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納和馬漢給美國找到出路,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
接著來看這本《帝國定型》。昨天我們說了美國在19世紀末期所面臨的問題。這一時期美國危機重重,產能過剩、失業率暴漲、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動蕩都令美國社會精英憂心忡忡。美國迫切需要找到危機爆發的根源,為自己的未來找到解決方案。那麼在危機時刻,是誰為美國發展指明方向呢?其實當時美國的知識界群體為社會危機拿出不少方案,但是真正對美國轉型產生決定性影響的只有兩位,他們就是弗里德里克·特納和阿爾弗雷德·馬漢。下面我就為你逐一介紹。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先來介紹第一位思想界的精英:弗里德里克·特納,他是19世紀末美國知名的歷史學家。這個人最大成就和貢獻就在於找出了美國爆發危機的病因,他認為危機的根源是美國的「邊疆關閉」。所謂「邊疆關閉」,指的就是美國完成了從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沿岸的領土擴張。特納認為,美國西部在19世紀早期還有大片土地等待開發,來自美國東部移民每向北美西部邁進一步,潛藏在北美大陸的資源就會被新移民開發出來,創造出新財富。隨著新邊疆的不斷擴張,美國實力就會不斷增長。
所以特納從「西進運動」作為思考的出發點,他認為只要美國有一條可以不斷擴展的邊疆,有充足的未開發領地,就可以不斷為移民提供充分的就業和可能性,這也正是「美國夢」的真正奧秘。而現在美國走到19世紀末,面臨著「邊疆關閉」的困境,能夠開工廠,建農莊的新土地都不存在了,土地紅利也已經見底,可是移民還在源源不斷從世界各地湧入美國。在這塊封閉的區域內,有限的土地資源早已不能承載更多人的財富需求,美國底層民眾購買力嚴重不足,而美國還在大規模生產,這樣就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困境。所以基於這種認識,特納指出要想解決美國現有問題就必須打破「邊疆關閉」的阻礙,繼續擴大美國的勢力範圍。
特納的理論在當時美國產生很大震撼,包括後來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都稱讚特納的理論成就。在美國社會危機重重的時候,一條找准危機病因,並拿出解決方案的「處方」實在是來的太及時了。可是這時,新問題又出現了,既然擴張地盤是解決現有危機的一種方案,那麼已經把邊疆拓展到太平洋沿岸的美國接下來的擴張方向會是哪裡呢?擴張方式又是什麼呢?而且再從長遠看,過度的領土擴張還可能會讓美國患上「巨人症」,也就是中央政府會對邊疆管理漸漸失控,反而會拖累自身發展。對於這些問題,特納並沒有拿出擴張的詳細規劃。接下來為美國指明下一步擴張方向的任務就交給了另一位知識精英,大名鼎鼎的「海權論」開創者——阿爾弗雷德·馬漢。
馬漢是當時美國海軍學院的教授。作為一位海軍戰略學家,他非常認同美國繼續對外擴張的主張,但是他指出,擴張方向不是陸地,而是海洋。可是這茫茫大海根本沒有可靠的立足之地,向海洋進軍的依據又是什麼呢?馬漢認為主要有兩點:
第一,馬漢認為海洋逐漸變成了一條銜接國與國之間的道路。一般情況下,在人類觀念里,土地才是文明的根基,海洋、河流往往被認為是文明發展的阻礙或屏障。之所以人類普遍局限於這種認識,主要還是因為人類文明都是憑藉農業生產發展起來的,都依賴土地資源。但是馬漢發現自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世界各大洲聯繫日益緊密,伴隨著工業革命的快速發展,遠洋貿易水平在不斷提高,海洋對文明發展的影響和地位也逐漸提升。所以在馬漢眼裡海洋是一條沒有人管理的高速公路,誰控制了海洋,誰就可以在國際爭霸中佔據優勢。
第二,利用海洋這條通道,可以解決美國的產能過剩問題。當時的美國農產品滯銷,鋼鐵製品只能放在倉庫里生鏽,所有人都把產能過剩看成美國發展的負擔。可獨獨馬漢認為產能過剩恰恰是美國進一步發展所必備的勢能。他指出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具備強大生產能力,既然自己無法消化掉這些工業品,那不如利用太平洋和大西洋這兩處「通道」,把剩餘產品傾銷到太平洋西岸的東亞,以及大西洋東岸的歐洲。這樣不僅緩解了美國國內危機,還可以加深這些地區對美國經濟的依賴。
正因為這兩點原因,馬漢為美國制定的擴張目標不是北美大陸,而是美國東西兩側的茫茫大海。1890年,馬漢發表了《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一書,系統闡述了他的「海權論」思想,而且為美國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轉型方案。在他的方案里,美國的未來應該成為一個帝國。這個帝國是無國界的,美國的本土是帝國的發動機和生產工廠,而美國海軍和建立在海外的海軍基地是帝國的保障。最終通過控制遠洋航線,美國的商品可以自由進入世界各地,並且利用商品、資本等這種間接的方式來推動全球化趨勢,最終控制全世界。
馬漢的《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一經出版就在美國軍政界引發了一輪衝擊波,同時代的美國海軍部部長,1898年的美國國務卿海約翰,以及部分媒體界的大亨和國會參議院都成為了馬漢思想的支持者,這也為後來馬漢的「海權論」思想應用在美國外交政策上鋪平了道路。
※關於絲綢之路,這是我聽過最顛覆的說法,絲綢之路可能並不存在
※解讀《河岸》這本書,這是蘇童寫得最好的兩部長篇小說之一
TAG:六百八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