卻對「覺醒的自心」抱持著懷疑的態度?科學家的研究我們也許沒什麼機會親自證實,佛陀的心靈教導卻是我們能以第一手資料親自驗證的,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提問、分析與禪修,我們終究可以很有把握的說,以自身經驗看來,這些教導是正確或是錯誤的。

佛陀曾經說過一段很簡單的話,一段彷彿常識般的敘述,但卻是他最重要的教導之一,其中蘊含著對世俗生活和心靈層面的深刻影響力。當時某些村民請問佛陀,過往的宗師和學者們留下的這麼多彼此衝突的宗教和教義,該怎麼樣才能知道要相信哪一個呢?

佛陀回答道:

不要因為是眾人所說或流傳之語就相信,

不要因為是宗教經典上的記載就相信,

不要因為導師或長者的權威就相信,

不要因為是世代相傳的傳統就相信,

唯有當你經過仔細觀察與分析,

發現它確實合乎道理,是對一切自他皆有利益之事,

那時方可採信,並信受奉行。

在這段對話里,佛陀說的是:關於真理,不管別人提出多麼可信的權威說法,我們都應該仔細查驗一番,用自己的邏輯和推理,檢驗對方所說的邏輯和推理,從頭到腳、里里外外進行分析。一旦我們發現它是合理的、有益的,而且不但對我們自己有利益,對他人也有利益,那時我們就可以接納它,相信它。佛陀是這樣說的:「……方可採信,並信受奉行。」這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很可能(其實應該說我們常常)聽聞了關於空性或慈悲的深刻教導,或是讀到一篇科學家提出的全球暖化證明之後,我們接受了,但卻並不「奉行」。

一開始我們可能滿腔熱忱,接著卻後繼無力,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我們對這件事的分析和檢視尚未透澈到足以真正了解它的意義。而當我們的了解還含糊不清,心裡就還有疑惑,所以就算是真正的智慧,也無法真正觸動我們的心。

究竟來說,佛陀的意思是:不要用「宗教狂熱份子」的盲目信仰來打發我們心底的疑問,就算是(應該說尤其是)「佛教」的狂熱份子也一樣。相反的,能解答我們心底疑問的,是由我們自心那得來不易的、對於事物本質的領悟所產生的不可動搖確信,以及全然的信心;而我們之所以對自己的領悟有信心,是因為它是透過我們自己的追索、探尋所得到的成果。

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說:真正的信心就是對自己的確信與把握,對於自身的智慧與領悟的信心,而後把這樣的信心延伸到我們所選擇的心靈旅程上。然而我們還必須找出適合自己的道路,因為並沒有任何一條心靈之道是「一體適用」的,我們必須以檢視與提問,以追根究底的真心,找出自己的道路。

佛陀的智慧是我們可以依靠的榜樣,但要親身領會那智慧,則只能依靠自己「叛逆的佛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語與禪心 的精彩文章:

在修行過程中,如何不被違緣所轉
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都不要忘記利益眾生的誓言

TAG:佛語與禪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