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隆中對》為什麼失敗?上篇:斷了孫吳的入蜀夢
文/念田
東漢末年分三國。
赤壁大戰前夕,南陽草廬中,諸葛亮談笑之間,定天下三分之局,由此「隆中對」傳唱千古,被奉為千古謀略無上經典。有人曾寫詩讚譽曰「草廬隆中對,後來語皆酬」,《三國演義》更說「孔明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真萬古之人不及!」,推崇無以復加。
?
二十餘年之後,諸葛丞相鞠躬盡瘁、殫精竭慮,出師北上、五伐曹魏,卻功虧一簣,隕落五丈原,「隆中對」的雄偉擘畫付之東流。二十年間,「隆中對」的理想經歷了怎樣的現實考驗?跨有荊益、北伐中原的雄心抱負又為何最終失敗呢?
01千古一論隆中對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隆中對」場景
「隆中對」的提出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即赤壁之戰的前一年。「隆中對」面臨的基本政治局勢是:曹操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即將向南方用兵。南方長江流域有江東孫權、荊州劉表、益州劉璋這三股獨立存在、彼此尚無聯繫的勢力。如何在曹軍南下之際保全自我,贏得存在和壯大的機會,是擺在劉備勢力之前的根本問題。
針對此局勢,諸葛亮向劉備提出了三個短期方向:一、奪取荊州;二、并吞益州;三、承認孫吳力量並與之結盟。在此基礎上,「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荊州與益州之間的兩處通道
「隆中對」的關鍵是「跨有荊益」,以此作為立足之根本,養兵之基礎,乃至北伐之起點。東漢建國之初,公孫述曾割據蜀地,出入三峽而掌握荊州西部,對抗中原的東漢政權。其割據事迹,三國時期仍廣為流傳,劉備託孤所在的「白帝城」,正是當年公孫述所築。歷史學家田餘慶先生即認為,諸葛亮提出「跨有荊益」的主張,正來源於公孫述割據的歷史。
「跨有荊益」的關鍵是在兩地均保有軍事力量而能相互支援,彼此呼應,於是連接兩地的通道至關重要。荊州與益州間有兩處通道,一是長江上溝通江漢平原與巴蜀的三峽,二是西城、上庸、房陵這三郡所構成的漫長走廊。這條走廊東交荊州,西到漢中,遍布群山,險塞四顧,諸葛亮所居的襄陽隆中即瀕臨此地。因而所謂「跨有荊益,保其岩阻」,本意應當是先奪取荊州,再通過東三郡走廊進入漢中而并吞蜀地。此後,雖然劉備集團面對的形勢一再變化,但佔據東三郡策應荊益兩地的方略卻一直佔有重要地位。
02 魯肅的東吳版「隆中對」
「英雄所見略同」,就在隆中對之前,東吳魯肅也曾針對天下時局提出了另一個版本的「隆中對」。建安五年(200年),魯肅在周瑜推薦下初見孫權,指出「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及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在這番高論中,魯肅根據基本的政治局勢「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給孫權規划了基本發展戰略,分成四步走:第一步,繼承父兄、鼎足江東,鞏固根本;第二步,剿除黃祖、吞併荊州,以圖進取;第三步,並取益州、貫通長江,南北對峙;第四步,建國稱帝,徐圖天下。
電視劇《三國》中周瑜、魯肅對飲的場景
除了規劃戰略,魯肅更重要的貢獻是確立孫權的帝王之志。這一點周瑜早有察覺,推薦魯肅見孫權時便說「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魯肅初見,獻上高論,孫權則頗為謹慎,只說「冀以輔漢」。赤壁大勝後,魯肅再度進言「願至尊威德加乎四海,總括九州,克成帝業」,孫權「撫掌歡笑」,欣然接受。正因為以帝王之業相期,所以魯肅的規劃是「鼎足江東」而不是「保全」,其背後隱藏著的,是進取天下、逐鹿中原的野心。
比較諸葛亮與魯肅的規劃,佔據荊州,并吞川蜀的基本方略是完全一致的,驗之於歷史卻又各有勝負。諸葛亮勝在得蜀地,魯肅勝在穩據荊州。其中關鍵,便在於荊州一地的爭奪。
03 荊州爭奪戰
荊州七郡形勢圖
赤壁戰後,孫劉聯軍進逼江陵(南郡治所),與曹仁統帥的魏軍相持。劉備軍利用魏、吳兩軍相持的機會,平定了荊州南部武陵、零陵、桂陽、長沙四郡(相當於今天的湖南省)。此後曹操權衡利弊,放棄江陵,退守襄陽。荊州七郡,劉備獨佔四郡,曹操據有南陽郡和南郡的北部,孫吳則據有江夏郡和南郡南部。
魯肅之議,在赤壁大戰後實現了第一步並部分實現了第二步,孫吳更已經在馬不停蹄地著手第三步:奪取益州,盡長江之極據而有之。赤壁戰後,周瑜前往京口,與孫權籌划進取蜀地。周瑜打算與孫瑜共同進兵,奪取蜀地、吞併漢中張魯。然後由孫瑜固守,周瑜則回師與孫權共圖北方。可惜天不假年,周瑜在回江陵整理行裝的途中病故,其病困之時,猶不忘與孫權書信,對「規定巴蜀,次取襄陽」的策略叮囑再三。
閻立本《歷代帝王圖》中的蜀主劉備像
孫吳入蜀的美夢落空與劉備勢力的驟然崛起大有關係,這也成了荊州爭奪之中最大的變數。此後劉備率主力入川,荊州空虛,孫吳趁勢發動突襲。於是劉備與孫權達成協議,瓜分了荊州:「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備」。荊州內部形成了新的三分局面,劉備用大郡換了半個南郡,得到了直接與曹魏宛、洛重地接壤的戰略要衝,也為「隆中對」中所規劃的上將北伐宛洛創造了條件。
※大東北隱藏著多少厲害的少數民族?
※近代國人怎麼學英語?知道真相的我眼淚快掉下來
TAG:明清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