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只識茶服美?五千年的章服大美在這裡
與茶為道,我們常見的是茶藝師著茶服,展茶道,舉頭投足優雅流暢。
作為傳統服飾,茶服只是冰山一角。中國傳統服飾體系龐大,有很多可以說道的地方,比如我們曾引以為傲,如今卻被遺忘的漢服。
圖源來自西塘漢服文化周官網
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華夏禮儀之邦,「服章之美」在民族文化的傳承中具有很大的分量。
四大美女圖 圖源來自網路
古迹文物中復原出的中國古典的女子模樣,「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精緻而考究的服飾,讓穿慣了西裝T恤的現代人嚮往不已,卻往往因其「不合時宜」四字,望而卻步。
簪花仕女圖周昉 遼寧省博物館藏
中國的傳統服飾如同56個民族一樣,是個龐大而複雜的體系,各民族有自己的風格、特色、形制,但作為人口最多的漢民族,卻已經丟失了自己的傳統服飾,這說起來叫人唏噓。
被遺失的漢服
傳統服飾不止是好看的皮囊,更是民族文化的容器。
圖源來自 同袍妙心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當56個少數民族小朋友穿著自己的民族服飾出現在全世界人面前時,只有一個小朋友,穿著旗袍,她就是漢族小朋友。
旗袍是興起於民國時期的女性服裝,雖有深衣的影子,但嚴格意義上講,它不能作為漢族傳統服飾的代表。
圖源來自網路
漢族不是沒有傳統服飾,漢族的傳統服飾是漢服。漢服也不是漢朝的服飾,而是整個漢民族的服飾,這一點其實是很多人的誤區。
於是,便有人問,中華上下五千年,服飾演變巨大,到底以哪個朝代的為標準呢?
這其實也是漢服傳承過程中的門檻。
圖源來自網路
由於歷史原因,漢民族統治中原時間比較長,朝代更迭,文化差異,導致漢服形制複雜,不似其他民族服飾一般形制單一,因而在傳承上也容易斷代,這其實是讓人嘆息的。
漢服的講究
禮樂制度下的漢服並沒有現代的穿搭自由,包括形制,顏色,搭配都大有講究,不同朝代更是有不同的禮法規範。
圖源來自 同袍妙心
形制
漢服,最難說清也爭論最多的就是形制的講究。
圖源來自網路
漢服最基本的形制特點是交領、右衽、無扣。即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左襟壓在右襟外面,不用扣子或把扣子隱藏起來,以系帶為主。
圖源來自網路
其中要注意的是,按古代習慣,只有逝者等特殊情況才穿左衽,否則就是「於禮不合」。
漢服各朝代形制有變且多樣,所以在劃分體系時,常常以朝代來做一個大概的劃分,因而有了「唐制」「明制」這樣的稱謂。
圖源來自 同袍妙心
但這一般只能是一個模糊的界定,不能板上釘釘,因為很多形制的存在遠遠跨越朝代,而不專屬於某一時期。比如唐朝盛行的圓領衫一直到明代也依然是男子服飾的主流,甚至明朝的圓領衫,會配上補,成為分辨官位階級的方式。
常服和禮服
很多人認為,漢服太過繁瑣,寬大曳地,行動不便,但其實和現代服飾一樣,漢服也分常服和禮服。
漢代以來的女性大禮服是深衣,因「被體深邃」而得名,其特點是使身體深藏不露,雍容典雅。
圖源來自網路
深衣最完整體現了華夏文化特徵:袖口寬大,象徵 天道圓融;領口直角相交,象徵地道方正;背後一條直縫貫通上下,象徵人道正直;腰系大帶,象徵權衡;分上衣、下裳兩部分,象徵兩儀;上衣用布四幅,象徵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徵一年十二月。
圖源來自網路
深衣袍袖寬大,飄逸脫俗,穿著特別注重場合,平常人日常是不穿深衣的,就跟我們不會在家西裝革領一樣。
那麼日常穿什麼呢?
普通小市民很少穿深衣,一般穿窄袖和中袖的漢服,或者穿「短褐」,方便日常行動和勞作,只要把它想像成我們現在的長袖T恤和裙子,就覺得也沒那麼不方便。
圖源來自 同袍妙心
另外,漢服不止指衣服,包括首服(冠或簪釵),足衣(布鞋、繡花鞋、靴、木屐等),濮頭,革帶,腰間環佩這些都很有講究,所以我們常在影視劇中看到公侯小姐日常出行,從頭到腳,從裡到外整裝,並不算誇張。
圖源來自網路
顏色
漢服始於黃帝,他「垂衣裳而天下治」,以衣在上象徵天,以裳(裙)在下象徵地,所以衣裳就是乾坤。黃帝定下衣冠制度,示天下以禮。
禮法森嚴的封建社會,漢服也從方方面面都體現著等級和禮儀,其中,顏色很具代表性。
圖源來自 同袍妙心
古代制衣染色技術比較落後,顏色主要是植物印染,所以色調單一,從顏色去劃分等級也比較一目了然。
就官員而言,朝服的顏色代表著品位高低,唐代,三品以上官是紫色,然後到五品官是淺緋色,七品官則是淺綠。
圖源來自網路
而平民,穿衣顏色不得不講究。像明朝平民要避開黑、紫、綠色、柳黃、薑黃、明黃等色,所以能穿的顏色更是少之又少。可以想見,真實的古代街頭市井色調應該是很單一的。
也是因為太過講究,漢服復興道阻且長。復興不是復原,沒必要刻板複製,傳統漢服和現代時尚應該是個兼容並包的存在,這樣才能更好的推廣和發揚。
圖源來自 同袍妙心
歷代漢服之美
小編也算得上是個野生「袍子」(漢服愛好者的稱謂,源自「豈日無衣,與子同袍」),沉迷漢服,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些各朝代代表性的漢服制式。
唐制
盛唐風氣奢華開放,服飾流光溢彩,精工華美,齊胸襦裙和坦領服很具有代表性。
盛唐仕女中多流行齊胸襦裙,也就是裙頭系在腋下的位置,這在很多古畫和文物中都有據可考。
《搗練圖》 唐 張萱 現藏波士頓美術館
坦領服是初唐代女子的「時世妝」,領口寬大,穿時袒露上胸,展示著女子美好的身姿,這在封建禮教的社會下其實是一種很大的突破。
唐燕妃墓 捧帽仕女圖
吐魯番阿斯塔那187號墓出土戴帷帽彩繪女騎俑
很多詩中都有對坦領女子的曼妙勾勒。有「日高鄰女笑相逢,慢束羅裙半露胸」,也有「淡紅衫子掩酥胸」。
宋制
宋比較典型是就是褙子,以直領對襟為主,腋下開胯,腰間用勒帛系束,下長過膝,是宋朝男女皆可穿的服裝樣式。
《米芾畫史》云:「近似半臂軍服,披甲上不帶袖者為之背子」
圖源來自網路
另外,褲子在宋朝逐漸流行,通常上配抹胸以及一層或多層的長褙子。
圖源來自網路
對現代漢服復興來說,宋制漢服行動便利,更加適合日常。
明制
相比其他朝代,明制漢服可考據的史料更多,體系也更完整。
襖裙是明制里的代表性制式,因上襖下裙稱為襖裙。襖是一種有里襯的上衣,所以一般做秋冬服飾。
圖源來自網路
下裙來說,馬面裙是明制里很典型的形制,裙上常會裝飾瀾紋,用來搭配襖裙,端莊貴氣。
圖源來自網路
各朝漢服形制多樣,這裡只擇部分代表性的列出,同袍們也可以留言補充。
漢服復興進行時
漢服復興運動其實正在進行,很多人問有沒有漢服活動之類的,來幫助漢服推廣,其實是有的。
圖源來自 同袍妙心
西塘漢服文化周:每年10月底到11月初在浙江西塘文化古鎮舉辦,由方文山創辦,已成功舉辦六屆。
圖源來自西塘漢服文化周官網
中華禮樂大會:每年11月初開始,為期三天,地點不定。
圖源來自中華禮樂大會官博
中國華服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
圖源來自中國華服日官博
全球漢服出行日:每年11月22日,同袍們著漢服出行。
2003年王樂天著漢服出現在鄭州街頭
另外,一些中國傳統節日和節氣,成人禮,各地同袍們都會著漢服,相約集會,將漢服帶入現代社會的角角落落。
帶古畫回家~
※買茶時最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你留意了嗎?
※一方壺承,自成一景
TAG:茶香記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