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宜陽之戰:十萬秦軍攻下此地,成為秦國一統天下的里程碑!

宜陽之戰:十萬秦軍攻下此地,成為秦國一統天下的里程碑!

公元前316年,商鞅變法後的秦國消滅巴國和蜀國,加上此前從魏國手中奪回了河西之地,促使秦國逐漸邁入到強國的檔次內。在這之後,秦國攻打趙國,奪取中都、安邑;攻打楚國,奪取了漢中之地。至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王死時,秦已東擴至今宜陽、澠池西部。不過,對於這一時期的秦國,在東進中原的過程中遇到了韓國的激烈抵抗。在此背景下,秦武王即位後主張出兵三川,聽取了樗里疾的建議,使甘茂為大將,發兵五萬,攻取宜陽。由此,對於秦國和韓國來說,爆發一場宜陽之戰。此戰雖然規模不是太大,卻是秦國一統天下的里程碑。

首先,宜陽之戰,是秦武王三年(前308)至秦武王四年(前307),秦國名將甘茂率軍在韓國的宜陽(今河南省宜陽縣西)一帶同韓國的軍隊發生的戰爭。對於宜陽這個兵家必爭之地,是韓國西部的屏障。在戰國中後期,韓國的疆域分為三個部分,也即上黨(今山西南部)、南陽(今濟源、焦作)、新鄭。在此背景下,宜陽不僅是連接韓國三個部分的樞紐,還是東周王室的門戶。對此,戰國縱橫家曾說過:「韓東有鞏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陽、長阪之塞。」

由此,面對秦國的十萬大軍,韓國也在宜陽地區部下了重兵,就韓國的兵力規模,不少歷史學者推測為10萬人,也即和秦軍的兵力大致相當。值得注意的是,韓國這一次不是孤軍奮戰,就東周王室來說,為了抗衡不斷擴張的秦國,也在暗中支持韓國大軍。就這樣,秦國和韓國的各自十萬大軍,在宜陽這一戰場了展開了巔峰較量。因為韓國是本土作戰,加上韓國在弓弩、利劍等兵器上比較精銳,所以秦軍耗費了5個月的時間,依然沒有攻破韓軍的防守。在損兵折將之際,秦軍朱曬甘茂甚至想過撤軍。

但是,就甘茂來說,是下蔡(今安徽潁上甘羅鄉)人,也即自身客居秦國為相,在秦國受到了樗里疾等人的競爭。所以,雖然損失慘重,但是,甘茂還是沒有放棄對韓國宜陽之地的進攻。根據《戰國策》、《史記》等史料的記載,最後甘茂將個人錢財全部用於對秦軍的獎勵中。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背水一戰的秦國大軍一鼓作氣展開了進攻,再加上秦武王又派遣了一定數量的援軍,最終趁勢攻破了韓國的宜陽之地。此戰,秦軍攻佔宜陽,斬殺韓軍六萬,降者無數。隨即秦軍渡黃河奪取武遂(今山西垣曲東南),並築城駐守。

最後,對於宜陽之戰來說,雖然雙方的參戰兵力只有20萬人左右,和長平之戰、濟西之戰等大戰無法相提並論。但是,對於擴張中的秦國,宜陽之戰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攻取宜陽之地後,秦國不僅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險,擁有了防禦山東六國聯合進攻的重要屏障,而且也將自己的疆域擴張到了中原的核心地區。也即宜陽之戰的勝利,不僅為秦國消滅東周、削弱三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加快了秦國一統天下的進程。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宜陽之戰後,山東六國在對抗秦國上徹底轉入到戰略防守階段,即便對秦國展開進攻,也是被動地防守反擊,這促使秦國得以對韓國、魏國、趙國、楚國、齊國、燕國等山東六國不斷蠶食。

文/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長平之戰中,趙國為什麼不用李牧呢?原因很簡單!
伊闕之戰:戰神白起的成名之戰,韓魏兩國損失慘重!

TAG:情懷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