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蜀漢後期第一名將,文武雙全,有勇有謀,卻因一句話被黑千年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出自《掃迷帚》,原意是蜀中大將先後亡故,由廖化擔任先鋒。是的,這句婦孺皆知俗語不僅黑了蜀國,還順便毫不留情的黑了廖化,說得廖化好像真的一無是處不夠資格,奈何蜀國實在無人,只好「矬子裡面拔將軍」,讓他當先鋒是沒辦法的辦法。三國時代是一個靠實力說話的,廖化的文化素質和軍事能力都很過硬,古人留給他的俗語讓當代人了解他之前認為他是一個很無能的人,一敗塗地。
三國早期許多聞名天下的將領浮現,而到了三國後期,各國都出現了人才凋零的局面,這並不意味著各國沒有可以獨當一面的將領,只是這種凋零也是相對的,僅僅相對三國的早期而言。三國演義里誰出場跨度最大?愚以為這位置應該留給廖化,沒錯,這個飽經後人嘲諷的人。
廖化曾為關羽主簿,關羽敗亡後歸入孫吳,以詐死之計回歸蜀漢,劉備授任為宜都郡太守。劉備去世後,為丞相參軍,後為廣武都督,遷陰平郡太守,多次參與蜀漢的北伐。官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蜀漢滅亡後,徙往洛陽,在中途病逝。
翻開廖化的戰爭履歷,似乎也印證著俗語中的說法。但在這些失敗中,廖化仍上演了如同關羽一樣豪情的千里走單騎,如趙雲一樣剛猛的絕處逢生。甚至在蜀漢遲暮的年代,年過古稀之年的廖化,仍是蜀漢最後的一把牌。
廖化作為被俘之臣,如何詐死,如何蒙蔽吳國?其中艱辛一言難盡。「攜老母晝夜西行」,忠孝兩全,與老母相依晝夜奔逃,歸蜀之行有艱,我們恐怕根本無法想像。
兩三年中,廖化仍「思歸先主」,矢志不渝,真乃忠臣也。歷經千萬磨難遇到先主,劉備喜出望外,封廖化為太守。關羽得到曹操關照,一路上暢通無阻地回歸劉備;而廖化是詐死、攜老母晝夜西行。其難度險度不可同日而語。
《華陽國志》記載:後張翼、廖化並為大將軍,時人語曰:「前有王、句,後有張、廖。」王是王平,句是句扶,張為張翼,廖為廖化。老驥伏櫪,壯志未酬。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蜀漢滅亡後,廖化死在遷往洛陽的路上,死不瞑目。廖化入蜀後,廖姓一直是蜀中的望族,綿延至今。
對這樣的英雄,真的不能僅用一句「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來評說。已經暮年的廖化,無法戰死沙場,只能把劍砍石對天慨嘆。蜀漢滅亡後,廖化死在遷往洛陽的路上,死不瞑目。蜀漢晚期,蜀漢能征善戰的大將都已亡故,無人可用,只得讓已經70多歲高齡的廖化出來擔當重任當先鋒。這個俗語的真正含義,是諷刺蜀漢後期人才的青黃不接,而非廖化無能!
「廖化作先鋒」與「蜀中無大將「其實並沒有什麼充要聯繫,廖化的無能「冤案」沉睡了兩千年。廖化,稱得上是一位儒將,也是蜀漢政權從崛起、興盛到最終滅亡的歷史見證人。他對關劉感情發自肺腑,對蜀漢事業至死不渝。
無庸置疑,這個男人見證了整個時代的變遷。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一位研究者所言極是:「我們後人應該這麼評價廖化:蜀中有大將,廖化是先鋒。」
參考資料:《三國志》、《蜀記》
※扈三娘花容月貌,武藝也很高強,為何綽號卻叫做「一丈青」?
※為何古人用豆蔻形容年輕少女?看過豆蔻照片,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TAG:無風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