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演節目」!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要重視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演節目」!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要重視

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類似的難堪局面,尤其是在節假日親朋好友聚會時,「別人家孩子」能歌善舞,落落大方,自己家的寶貝卻扭扭捏捏,差強人意,對比之下,如果處理不當,表面傷的是父母的顏面,更深層的是孩子的尊嚴和自信。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演節目」!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要重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周末,豆豆媽帶著四歲的兒子,參加了一場熱烈的聚會,為了迎接從美國回來的閨蜜。因為閨蜜帶著女兒安娜,所以豆豆媽還有其他兩位同學都帶了各自的孩子參加,她們四個人大學在同一間屋裡住了四年,見面別提多親熱了,孩子們也都差不多大,幾乎都在上幼兒園。

吃完飯,安娜就提議,她和其他三個小夥伴給媽媽們來一場才藝表演。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小姑娘就大大方方走到屋子中央,大聲唱了一首《冰雪奇緣》的英文版主題歌,唱罷還給大家鞠躬致意,好像經過專業訓練一樣。

安娜還沒唱完,其他兩個孩子都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跟自己的媽媽交頭接耳地商量,只有豆豆緊緊挨著媽媽,一言不發。

一會兒,其他兩個節目也快演完了。豆豆媽悄悄問兒子:「豆豆,別的小朋友節目都快演完了,你唱首歌好嗎?」

豆豆搖搖頭。

「那背首詩?昨天媽媽剛教你的《登鸛雀樓》,好不好?」

「媽媽,我不想演節目!」

這個時候安娜跑了過來,一邊喊著「豆豆,豆豆,該你了!」一邊把豆豆推到屋子中央。

這時,屋裡的觀眾們全部都在大聲鼓掌。

豆豆站在屋子中央,沉默了有足足兩分鐘,連鼓掌聲都從熱烈變得稀稀落落,最後停下來。

豆豆的臉,連同脖子,憋得越來越紅,抬頭看著媽媽,嘴巴緊緊抿著。

「豆豆,你就給大家來個節目唄,別的小朋友都演完了。」

媽媽的話還沒說完,豆豆就「哇」地哭了……

「哎呀,這有什麼好哭的?」

媽媽一把將豆豆拽回來。

」沒關係,豆豆是不是累了?」坐在一邊的安娜媽,摟了摟豆豆的肩膀。

……

類似的事情,不止發生一次兩次了,尤其是這種有很多人的場合,豆豆媽覺得太尷尬了。

別的孩子又唱又跳,豆豆呢,就會緊緊拽著她的衣服,頭低著不說話。

豆豆媽覺得很納悶,自己在單位談不上長袖善舞,也絕不屬於膽小怕事的。

兒子這麼靦腆內向,以後可怎麼辦呢?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演節目」!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要重視


遇到了這樣尷尬的局面,爸爸媽媽該怎麼處理?

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類似豆豆媽的難堪局面,尤其是在節假日,和親朋好友聚會時,「別人家的孩子」能歌善舞,落落大方,自己家的寶貝卻扭扭捏捏,差強人意,對比之下,如果處理不當,表面傷的是父母的顏面,更深層的是孩子的尊嚴和自信。

剛開始豆豆媽的商量口吻,是一個尊重孩子意願的表達。在豆豆表現出不願意之後,需要拿出些耐心,了解原因。

如果豆豆是因為害怕而猶豫,豆豆媽可以邀請豆豆一起表演節目,給孩子壯膽,並給孩子做做示範,讓他明白不過是一種愉快的體驗,媽媽也很享受。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自己都羞於展現,卻把這種期望和壓力傳遞給孩子,很不公平。

記得在合作表演之後,真誠地鼓勵寶寶,比如說:「豆豆,你今天表演的節目大家都很喜歡!」「豆豆,你的聲音很好聽!」……

如果豆豆執意不表演,媽媽可以跟大家解釋:「今天這麼多觀眾,豆豆有點害羞了,我們下次準備充分了再表演。」這樣,既尊重了孩子的意願,其他人也不會太計較。

如果孩子像故事裡的豆豆,被迫上了台,媽媽也可以邀請其他開朗的小朋友一起表演,自己也可以參與進去,把一個讓孩子膽怯的獨角戲變成一台群演會,氣氛會更熱烈,也藉機削減了孩子的害怕情緒。

如果這些舉措都沒有實施成功,也請父母們強忍住衝動,真切地安慰孩子,對年齡小的寶寶而言,溫暖的肢體語言就足夠了。故事裡,安娜媽簡單的動作,就表現出了和豆豆的共情,顯然更關注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像故事裡的豆豆因為拒絕表演,受了委屈和責備,他對表演節目這件事情只會更加的膽怯,而且還有愧疚。

儘管他只有四歲,擔心的東西其實很多: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自己表現得不成功,媽媽可能會不滿意……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演節目」!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要重視

豆豆外在的表現,更多源於家庭的教養方式

豆豆只有四歲,他的性格特質尚在發展中,對他「內向靦腆」的定論,為時尚早。

豆豆外在的變現,的確有一定人格特質的因素,但很大程度上和家庭的教養方式,關係更為密切。

1.爸爸媽媽在教養上,一味強調威嚴

這樣的父母類型深信權威是教養的核心,在日常生活中,感情上不太外露,與孩子保持一定距離,傾向於把孩子培養成順從、依賴的乖孩子。孩子為了迎合父母而壓抑內心的矛盾和不安,就會逐漸變得內向。

2.祖輩承擔了教養重任

很多爸爸媽媽工作忙,孩子斷奶後主要由祖輩教養。大多數的祖輩對孩子生活照料得多,情感慰藉給予得少。

而且,老年人對孩子的安全更為重視,傾向於「圈養」,孩子出門結交朋友的機會不多,這會使孩子的人際交往經驗不足,而越是缺乏人際交往經驗,寶寶就表現得越靦腆和退縮。

另外,一部分祖輩對孩子溺愛,吃飯穿衣等凡事包辦,別看這都是日常瑣事,無形中卻剝奪了孩子體驗和成長的機會,自信心的建立沒有土壤。

3.寶寶的教養環境多次改變

如果寶寶熟悉的環境突然發生改變,如搬家或者換了幼兒園或老師,他們很可能會變得少言寡語。

如果父母對寶寶的心理變化缺乏關注和安撫,就可能造成孩子安全感的部分喪失。就寶寶的教養環境而言, 「穩定高於一切」,不要頻繁更換看護人。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演節目」!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要重視


內向只是孩子的人格特質,並不是缺陷,而且內向者很有優勢

有人說:「內向的孩子,生活得更艱難」,這只是一個粗暴偏激的論斷。內向,只是孩子的人格特質,並不是人格缺陷。相反,內向者具備很多優勢。

這些安靜、沉思的人因為不善言辭,通常會被貼上許多標籤,而世界正需要這些人,與那些大聲說話、健談,甚至有些聒噪的人達成平衡。


《內向者優勢》的作者,馬蒂·蘭妮博士提出了內向者具有以下優勢:

? 與他人工作融洽(尤其在一對一關係中);

? 友誼長存;

? 靈活、獨立;

? 有更強的專註力、自省;

? 有責任感、創造力和分析能力;

? 刻苦和聰明。

內向者與外向者最重要的區別在於,他們動力的來源不同

獨處時,內向者充滿動力、精神煥發,與別人相處時卻精疲力竭;而外向者在人群中非常活躍和熱情,一旦獨處,往往感到頹靡和無聊。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許多科學家、藝術家和作家是內向者。這些專業領域的人們享受獨處,獨處讓自己不斷探索,發現新的事物和持久的樂趣。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演節目」!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要重視


內向型人的思維特點

1.內向型的人腦神經迴路通常比較長。他們加工信息的時候同時,內向型的人會認真地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加入進去。

2.內向型的人的喚醒水平比外向型的人低,所以內向型的人更容易被過度刺激。

3.內向型人的大腦是節能型大腦,他們可以通過讀書、深度思考、探索內心世界獲得滿足感和能量。

4.內向型人的大腦很少能通過賭博或者冒險行為獲得強烈快感。當他們面對驚喜或者冒險的時候,也沒外向型人那麼興奮。

5.內向型的人會觀察他們周圍的一切事物,並注意到環境中所有引發他們感覺的細節,他們的關注點並不僅僅在某個人身上。

6.內向型人的自我對話其實非常多,他們腦中有很多想法——但是他們不會說出來。


父母怎麼對待內向人格的寶寶?

1.父母一定要認識到,內向並非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更不是一件羞恥的事情。內向只是一個人的特質,它和血型一樣,根本不需要去改變。

2.盡量不給孩子貼標籤,下定論。如果孩子經常聽到這些詞語以及隨之而來的不悅語氣,他可能會為這個特質而自卑,也就很難發現這種特質的優勢所在。

3.如果想把孩子介紹給別人,或者要讓孩子適應一個新環境,一定不要著急——慢慢來。

4.如果孩子喜歡上了他之前一直害怕參加的活動,對他多鼓勵和肯定,讓他知道自己有能力獲得更多的快樂。

5.幫助孩子培養興趣愛好,這樣他才有機會接觸到志趣相投的朋友,讓他生活更豐沛,更愉悅。

7.內向的孩子更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與外人的交流不會太多。所以你要仔細傾聽他講話,理解他,回應他。你還要知道,內向的孩子即便遇到困難,也不太會尋求幫助。



加微信 16651450598 進爸媽交流群。關注微信公眾號【fumu_com】,精選歐美頂級育兒雜誌內容,每天育兒乾貨餵飽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