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四大凶獸,其一天神墮落禍亂人間,只怕你不識其名!
混沌初開,天不是天,地不是地,一片荒蕪。天地靈氣,聚氣化形,萬古生命就此誕生。天地靈氣漸漸枯萎,萬域大地無一根木草,當時,普天之下,魔獸橫行。後來,人類出現智者,在智者的帶領下繁衍生息。
封狶
據說封豕(封豨)性貪婪,居於水澤之中。《史記·天官書》:「奎為封豕,為溝瀆。」《正義》:「奎一曰天豕,亦曰封豕,在溝瀆。」《焦氏易林》:「封豕為溝瀆,灌饋國邑。」又曰:「封豕溝瀆,水潦空谷。客止舍宿,泥塗至腹。」《玉燭寶典》卷四引《孝經援神契》曰:「彘水伏,故無脈。」又曰:「彘為太陰之物。」《文獻通考》:「石氏謂之天豕,亦曰封豕。」《史記·貨殖列傳》:「澤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魚陂。」民間猶有「老母豬過河」或「烏豬過溪」之諺,謂雲氣連綴渡河者,即天雨之兆。堯帝還是讓羿去射殺它。於是,羿在桑林的地方將其誅殺,杜絕了因為封狶而引發的洪水。
猰貐
《山海經·海內西經》: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無草木,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敦水出焉,東流注於雁門之水,其中多魳魳之魚,食之殺人。傳說猰貐本是天神,黃帝時代,蛇身人臉的天神「二負」,受了手下天神「危」的挑唆,去謀殺了也長著蛇身人臉的猰貐。黃帝知道了,十分震怒,就處死了挑撥二負去殺猰貐的危,重罰了二負。命手下天神把猰貐抬到昆崙山,讓幾位巫師用不死葯救活了它,誰知猰貐活了之後,竟神智迷亂,掉進了昆崙山下的弱水裡,變成了形狀像牛,紅身,人臉,馬足,叫聲如同嬰兒啼哭的猛獸。在十日並出時跳上岸危害百姓,被后羿的神箭射死。據說由於猰貐喜食人類,所以堯帝命令后羿將它殺死。窫窳原本老實善良,但後來被名為「危」(乃二十八宿之一,鳥頭人身的形象,手持木杖)的神所殺死,天帝不忍心,就命十巫以不死葯將其復活了,可沒想到,復活後,窫窳變成了一種性格兇殘,喜食人類的怪物。
九嬰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提到北方有一條大河,水深千丈,波浪洶湧,人稱凶水。凶水中有一隻九頭怪物,名叫九嬰,既能噴水,又能噴火。十日並出時,凶水也沸騰了,九嬰嫌水中太熱,就跳上岸來,見人就吃,吃的時候,必須有九樣食品同時供它吃,因此成為后羿第三個斬殺目標。還有一個就是伏羲畫卦的傳說,精誠所結,日久通靈,遇到盛世,就成祥瑞,遇到亂世,就為災患。所以那九嬰就是坎、離二卦的精氣所幻化而成的。坎卦四短畫,一長畫;離卦二短畫,二長畫,共總九畫,所以是九個。因為伏羲氏幼時所畫的,而且卦痕多不長,所以都是嬰孩的樣子。坎為中男,所以五個是男形;離為中女,所以四個是女形。坎為水而色玄,所以五個男嬰都善用水,而衣黑衣;離為火而色赤,所以四個女嬰都善用火,而衣紅。大抵這一種精怪所恃者,人不知其來歷出身,所以敢於為患。九嬰後來被大羿殺死了。
修蛇
《山海經·海內經》:「西南有巴國,又有朱卷之國,有黑蛇,青首,食象。」郭璞註:「即巴蛇也。」《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黃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修蛇是神話傳說中的巨蛇。《淮南子·本經訓》中說,帝堯在位的時候,十個太陽並出,曬焦了莊稼和草木,修蛇等六種怪獸凶禽也出來危害人民。堯派神箭手羿除掉了這六種禍害,把十個太陽射掉了九個。修蛇是在洞庭被羿斬斷的。戰國時期,屈原在《楚辭·天問》中問道:「一蛇吞象,厥大何如?」這個蛇就是巴蛇。後來,在當地仍保持崇蛇風俗的情況下,還為巴蛇修了墓、建了廟。有趣的是,《淮南子》中的修蛇,是危害人民的怪蛇。而巴蛇的傳說中沒有講它的罪孽,這是因為,《淮南子》是在東夷故地淮南寫成的,這個地區長期流傳著修蛇作惡的故事,認為它被斬罪有應得。
※孫悟空72變,豬八戒36變,沙僧會幾變?
※葉天帝最尊敬的五位師尊,白衣神王名不虛傳,另一個愛收人寵
TAG:筆墨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