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最精巧的一首詞,最後兩句如同天外飛仙,深深打動人心
在中國詞壇,大多數都是男詞人的天地,他們或低吟淺唱,或指點江山,寫下了一首又一首不朽的篇章。然而,在萬綠之中,仍然有那麼一絲亮眼的紅色,在文壇始終也活躍著一些巾幗英豪。比如說李清照,就是「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寫就過很多家喻戶曉的名篇。
眾所周知,李清照的詞風,是以靖康之變而大變的。在此之前,生活富足、家庭美滿的她,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詞風也相對從容淡定。在此之後,李清照的詞卻大變,更多地流露出憂國憂民和感嘆世事無常的傷感。都說李清照的詞,後半生的才更有價值,大概也因為賦予了太過沉重的政治意味。小珏認為,李清照年輕時填寫的詞,同樣也是極為精彩的。
比如這首《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就是如此。這首詞的寫作背景,有不少爭議,但主流觀點認為,這是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新婚不久,丈夫遠遊離別而作。《琅嬛記》中記載:易安結縭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
本是恩愛夫妻,又是新婚燕爾,李清照自然也就難捨難分。她在此詞之中流露出的小女人心態,以及對丈夫的純潔感情,實在令人拍案叫絕: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詞的上闋是寫實:秋天已經到來,紅色的荷花已經凋謝,只是還有些許香氣殘留,光滑如玉的涼席,已經略帶涼意。我輕輕提起裙子,獨自登上精緻的小船,既是為了散心也是等待你的音訊。白雲悠悠,誰能將書信寄來,燕群翩然飛來之時,月光已經灑滿了西樓。
詞的下闋則由景生情:落花隨波逐流,流水孤獨地流淌,我們的都一樣思念對方,卻分離在兩地。這種愁苦根本無法排遣,我的眉頭微蹙,剛剛舒展,可是對你的思念卻又湧上了心頭。
古人寫分離、寫愁緒、寫閨怨的詩詞歌賦並不少,而李清照的這一首詞,卻成為了永恆的經典。它以「紅藕香殘玉簟秋」起筆,就已經震撼人心。不僅交代了時間,更是將一股惆悵的情緒奠定了全詞的基調。特別是個「殘」字,寫出了李清照內心的孤獨和寂寞。涼席變冷,既是對寒秋的回應,同時也是詞人內心與外界環境的呼應切合。
此句之後,在詞的上闋,構建了一個由近及遠的世界。從天上的白雲,飛來的雁群,靜靜的月光,都是一個孤單寂寞的氛圍。詞人一眼天涯望斷腸,無處不流露出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詞的下闋起筆「花自飄零水自流」就是名句,它緊承上闋之意,又將詞的意境更為升華。落花流水,本來就是古人最為傷感的題材,李清照在此處,將自己惆悵之情渲染無餘。但她巧妙地推己及人,以空間換位般的想像,將自己思念丈夫,推及到趙明誠也同樣思念自己。這樣一來,它便脫離了那些俗世的閨怨詩詞的範疇。
結尾的這三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更是千古名句。其實,很明顯,它是借鑒了范仲淹在《御街行》所寫的「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然而,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細膩,將這句詞寫得更為精緻,也升華了主題,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感。正是因為一代又一代文人站在前人的高度之上,才會有後世井噴的文化巔峰。
「眉頭」與「心上」相對,將情緒擬人化,構建了一個耳目一新的場景。在這句話的穿針引線之下,這首詞才更為熠熠生輝,成為永恆的經典。
※與劉邦感情最好的兄弟,封王后卻反目為仇,逼得劉邦立下一重誓
※一副對聯曾經寫在秦檜跪像上,眾人叫好,卻無力給出橫批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