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艷、濃重的野獸主義繪畫
野獸主義(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國盛行一時的一個現代繪畫潮流。它雖然沒有明確的理論和綱領,但卻是一定數量的畫家在一段時期里聚合起來積極活動的結果,因而也可以被視為一個畫派。
野獸派畫家熱衷於運用鮮艷、濃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表現主義傾向。
野獸派最主要的代表畫家包括:馬蒂斯、弗拉曼克、德蘭等,他們三人在1905年至1908年之間的創作,均具有野獸派的特質,個性的表現極為勇猛。
其中尤以馬蒂斯最足以稱為野獸派的一代宗匠。他的畫多以女人作為主題,影響他最深的就是女性的美,他反覆畫女人的形體,注意韻律的和諧與優美。《奢侈·靜寂·逸樂》和《裸婦》即為其代表名作。
此外,馬爾凱、盧奧、芒更、卡莫昂 、杜菲以及荷蘭的唐元等也都是野獸派畫家。
亨利·馬蒂斯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法國著名畫家、雕塑家、版畫家,野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豪華、寧靜、歡樂》《生活的歡樂》《開著的窗戶》《戴帽的婦人》等。
他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21歲時的一場意外,令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豪華、寧靜、歡樂》
離開美術學院後,受西尼亞克新印象主義的點彩畫法影響,作《豪華、寧靜、歡樂》(1904),該畫取材于波德萊爾的詩篇《西苔島之游》:"在那裡,一切如此美麗而秩序井然,豪華、寧靜,充滿歡樂。"此畫表現出作為色彩畫家的馬蒂斯那巨大的構思能力。粉紅色、黃色和藍色的色點的組合,充滿幸福和歡樂的情調。這幅畫使他贏得了許多青年畫家的崇敬。
最初,馬蒂斯本人對《豪華、寧靜、歡樂》一畫中線與色的關係處理不滿意,而高更的作品提示他採取一種裝飾風格,用彎彎曲曲的阿拉伯式線條所分隔的平面色彩區域的組合,來解決線條與色彩的衝突。這一成果在他於1905年後完成的《生活的歡樂》中體現得更明顯。一群東方閨秀式的女子在景色迷人的海邊盡情享受著生命的歡樂。遠景有一群女子圍成圈跳舞,而近景裸女的靜止姿態與之形成對比。
《生活的歡樂》
這幅畫充滿著抒情性,反映了馬蒂斯繪畫的表現主義傾向。馬蒂斯曾說:"我所追求的,最重要的就是表現"。而對所謂的表現,他解釋道:"表現,在我看來,並不是由人的面部表情,也不是通過一個強烈的動態所反映的激情所組成。我的畫面的整個安排是富有表現力的。人物或物象所佔有的地位。他們四周的空白,比例,都起著作用。所謂構圖就是把畫家要用來表現其情感的各種因素,以富有裝飾意義的手法加以安排的藝術。"(赫伯特·里德著《現代繪畫簡史》.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79年,第25頁)。在這裡,馬蒂斯其實是要通過色彩、線條、形體來組織一個傳達著某種歡快情感的畫面。對他來說,那些繪畫性的要素給他帶來無窮的快意,他要將那種令人喜悅的清新感通過他的畫傳達給觀眾。
《開著的窗戶》
「開著的窗戶」也許是第一個主題達到充分發展的例子,馬蒂斯的餘生,一直偏愛著這種主題。它只不過是牆面的一小部分,窗戶佔了一大片地方。窗扉對著外部世界大大敞開——陽台上擺著花盆,還長著藤蔓,然後就是大海、天空和船隻。這裡的內牆和窗扉,是由一條條寬寬的豎條構成,用了鮮艷的綠色、藍色、紫色和橙色;戶外世界,則是一片鮮艷的小筆觸構成的裝飾華麗的圖案。筆觸從綠色的小點,擴展到筆觸更寬一點的淡紅色、白色,還有海和天空的藍色。在這幅畫中,馬蒂斯已經遠遠超過了新印象主義者中的任何人,出現了色彩抽象的細微跡象。
《戴帽的婦人》
《戴帽子的女人》(Lafemmeauchapeau)是亨利·馬蒂斯在1905年繪成的一幅油畫,其上的女性是馬蒂斯的妻子艾米麗(Amelie)。此畫繪成後在同年秋季與其他一些野獸派畫家的作品一起展出於秋季沙龍。
法國藝術評論家路易·沃克塞爾對這幅畫有較高的評價,在看過當年的展覽之後,他評價道:"就像是一群野獸里的多納泰羅"(Donatellochezlesfauves...)。這句評語刊登在1905年10月17日的《吉爾·皮拉斯》上,後來成為了"野獸派"(Fauvism)一詞的來源。
如同沃克塞爾指出的一樣,雖然其他同時在秋季沙龍展出的畫作大多沒得到什麼好評,馬蒂斯的這幅畫卻頗受歡迎。此畫被利奧和格特魯德·斯泰因買下。考慮到馬蒂斯當時很難賣出一幅畫的狀況,這給予了他極大的鼓勵。
莫里斯·德·弗拉曼克
莫里斯·德·弗拉曼克(Maurice de Vlaminck,French Fauvist Painter,1876-1958)法國野獸派畫家。1876年4月4日生於巴黎,1958年10月11日卒於呂埃-拉加代略爾。自稱是傳統的叛逆者,曾揚言要用鈷藍與朱紅摧毀藝術院校。作畫愛用強烈的對比色彩,認為顏色本身就有強烈的感染力。早期屬於野獸主義畫派,1908年以後逐漸放棄野獸主義轉而接受立體主義影響。
《夏托納弗村》
晚年的弗拉芒克好像又回到他祖先的故鄉,他用質感厚重的筆觸把我們帶到雷斯達爾的時代。他的色彩普遍地有了調子,我們看到的是低沉的天空,一條小路伸入荒涼的村莊,表現手法嫻熟,充滿感情。
弗拉芒克是以色調來充分展示個性的畫家。這幅風景畫,以黑、白、灰三種色調來描繪嚴冬時節的農村景色。在這裡可以看到,畫家發展了凡·高那種不連貫的筆觸,色調雖然清冷,卻和諧飽滿,展示了風景的縱深空間感。
《夏都的住宅》
此作為莫里斯·德·弗拉芒克典型的野獸派風格的作品,作品的色彩特點是把各種強烈的原色調入青綠色調之中,把各種物象:房屋、樹木、花圃與道路,表現為形象的顛覆和色彩的瘋狂。顫慄的線條更加劇了動蕩感,彷彿畫面中流露出的是節奏變換的狂亂意緒,創造著一種令人興奮的野獸派畫風。
安德烈·德朗
安德烈·德朗出生於法國沙東,逝於加爾什。他和弗拉芒克共用一間畫室,19歲時結識馬蒂斯,1905年和馬蒂斯在法國南部一帶旅行作畫,深受馬蒂斯影響,是野獸派的先驅者。德朗首先發現黑人藝術,認識到民間藝術的豐富和想像的濃郁;他還發現原始藝術、龐貝繪畫、中世紀哥特藝術和文藝復興初期大師們藝術的奧秘。他研究了古人藝術創造的秘訣,重新踏上他們所走過的路,運用傳統創造現代藝術。大自然是他創作靈感的源泉,博物館中歷代大師之作是他創作的模特。
《威斯敏斯特大橋》
野獸派畫家的藝術共性是色彩明朗,筆觸粗獷,不為舊的畫理所囿,大膽施彩,誇張造型,所以後來在人們的心中,"野獸"一詞,即指色彩與塗抹的特徵了。事實上,野獸派畫家從顏料管里擠出的原色,不是直接排列到畫布上的而是應自然本色來加以概括,使它更單純化,免去複雜的中間調子,不僅能引起觀者視網膜的振動感應,還表達了一種飽和的情緒,比點彩派的"科學"排列更富感染力。這幅《威斯敏斯特大橋》,正是他時斷時續地追隨野獸派時期的代表作。1906年3月,德朗在畫家沃拉爾(Vollard)的慫恿下來到倫敦,並在透納的海景畫激勵下,創作了一批風景畫,《威斯敏斯特大橋》是其中之一。
畫面色彩都近於平塗,但明亮單純。他曾自我表白地說,我們的目的是呈示愉悅,這種愉悅當然是來自我自身。"只是德朗的畫上的愉悅還不象馬蒂斯的畫那樣充分,他總是有所控制。他的天性是節制、內向和恬靜,還未脫盡學院派氣息。德朗在接受立體主義影響的同時,還一度熱中於非洲藝術。當畢加索與勃拉克在進行分析性立體主義時,他便毅然決然不再與畢加索聯繫。《威斯敏斯特大橋》一畫上所流露出的矛盾心緒是比較明顯的,只有他的另一幅《倫敦橋》,才算是野獸派畫法中最有特色的作品。有些美術史家把這種彷徨歸因於他個人的財富和他那美滿的家庭。 晚期,德朗的作品更傾向於傳統,除了風景、靜物、肖像和裸體畫外,也從事裝飾畫。
《兩艘駁船》
德朗想把凡·高、高更、塞尚的因素與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因素融會貫通於自己的創作中,這使他的野獸主義帶有明顯的折衷成分。在這幅畫中畫家賦予了色彩以獨立的地位,明亮的紅、黃、藍、綠等色彩構成了強烈而和諧的對比。畫中色彩具有爆炸的耀眼光芒,令觀者振奮。但是他的藝術表現、空間處理和造型並沒有脫離古典法則,色調也類似新印象主義,看得出畫家想把傳統與現代結合在一起的願望。
TAG:愛畫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