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山間造屋,用5年反覆測試,最終3顆大樹貫穿其中,與自然無縫相融
發現世界的美好,點擊
藍字
關我們吧!
民居建築材料,現代人通常想到的,都是鋼筋混凝土。中國古代,有石材、木質、夯土結構,隨著人口的激增和自然環境的變遷,這些材料已經離我們遠去,取而代之的則是鋼筋混凝土。
近年來,國內地震的頻發,也暴露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不足。輕鋼結構,漸漸被發現和重視。
輕鋼結構建築起源於美國,由於其保護環境,設計合理,施工快捷,並具有卓越的抗震性能,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日本也開始採用,並初步普及。
本文的項目團隊,在工業園區的角落,用一處茶室,5年的默默守候,為我們證明了輕鋼結構建築的可塑造型和可持續性。方寸天地間,即可見本心、照未來。
經過5年時間的測試與檢驗,這個微型建築極好地驗證了快速裝配的輕鋼預製建築技術、創新型建築圍護系統產品與具體場所緊密結合的可能性。這是普通預製建築通常所不具備的品質。因此本項目對於學術研究、預製建築製造業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樹林的場所
這個單層的微型茶室建築,佔地僅 35 平方米,由客廳、日式茶室與衛生間三部分組成。也可作為小型的度假屋使用。
它坐落於工廠內的一角,掩映於竹林、槭樹、桂花樹之中。外觀是普通的雙坡頂,在台階與房子之間有大樹穿過屋頂伸向天空。外牆實牆面與屋頂均為黛青色,具有豎向的線條,與樹林的陰影融為一體,近看具有顆粒感。入口設置在工廠內環路的拐彎處,三級實木台階平台微微突出於道牙之外,與木質扶手、小屋檐一起構成宜人的尺度、溫暖的材質體驗,呈現出延請入內的歡迎姿態。
▲ 茶室屋頂航拍照片
▲ 茶室軸測圖
▲ 入口木樓梯細節
▲ 從室外樓梯看室內
屋頂的謎語
在進門處,可見到室內均為實木飾面,與外表的冷峻形成強烈反差。不過最出人意外的是隨後的體驗,抬頭即見的從屋脊處高側窗泄進來的光線。在屋脊處,兩片坡屋頂被高低錯開,形成高側窗。
壓低西側坡頂的力量其實來源於客廳里的三棵大樹。為讓開這些大樹的樹杈,這片坡頂的高度被壓低,引入高側窗光線的同時,也將人的視線引向南北兩側,一側的水平長窗能欣賞低處的濕地與遠山,一側的落地窗則能看工廠內部的幽靜環境。但這一高低錯開的坡頂謎語卻被隱藏在普通的雙坡頂山牆之後,非進內體驗而不可解讀。
▲ 茶室屋頂與樹的關係
▲ 剖面生成圖解
擠壓的體量
從平面來看,這其實是一塊不可能 " 建築 " 之地,因工廠內環路、竹林、路燈、槭樹、桂花、矮牆、溪流、1# 實驗房等要素早已經牢牢地限定了這個場地。於是,茶室的建築體量被此場地壓縮成「手槍型」,並採用了兩種應對場地的策略:日式茶室和衛生間佔據兩端以避讓上述要素,公共會客廳則佔據中部並將三顆大樹包含在內。
▲ 茶室環境總平面圖
▲ 茶室平面圖
▲ 茶室會客廳中的三棵大樹
簡潔的傢具
所有室內傢具均有設計師設計,當地木工製作。為減少對油漆、膠水等化學用劑的使用,傢俱與內牆面均使用了實木板材。由於採用了高品質的實木材料,減少了油漆使用,綜合總造價反而有所降低。
▲ 茶室
內照片-從入口看小桌子
▲ 茶室
內照片-從入口看書架
▲ 茶室
內照片-從衛生間看榻榻米卧室
▲ 茶室
內照片-從小桌子看茶台
▲ 茶室
內照片-從書架看入口
專利的牆材
外圍護材料為干掛的彩砂金屬板,這是設計者自己研發、生產的新型專利型建築板材,具有極好的耐久、降噪、抗風性能。設計者先後一共研發了8種版型、30餘種色彩,可適用於屋面與牆體的不同需求。更為重要的是,設計師是系統性的研發,配備了一系列的板材連接構件、各種形態需求的收邊件。隨後,設計師也與機械工程師合作,介入了生產製造設備的研發。
▲ 茶室
-歷經5年風雨的外牆彩砂金屬板材
茶室的建築主體採用獨立點式基礎,輕鋼預製的深色主體建築浮於場地之上,以保持室內的乾燥。
▲ 茶室長向剖面圖
▲ 茶室短向剖面圖
▲ 入口木樓梯細節
如此,工業化的輕鋼預製建築技術與自然環境、場所達到了緊密的結合。
▲ 茶室室外照片
地址/
浙江省奉化市尚田區大嶴村
設計/
寧波中廣新型房屋 /
張昌茂、劉金玉、夏珩
攝影/
張昌茂、
夏珩
編輯
/
閏三三END
藝術與設計(理論)歡迎您的來稿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紙坊東街2號
電話:010-68583578
郵編:100054
E-mail: lihongfei@vip.163.com
官網:www.artdesign.org.cn
投稿平台:http://ysll.cbpt.cnki.net/EditorEN/Quit.aspx
在微信中回復「投稿」可獲得投稿須知
藝術與設計
微信|微博|APP|抖音|頭條
TAG:藝術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