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當北大教授,論戰白話文,胡適用一句話讓蔣介石氣到發抖
若說起民國時期的學問家,那麼最著名的應屬章太炎和陳寅格。若說起政治影響力,那麼非梁啟超和陳獨秀為領軍人物。
這樣看起來胡適彷彿在民國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但其實胡適真正的身份從始自終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學術。
胡適自留學歸來便確定了自己的身份,那就是學者,一生精於學術也忠於學術,乾的唯一一件和學術沾不上邊的可能就是說動美國參與了二戰。
一、才疏學淺,但教北大的學生們足夠了
胡適在26歲的時候當上了北大的教授,要知道教授從來就不是大學講師。當時胡適雖說是留學歸來,但直接當上了教授,也是讓一眾老一輩的人心中有些許的不忿。
當時胡適在國內的名聲雖說不小,但也僅僅只是因為一篇《文學改良芻議》,說的就是推廣白話文的事情。
這件事本身就讓保守派對胡適有一些非議,再加上年紀輕輕的就當上了北大的教授,更是讓這個矛盾徹底的爆發開來。
不過學者終究還是學者,所有人都知道一個人的能耐和名聲雖說有一定的關係,但卻並不絕對。
所以在胡適上課的時候,當時許多北大的老師都會選擇去旁聽。最著名的一位就是章太炎的徒孫傅斯年。
最初的幾節課這些教授都是有些不以為然,認為胡適年紀輕輕肯定沒有什麼學問。但是幾節課下來大家對胡適的觀點都有了改觀。
當時有好事者問過傅斯年,胡適的學問如何。傅斯年最初只是說了一句「才疏學淺」,但想了想後又加了一句「不過教北大的學生們倒是足夠了。」
自此,年紀輕輕的胡適便是徹底的在北大站穩了腳跟,因為他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征服了一眾老牌教授。
二、若無胡適,便無中國的現代文學
這點看上去彷彿有些誇大了,但其實就以現代文學來說胡適的話,是不存在誇大的,就只有低估。
許多人都會問一個問題,若是沒有胡適的話,對現代文學是否有影響呢?其實可以說若是沒有胡適便沒有如今的現代文學。
當時推廣白話文的人其實並不少,無論是魯迅還是陳獨秀都是其中的有名之士。但其推廣白話文的決心和力度是遠遠達不到胡適的成就。
在北大任教期間,黃侃曾公開的挑釁胡適,在課堂上舉例,「胡適的太太死了,家人電報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趕快回來啊,羅里吧嗦要用11個字,但是文言文呢,只需:妻喪速歸。」
這已經是脫離了學術討論的範疇,而是赤裸裸的人身攻擊。但是胡適只是一笑了之,後來同樣在課堂上舉了一個例子。
「前幾天,行政院讓我去做秘書,但我拒絕了,誰能替我用文言擬電文?」
等到學生寫完,他選出用字最少的:
「才學疏淺,恐難勝任,恕不從命。」
胡適念完之後一笑,說:「不錯,已算是精簡了,
但白話更簡單,只需要5個字:「幹不了,謝謝!」
三、學術是自由的,與政治無關
後來胡適因為戰爭的原因,被迫當了駐美大使。這段時間身為學者的胡適四處演講,羅斯福更是對其不厭其煩。
胡適所為的就只有一件事,說服美國參與二戰。當時的中國已經岌岌可危,雖說胡適是臨危受命,但是他也知道自己若是再不為祖國獻上一份力量,那麼未來的中國學術便是一個笑話了。
如今說起美國參戰,所有人都歸功於日本偷襲珍珠港。但卻鮮有人知,在羅斯福決定參戰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給胡適打電話,通知他這個消息。
可見,若沒有胡適在美國的努力,美國雖說同樣有可能參戰,但卻不會這樣輕鬆。
事成之後,因為種種原因,胡適依舊寄居在美國,後來回到了中國,住在台灣。受邀當上了「中央研究院」院長,在就職儀式上蔣介石說了這樣一番話「應擔負起複興民族文化之艱巨任務」,配合當局「早日完成反共抗俄使命」。
但蔣介石剛剛說完,胡適便站了起來,對蔣介石說道「總統,你錯了。學術有自由,與政治無關。」
話畢,蔣介石被氣的瑟瑟發抖。當時的胡適可以說是寄人籬下,但同樣敢與蔣介石直言相對。
這也是胡適一生中極少真正與人起衝突的時候,胡適本就是一個君子,無論是心胸、眼界,品格、包容和寬厚這些,都可以說是他的代名詞。
但唯有一樣胡適是不能忍的,那便是學術。只不過在學術上胡適也僅僅只是討論,從不人身攻擊。
※長壽是折磨,妻子死後巴金陪著骨灰度日:她的結局不該如此
※周作人娶了日本悍婦,日常矛盾鬧到大使館,為妻子與魯迅絕交
TAG:貨二喵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