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美駐古巴外交官遭聲波攻擊?科學家揭真兇:那是蟋蟀在唱情歌

美駐古巴外交官遭聲波攻擊?科學家揭真兇:那是蟋蟀在唱情歌

美國外交官員可能在古巴哈瓦那遭遇不明武器襲擊。但是科學家們一項新的分析得出結論,這些「聲波攻擊」的錄音實際上是一隻非常大聲的蟋蟀在唱情歌,美國《紐約時報》1月4日揭露了這一發現。

2016年11月,駐古巴的美國外交官抱怨說,持續不斷的高分貝聲音干擾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並伴隨著一系列癥狀,包括頭痛、噁心和聽力下降。

對工作人員檢查後,發現了腦部損傷的跡象,而對原因的猜測轉向了能發出聲音或聲波的武器,美國便指責古巴搞「聲波攻擊」。隨後,在國際社會一片嘩然中,這段聲波攻擊的嗡嗡聲被新聞媒體廣泛傳播。

當地時間1月4日,兩名科學家提出證據證明這些聲音其實並不神秘。他們得出的研究結論是:這些所謂的聲波攻擊其實是來自蟋蟀。

科學家們還補充說,這並不是說外交官們沒有受到攻擊,只是這段錄音並非如之前所說的那樣是聲波武器。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亞歷山大-斯塔布斯和英格蘭林肯大學的費爾南多-蒙特亞萊格雷- z研究了一段錄音,並將研究結果發表。

斯塔布斯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說:學界對這些人的身體傷害(如果有的話)有很多爭論。我只能相當肯定地說,這些聲音是來自一隻蟋蟀,我們知道它是什麼物種。

斯塔布斯在綜合與比較生物學學會的年會上提出了這項分析的結果。他和蒙特亞萊格雷- z博士還在網上發布了他們研究的早期版本。

報道稱,當斯塔布斯第一次聽到錄音的時候,他想起了自己在加勒比海做野外工作時所遇到的一種昆蟲。當他和斯塔布斯-Z博士下載了這個聲音文件分析後,他們發現它的聲音模式,比如脈衝頻率,與某些昆蟲的叫聲非常相似。

鳴叫的雄性昆蟲在求偶過程中產生有規律的模式。雌性則會被某些雄性的歌聲所吸引,這就導致了不同物種的不同鳴聲的進化。

為了尋找匹配的物種,這兩位研究人員分析了保存在佛羅里達大學在線資料庫中的北美昆蟲的野外記錄。他們發現了這段聲音與印度短尾蟋蟀的驚人相似之處。

只不過這種蟋蟀的叫聲頻率高、速度快,美國外交官錄下的噪音卻無規律性,此種差異可能是因為昆蟲聲音是在野外錄製,而外交官是在室內錄下噪音音檔。因此,史塔布改在室內播放野外音檔,當鳴叫聲從牆壁反彈,果然出現類似的不規則脈衝。

多明尼加的一位昆蟲學家在1957年的報告中說:雄性印度短尾蟋蟀的鳴聲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嗡嗡聲,其音量之大、穿透之深,幾乎讓整個房間都充滿了真正的嘈雜聲。

斯塔布斯在哥斯大黎加時錄製了短尾蟋蟀,他發現它們的歌聲令人難以忍受「它們的聲音大得令人難以置信,你可以在高速公路上在以每小時40英里的速度行駛的柴油卡車裡,聽到它們的聲音。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研究昆蟲聲音的學者傑拉爾德-波拉克(Gerald Pollack),對這項分析結論也非常肯定和讚賞稱「是有充分證據的假設」,使得一切似乎都說得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狗仔 的精彩文章:

日本明仁天皇退位前最後慶生祈求和平:深感安慰,任內沒戰爭
熱氣球飛到半空中時突然著火燃燒 16人與死神擦肩而過

TAG:國際狗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