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擔心重蹈Note 7覆轍 三星S10快充功能依然還是老樣子

擔心重蹈Note 7覆轍 三星S10快充功能依然還是老樣子

本文由騰訊數碼獨家發布

今天據一名來自國內的業內人士表示,三星在下一代Galaxy S10系列旗艦身上將不會使用新的電池技術,因為三星擔心重蹈當年Galaxy Note 7「爆炸門」的覆轍,因此在新產品上使用創新電池技術顯得極其保守。另外這位消息人士還表示,三星下一代安卓旗艦至少支持20W充電效率(5V/4A),這基本上保持了其2018年推出的旗艦機型相同的水平,基本上可以在大約一小時內實現完全充電。如果此消息屬實,那麼我們預計充電速度仍將是未來Galaxy S10系列旗艦中相對「薄弱」的一項功能。根據之前的各種媒體報道來看,多家三星的主要競爭對手都將在今年的新產品中使用更新更快的充電和電池技術。

Galaxy Note 7讓三星「因噎廢食」

三星Galaxy Note 7的「爆炸門」危機在2016年夏末的爆發,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徹底改變了三星的移動戰略,並且導致這家韓國電子巨頭推遲了高端產品發布速度,同時並迫使其更改了產品的研究、開發和質保檢測方式,最終讓三星損失了數十億美元的成本,尤其是在其全球召回Galaxy Note 7之後,導致了其在大量用戶心目中的口碑直線下降。為了彌補Galaxy Note 7帶來的負面影響,三星用了近一年的時間進行公開道歉並且處理了大量的售後和召回問題,直到2018年初,三星在MWC上發布了全新一代Galaxy S9旗艦之後,才將全世界的目光從失敗的Galaxy Note 7身上轉移,但此後依然沒有徹底走出「爆炸門」帶來的陰影。

儘管去年下半年發布的Galaxy Note 9仍是三星迄今為止最先進、最偉大的智能手機,但這款旗艦仍只使用了QC2.0快速充電技術,要知道三星的許多競爭對手都已經升級到了高通的QuickCharge 4.0快速充電技術,或者使用了其它同樣功能強大的快速充電解決方案。去年10月,華為發布了最新一代的Mate 20 Pro,這款產品支持Super Charge 2.0,這是一種40W的快速充電解決方案,可以讓設備在30分鐘內充滿75%的電量,非常搶眼。而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Galaxy S10系列旗艦的充電速度依然無法達到市面上的主流水平,這讓很多用戶感到失望,目前來看,這家韓國電子巨頭至少要等到2021年才可能實現40W充電的產品量產。三星管理層認為,如果再發生一次大規模的手機電池事故,那麼將對該品牌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在其他方面創新

不管怎麼說,三星預計將在Galaxy S10身上採用其它形式的多種創新,來使其能夠在逐漸飽和的智能手機市場中脫穎而出。除此之外,在即將推出的三星旗艦身上,我們預計將出現全球首個消費者級超聲波指紋感測識別技術。與一加6T等產品使用的第一代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相比,這種最新的技術在精確度、識別速度和一致性要高得多。同時三星還為其下一代高端產品系列開發了一種新的設計語言,其標誌性特徵之一就是在屏幕上挖了一個小孔用來容納前置攝像頭,用來代替存在比較大爭議的劉海屏。

另外,關於三星Galaxy S10 的一個特殊型號預計也同時亮相,這是一款支持5G網路的版本,不過這種特殊的版本可能不會在美國和韓國以外的地區上市。而Galaxy S10系列本身將包括三個版本,除了常規的Galaxy S9和Galaxy S9 繼承者之外,三星還會首次推出一款價格更實惠的非曲面屏幕版本Galaxy S10 Lite,這標誌著三星自2016年初推出Galaxy S7之後重新推出純平面屏幕版本旗艦機型。

另外,Galaxy S10在美國市場銷售的版本將搭載高通最新的驍龍855處理器,而在世界其他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市場銷售的版本會繼續使用三星自家的Exynos 9820處理器。三星自家晶元的亮點主要集中在人工智慧和能源效率上,後者受益於新的製造工藝,可以允許在原有的空間單元中容納更多的晶體管。儘管高通的解決方案預計也將在今年亮相,因為三星自家的晶元似乎採用了比高通更先進的製造工藝。

據悉,三星的這款新旗艦預計將在下月底正式亮相,大概時間是2月25日,也就是MWC移動世界大會開幕的前一天。針對不同的市場,這款旗艦預計將在3月份上市,起售價在750美元左右。屆時三星希望利用Galaxy S10系列新旗艦奪回其在2018年失去的市場份額。去年,由於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包括移動領域整體缺乏創新和市場飽和,三星的全球銷量出現了明顯下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趣的數碼 的精彩文章:

別讓噪音破壞音樂 市面最好降噪耳機介紹給你
5G版三星S10將使用無人駕駛汽車的技術

TAG:有趣的數碼 |